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口-潍坊断裂带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的形成及构造分段的控制作用--来自物理模拟实验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忠祥 任凤楼 +1 位作者 宋国奇 漆家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辽东湾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受营口—潍坊断裂带控制。其东支的两条分支断层大体沿其次级构造单元辽东湾东部凸起的两侧延伸。本文应用大量地震测线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分析,结合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认为辽东湾坳陷东部凸... 辽东湾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受营口—潍坊断裂带控制。其东支的两条分支断层大体沿其次级构造单元辽东湾东部凸起的两侧延伸。本文应用大量地震测线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分析,结合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认为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是在先期存在的低凸起的基础上,在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因营口—潍坊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形成的。以Lz205测线和Lz185测线之间为界可分为类似的两段,各自经历了一个自南而北的右旋走滑伸展—剪切走滑—右旋走滑挤压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由北东向的基底断裂与由之派生的新生代内的北北东内断裂间的关系造成,在两者的交汇点(如Lz151)或走向发生转折处(如Lz255)右旋走滑作用发生变换,其南侧拉张下沉,正断层发育,表现为右旋走滑伸展,北侧则挤压隆升,表现为右旋走滑挤压。南、北两侧相反的力学性质是走滑活动派生的局部差异应力场造成的。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证实了右旋走滑伸展—剪切走滑—右旋走滑挤压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走滑 营口-潍坊断裂带 构造分段 物理模拟 断层几何学 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
下载PDF
胜利探区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成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404,共8页
胜利油田自1958年开始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以来,采集技术从二维、常规三维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三维。按照勘探目标、地震仪器和采集方法等,二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单次覆盖采集阶段(1958—1972年)、多次覆盖采集阶段(1973—1984年)和... 胜利油田自1958年开始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以来,采集技术从二维、常规三维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三维。按照勘探目标、地震仪器和采集方法等,二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单次覆盖采集阶段(1958—1972年)、多次覆盖采集阶段(1973—1984年)和高分辨率采集阶段(1985年以后);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探索阶段(1966—1984年)、发展阶段(1985—1992年)、大规模应用阶段(1993—1999年)和高分辨率(二次)采集阶段(2000年以后)。地震采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油田储量的快速增长,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也由简单构造、复杂断块构造向复杂隐蔽性油气藏逐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石油储量 胜利探区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31
3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3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张岳桥 曹忠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盆地莱阳期发育两个独立的槽状断陷带:一个沿牟即断裂构造带发育,呈NNE向展布,称之为朱吴—即墨断槽带,该断槽带完全受牟即断裂带的控制;另一个沿沭河裂谷带和诸城凹陷发育,总体也呈NNE向展布,称为苴县—诸城断槽带。两个断陷槽控制了该期的沉积相及分布。另外,位于胶莱盆地东北角的郭城凹陷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发育受东西两侧断裂控制。平度地区是否存在独立的断陷湖盆,目前尚难确定。苏鲁造山带北部边界断裂(百尺河断裂)的伸展复活主导了胶莱原形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原型盆地 莱阳组 测井相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层状储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春华 王亚琳 杨贵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主要为一套厚层白云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溶蚀孔洞,在裂缝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利用渗透—回流模式,探讨了冶里—亮甲山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认为在白云岩化作用的基础上...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主要为一套厚层白云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溶蚀孔洞,在裂缝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利用渗透—回流模式,探讨了冶里—亮甲山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认为在白云岩化作用的基础上,早奥陶世末期的怀远运动导致研究区发生区域性隆升,形成风化壳型溶蚀孔洞,但这些孔洞是无效的储集空间;经过后期断裂作用的改造,地层中产生大量的裂缝将其沟通,才能使白云岩成为有效储层;断层的发育又沟通了大气降水和湖水,对储层进行二次溶蚀改造。