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杨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586,共7页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超压带类型划分、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及超压环境下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存在明显超压,须二段和须四段分属不同压力系统,并且邻源超压特征明显;2)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3)发现了3种类型的超压分布模式,即新场型、合兴场型和丰谷型;4)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超压关系密切,紧临超压仓顶界面的泄压层为天然气最有利富集区;5)盖层突破剩余压力研究表明,须二段气藏整体保存条件较好,须四段在新场主体构造东北部及丰谷地区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超压 超压机制 突破压力 天然气成藏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2 位作者 吕正祥 罗小平 冷济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成藏模式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中段
下载PDF
转换波资料在川西坳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冰洁 徐天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转换波资料解释具有优质储层预测可靠、裂缝检测信息丰富、流体性质判断准确等优势。在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针对深层须家河组目的层,探讨了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和纵横波测井资料,建立了裂缝型... 转换波资料解释具有优质储层预测可靠、裂缝检测信息丰富、流体性质判断准确等优势。在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针对深层须家河组目的层,探讨了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和纵横波测井资料,建立了裂缝型正演地质模型,获得了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通过纵、横波井震联合标定,弄清了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确定了纵波和转换波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含义;对纵、横波资料进行匹配处理,使纵波与转换波的同层反射时间、振幅、相位、频率和波形一致;通过全波属性分析和纵波与转换波联合解释研究等,形成了针对川西坳陷储层预测的转换波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优质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和含气性识别中,该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钻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地震资料 联合标定 全波属性 联合解释
下载PDF
线性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曾焱 王本成 聂仁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695,720,共10页
针对线性复合油藏,综合考虑压裂裂缝呈非等间距、非等半长、非等缝高、非等任意倾角等实际情况,建立了线性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点源函数理论、拉普拉斯变换、正交变换等多种现代数学方法进行求解,获得了考虑井... 针对线性复合油藏,综合考虑压裂裂缝呈非等间距、非等半长、非等缝高、非等任意倾角等实际情况,建立了线性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点源函数理论、拉普拉斯变换、正交变换等多种现代数学方法进行求解,获得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影响的Laplace空间下井底压力动态响应解。编程绘制了新型的试井理论样版曲线,并开展了压力动态特征分析以及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新的渗流模型不但可应用于水平井多级压裂后的渗流规律分析,还可用于实测井的试井分析,为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复合 多级压裂水平井 正交变换 渗流模型 压力动态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小波域层间吸收属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1 位作者 唐建明 李显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基于小波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小波域分频成像处理,具有突出地质体的局部化地质特征、储层的微观结构、反映薄互层反射的重要信息等优点。将小波域二维分频地震剖面进行重构,可以形成地震波的振幅与时间、频率直接相关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基于小波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小波域分频成像处理,具有突出地质体的局部化地质特征、储层的微观结构、反映薄互层反射的重要信息等优点。将小波域二维分频地震剖面进行重构,可以形成地震波的振幅与时间、频率直接相关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再沿目标层段或井位置点分析地震波的层间吸收属性、高频衰减特征,能够获取圈定储层与预测油气的重要参考信息。将该方法运用到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的储层预测与含气性检测中,获得了与测井记录吻合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域 分频成像 地震资料 层间吸收 应用研究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下载PDF
PP波与P-SV波叠前联合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唐建明 甘其刚 李显贵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68-372,316,共5页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资料,对反演获得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提炼岩性判断和流体识别的各种敏感参数,实现含油气异常区域的准确圈定。综合分析多种参数异常的交叉分布区域,能够更准确地实现有利储层及油气分布的预测与评价。基于新场3D3C地震资料,将这套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到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超致密非常规天然气藏储层预测与含气性检测中,获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联合反演 纵波 转换波 非常规气藏 致密砂岩 多分量地震 储层参数
下载PDF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GPU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奇琳 黄跃 +1 位作者 唐建明 甘其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6-391,共6页
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工业界所采用的方法是克希霍夫时间偏移,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效率高,模型易于获取。但因其基于高频近似,难以适应多次到达,欠照明影响及横向变速剧烈的地质情况。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则... 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工业界所采用的方法是克希霍夫时间偏移,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效率高,模型易于获取。但因其基于高频近似,难以适应多次到达,欠照明影响及横向变速剧烈的地质情况。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其计算成本远高于克希霍夫偏移方法,这也成为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瓶颈之一。这里将利用GPU技术,研究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高性能计算方法,使之能够满足生产中海量数据处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高性能计算 GPU CUDA
下载PDF
转换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8
作者 刘奇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98-203,9,共6页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被广泛运用于转换波地震成像领域,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速度模型易于获取的优点。但是,纵横波速度差使纵波和转换波的成像在时间域不匹配,且克希霍夫偏移也无法较好地处理多次到达和保幅等问题。这里提出一种基...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被广泛运用于转换波地震成像领域,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速度模型易于获取的优点。但是,纵横波速度差使纵波和转换波的成像在时间域不匹配,且克希霍夫偏移也无法较好地处理多次到达和保幅等问题。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以改善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