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耦合关系分析——以楚雄盆地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儒峰 金之钧 +1 位作者 马永生 范绍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4-480,共7页
沉积盆地的波动过程分析是建立在成因研究基础之上的全新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方法 ,它能够定量地重塑沉积和间断的空间分布 ,恢复无沉积记录时间段的沉积—剥蚀过程 ,计算不整合的剥蚀量 ,分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 ,建立波动周期... 沉积盆地的波动过程分析是建立在成因研究基础之上的全新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方法 ,它能够定量地重塑沉积和间断的空间分布 ,恢复无沉积记录时间段的沉积—剥蚀过程 ,计算不整合的剥蚀量 ,分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 ,建立波动周期与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内在联系 ,揭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要素的相关性 ,进而从全新的角度探讨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结合楚雄盆地井和剖面波动过程分析实例 ,归纳总结出了生、储、盖层的纵向分布规律与沉积—剥蚀波动过程曲线的耦合关系 ,揭示了沉积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以及油气运移通道 (不整合面 )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四种相应的耦合关系模式 ,这对于预测含油气盆地有利生油层、储集层、盖层时空分布规律和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特征 波动周期 耦合模式 构造沉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被引量:84
2
作者 马永生 牟传龙 +2 位作者 郭彤楼 谭钦银 余谦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9,共7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Vail的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Vail的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第一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其构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主体,第二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相鲕粒灰岩储层。建立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二维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认为,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PG2井-宣汉渡口立石河之间,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南江桥亭及CP82井等地。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分布广,区域上分布于通江-开县局限台地及其西侧,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通南巴地区及东部城口-万源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储层 飞仙关组 川东北
下载PDF
陆良、保山气藏碳、氢同位素特征及纯生物乙烷发现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永昌 刘文汇 +5 位作者 沈平 王万春 王晓锋 腾格尔 颜耀敏 刘若宾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8-764,共7页
近10余年间云南陆良和保山两个盆地中分别发现了小型天然气藏.过去基于地质背景、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研究,基本厘定两个气藏为细菌成因气藏.本次研究全面测定了两个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从较深层次揭示了其成气作用的机制... 近10余年间云南陆良和保山两个盆地中分别发现了小型天然气藏.过去基于地质背景、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研究,基本厘定两个气藏为细菌成因气藏.本次研究全面测定了两个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从较深层次揭示了其成气作用的机制.陆良盆地天然气δ13C1值为?73.3‰~?72.1‰,δDCH4为?242‰~?234‰,显示其生物成气作用以CO2还原占主导地位.证明在陆相淡水条件下,存在CO2还原的生物成气过程.保山盆地天然气δ13C1为?63.6‰~?62.5‰,δDCH_4为?260‰~?252‰,为过渡相区生物气特征.在陆良盆地一个重要发现,是测得了纯生物成因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_2值为?66.0‰~?61.2‰.这批数据在我国是首次发现,与世界迄今两例δ^(13)C_2<?55‰的报道相比,一个重要差异是后两例中均有表征热成因乙烷的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氢同位素 CO2还原作用 乙酸发酵作用 碳同位素组成 天然气藏 同位素特征 保山盆地 乙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