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油藏构造边部稠油冷采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付亚荣 陈明君 +3 位作者 陈寅生 杨中峰 尤小虎 李思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部署在油藏构造边部稠油井,当50℃下原油黏度达10 000~40 000 m Pa·s甚至更大时,难以正常开采。为此对油藏构造边部稠油黏度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结构黏度、胶质沥青质大分子、Ni、V、N等杂原子含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合... 部署在油藏构造边部稠油井,当50℃下原油黏度达10 000~40 000 m Pa·s甚至更大时,难以正常开采。为此对油藏构造边部稠油黏度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结构黏度、胶质沥青质大分子、Ni、V、N等杂原子含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合影响机理研制了处理油层降黏剂,并通过径向钻井技术的应用,增大油藏构造边部稠油井泄油面积,现场采用螺杆泵配套同轴双空心抽油杆等开采措施,使15口稠油井得以正常开采,为油藏滚动扩边提供了开发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构造边部 稠油 径向钻井 降黏 同轴双空心抽油杆 螺杆泵
下载PDF
华北油田长岩心注CO _(2)驱替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桂迎 李栋 +2 位作者 贾国辉 邓成明 贾志中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为全面提高华北油田A区块采收率,探索注CO_(2)驱替方式的选择,使用CO_(2)驱替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驱油效果的差异。实验设定回压分别为14.0 MPa(非混相压力)和19.0 MPa(混相压力)2种注入压力参数,对不同驱替方式... 为全面提高华北油田A区块采收率,探索注CO_(2)驱替方式的选择,使用CO_(2)驱替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驱油效果的差异。实验设定回压分别为14.0 MPa(非混相压力)和19.0 MPa(混相压力)2种注入压力参数,对不同驱替方式驱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混相条件下CO_(2)驱采收率为53.69%,混相条件下CO_(2)驱采收率为60.55%,混相条件下气水交替驱油采收率最高,达76.56%,为现场CO_(2)驱替提高采收率方式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非混相压力 混相压力 水气交替 采收率
下载PDF
华北油田留北潜山地热开发综合利用先导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桂迎 李金永 +2 位作者 贾稳芝 苗彦平 李高峰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针对华北油田潜山油藏埋藏深、采出液温度高、资源丰富的特点,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开发利用因高含水而未报废的潜山井,通过大排量提液,"以液带油"提高采收率;采出的大量地热水进行地热发电;利用地热水余热资源进行生... 针对华北油田潜山油藏埋藏深、采出液温度高、资源丰富的特点,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开发利用因高含水而未报废的潜山井,通过大排量提液,"以液带油"提高采收率;采出的大量地热水进行地热发电;利用地热水余热资源进行生产换热维温,取代以原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热水炉,节约油气能源,从而达到综合、高效利用地热水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地热 提液 地热发电 维温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石油企业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油田开发科学管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月 张骏 杨东义 《河北企业》 2019年第7期34-35,共2页
经济新常态下的科学管理就是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重视管理创新,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继续科学油田开发,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成本管理,努力节支降耗;通... 经济新常态下的科学管理就是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重视管理创新,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继续科学油田开发,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成本管理,努力节支降耗;通过人岗匹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改革调整,增强发展动力。在项目运行的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思维,科学管控,优化工程方案设计,简化业务流程,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过程管控,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以达到科学管理与经济新常态相结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 管理 科学开发
下载PDF
留楚油田单砂体三维可视化精细描述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田小川 李运娥 +3 位作者 李凤群 何得海 黄志佳 杨雪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69-72,148-149,共4页
针对留楚油田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情况,以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单砂体对比追踪模式,使地质研究单元精细到单砂体;对复合砂体进行内部结构解剖,识别出单一河道砂体,揭示砂体间连接关系,为深入分析油水分布特征、确定... 针对留楚油田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情况,以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单砂体对比追踪模式,使地质研究单元精细到单砂体;对复合砂体进行内部结构解剖,识别出单一河道砂体,揭示砂体间连接关系,为深入分析油水分布特征、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利用研究成果制定针对性治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楚油田 单砂体 砂体解剖 剩余油 砂体视别
下载PDF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圈作用
