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中显微组分对生物甲烷代谢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金星 郭红玉 +3 位作者 陈山来 夏大平 王三帅 苏现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煤的生物产气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探讨煤自身显微组分对生物甲烷生成的控制效应,采集了河南义马千秋煤矿的长焰煤和山西大同泉岭煤矿的气煤,通过人工手选法以及浮沉分离法对两种煤样进行了显微组分富集和分离,利用从矿井水中提取的... 煤的生物产气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探讨煤自身显微组分对生物甲烷生成的控制效应,采集了河南义马千秋煤矿的长焰煤和山西大同泉岭煤矿的气煤,通过人工手选法以及浮沉分离法对两种煤样进行了显微组分富集和分离,利用从矿井水中提取的本源菌群与相应的显微组分进行生物甲烷代谢模拟实验,以产气总量、CH4生成量、CH4浓度及反应液p H值变化等指标来评价产气效果。实验结果表明:①镜质组富集煤样生物产气总量、CH4生成量、CH4浓度和反应液p H值变化幅度最高,而惰质组富集煤样最少,原煤则居中;②不同显微组分开始大量产气时间在18~30 d,产气高峰在20~35 d,镜质组产气高峰滞后于原煤和惰质组;③煤样H/C原子比与生物产气效果具有一致性,同煤阶镜质组以及富氢、高H/C原子比煤种具有较高的生物甲烷产气潜力。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煤层生物产气先导试验区块优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甲烷 显微组分 氢碳原子比 模拟实验 产气潜力 控制效应 先导试验区块优选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克兵 严德天 +2 位作者 郭建东 黄金川 陈必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3期24-27,51,共5页
在分析前人对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岩心、露头、测井等资料,对沁水盆地南部区块的煤系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了层序和体系域识别划分标志,建立了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层序地层格架。... 在分析前人对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岩心、露头、测井等资料,对沁水盆地南部区块的煤系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了层序和体系域识别划分标志,建立了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对层序内含煤岩系的发育特点进行分析,主力煤层发育在海侵体系域中,研究区内海侵时期为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作用主要受物源供给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及其维持时间是区域厚煤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含煤岩系 山西-太原组 地层层序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内衬油管配套外裹抽油杆治理油井杆管的腐蚀、结垢、偏磨
3
作者 付亚荣 王爱芳 +4 位作者 赵学慧 赵妤蕾 许旭华 刘俊啸 郭简 《石油石化节能》 2015年第8期26-27,30,共3页
为解决大斜度、中高含水油井杆管的腐蚀、结垢和偏磨问题,应用了内衬油管配套外裹抽油杆技术。采用此技术可减少井下原油从井底流动到井口自然热量损失,提高原油井口温度;还能减少杆管之间的摩擦阻力,解决油管的内腐蚀、结垢和杆管偏磨... 为解决大斜度、中高含水油井杆管的腐蚀、结垢和偏磨问题,应用了内衬油管配套外裹抽油杆技术。采用此技术可减少井下原油从井底流动到井口自然热量损失,提高原油井口温度;还能减少杆管之间的摩擦阻力,解决油管的内腐蚀、结垢和杆管偏磨问题。现场6口井试验应用后,油井平均检泵周期延长320.83天,抽油机悬点最大负荷平均下降11.08 k N,年节省缓蚀阻垢剂13.687 5 t,平均日节电34.17 k Wh,年节约电费约5.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衬油管 外裹抽油杆 腐蚀 结垢 偏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