因此,该区断裂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储层 储层成因 控制因素 冶里-亮甲山组 奥陶系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合肥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沉积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亚琳 杨贵丽 徐春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从盆—山耦合关系角度研究大别造山带与合肥侏罗纪盆地的性质,提出伴随着大别山的第二次隆升,早侏罗世大别山北缘出现了最强的沉降—沉积,形成了合肥侏罗纪前陆盆地;随后中—晚侏罗世时盆地南部沉降—沉积强度显示出变弱的趋势,期间没... 从盆—山耦合关系角度研究大别造山带与合肥侏罗纪盆地的性质,提出伴随着大别山的第二次隆升,早侏罗世大别山北缘出现了最强的沉降—沉积,形成了合肥侏罗纪前陆盆地;随后中—晚侏罗世时盆地南部沉降—沉积强度显示出变弱的趋势,期间没有再出现沉降—沉积再加强的现象。简要介绍了盆地不同地区侏罗纪地层的沉积物特征及发育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盆地结构、沉积物碎屑骨架组分、层序结构、沉积体系等角度研究了合肥侏罗纪盆地对大别造山带的响应,指出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响应 结构响应 盆地格架 层序格架 侏罗纪盆地性质 合肥盆地
下载PDF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走滑拉分—裂陷盆地伸展量、沉降量估算 被引量:43
6
作者 曹忠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81,共17页
应用通过营口—潍坊断裂带及相关新生代盆地的地震剖面,采用专业软件分别计算了潍北凹陷、青东凹陷、莱州湾凹陷、黄河口凹陷、渤中凹陷、渤东凹陷、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的伸展量及构造沉降量,表明虽然同受断裂带走滑和软流圈上涌控制,... 应用通过营口—潍坊断裂带及相关新生代盆地的地震剖面,采用专业软件分别计算了潍北凹陷、青东凹陷、莱州湾凹陷、黄河口凹陷、渤中凹陷、渤东凹陷、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的伸展量及构造沉降量,表明虽然同受断裂带走滑和软流圈上涌控制,但不同区段新生代伸展作用方向、主要发生时间和强度都有差别。南段是南北方向伸展,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古新-始新世孔店组—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中段渤中—辽东湾南部地区具有多向伸展特征,近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伸展作用最为强烈,主要伸展作用发生在中-晚始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特别是以新近纪强烈伸展作用区别于其它地区;北段即辽东湾中-北部地区主要是北西—南东方向伸展,主要伸展活动发生在中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和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时期。文章总结了4种不同类型的沉降,指出新生代的构造活动随时间有自南向北推移和自两侧向中间迁移的规律,提出不同方向断裂带的活化和新近纪北东东向新生构造的形成是裂陷强度向中间迁移并产生4种不同沉降类型盆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潍坊断裂带 伸展量 沉降量 右行走滑 构造迁移 新生代
下载PDF
地震属性技术在王73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王73地区沙四段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滨浅湖相的滩坝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 王73地区沙四段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滨浅湖相的滩坝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的方法不能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为此,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学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利用地震属性技术提取了对刻画砂体和扇体边界较敏感的均方根振幅属性、时差属性和瞬时相位相干属性,对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描述,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最后应用井震结合的外漂克立金技术对王73地区沙四段纯下2砂组的厚度进行了估算。根据预测结果,在油气勘探有利区域部署了一口钻井,钻遇的纯下2砂组厚度与预测厚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上亚段 构造-岩性油气藏 地震属性技术 外漂克里金技术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基于检波器三维矢量组合的抽油机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鑫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300,306,共7页
抽油机噪声是老油区二次地震资料采集中遇到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通过检波器组合压制抽油机噪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方形阵列记录抽油机噪声,并分析抽油机噪声的波场特征,认为抽... 抽油机噪声是老油区二次地震资料采集中遇到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通过检波器组合压制抽油机噪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方形阵列记录抽油机噪声,并分析抽油机噪声的波场特征,认为抽油机噪声主要沿地面传播,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快速衰减,频率成分也较单一。基于抽油机噪声的特点,在已知检波器二维线性组合频率方向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检波器三维矢量组合的频率方向特性。以方形阵列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对比了不同三维矢量组合方式压制抽油机噪声的效果。优选出了合适的检波器组合方式并应用于胜利油田CH地区实际地震资料采集,采集的资料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噪声 方形阵列 波场特征 矢量组合 频率方向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