6
作者 谢昭涵 冯昌 +3 位作者 仇永峰 李鹤永 张建波 唐海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3)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_(2)t—E_(1)f_(4))NW向伸展控制盐(3)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3)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3)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_(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3)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随着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圈闭的构造幅度、面积逐渐缩小,构造高点也逐渐往SW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盐(3)断裂带 古构造恢复 控圈作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基于EEMD-IGWO-SVM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7
作者 张涛 杨旭 +3 位作者 李玉梅 郭鹤 石广远 陈学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181,共8页
针对电机轴承易发生损坏、传统诊断方法耗时长且准确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电机振动数据进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出IMF能量矩作为特征向量,并结合IGWO-... 针对电机轴承易发生损坏、传统诊断方法耗时长且准确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电机振动数据进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出IMF能量矩作为特征向量,并结合IGWO-SVM分类器,构造电机轴承故障检测模型。在模型引入改进Tent混沌映射、非线性收敛因子、动态权重策略,得到改进的分类算法,该算法可以快速精准地寻找SVM的最优惩罚参数C和核参数γ。对电机轴承振动数据进行仿真实验,诊断结果表明该轴承故障方法平均准确率高达99.4%。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算法稳定性和抗噪性能,可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试井模型智能识别方法
8
作者 齐占奎 张新鹏 +2 位作者 刘旭亮 查文舒 李道伦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为提高试井分析工作效率,实现试井模型的自动识别,提出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的试井模型智能识别方法。根据实测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理论曲线构建样本库的原则与方法,并构建了4种常用油藏模型的训练样本库;建立了一维卷积神经... 为提高试井分析工作效率,实现试井模型的自动识别,提出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的试井模型智能识别方法。根据实测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理论曲线构建样本库的原则与方法,并构建了4种常用油藏模型的训练样本库;建立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样本库中双对数曲线的压力变化和压力导数数据作为输入,油藏类别作为网络输出训练及优化网络,总识别准确率可达99.16%,敏感度均在98%以上。经4口井实例应用,正确识别试井模型的概率大于0.99,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相比,1D CNN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时间成本,加快了训练速度。这表明基于试井理论所构建的样本库是有效的,能满足实测数据模型识别的需求;同时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模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自动解释 模型识别 样本库
下载PDF
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易远元 叶辉 +3 位作者 邓爱居 黄志佳 李其瑞 田建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0-826,共7页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的精度也较低。模型层析法变速空校成图方法是一种解决高陡构造速度计算的方法,其能够消除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层速度纵横变化大等因素对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解释数据来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解释层位不足以描述全区构造变化特征时,建立初始模型的效果较差,会造成速度运算错误。因此,单一使用一种方法无法较好解决全区构造成图问题。针对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的情况,采用Dix公式法和模型层析法分区建立速度场变速成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速度场 复杂构造区 模型层析法 Dix公式法 分区建立速度场 高陡构造 构造高点
下载PDF
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测井岩性识别
10
作者 宋梓豪 巩红雨 +2 位作者 冉爱华 杨鹏辉 刘迪仁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复杂,有些地区的火山岩可能只发育两三种岩石类型,这会导致不同岩性取心资料的代表性严重失衡。针对现有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类间不均衡样本时出现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岩性... 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复杂,有些地区的火山岩可能只发育两三种岩石类型,这会导致不同岩性取心资料的代表性严重失衡。针对现有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类间不均衡样本时出现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通过ADASYN过采样算法对不均衡样本进行处理得到新的样本集,再以XGBOOST算法作为基分类器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利用网格搜索法(GS)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以此建立ADASYN-GS-XGBOOST混合岩性识别模型。将该混合模型训练后的结果与K近邻、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XGBOOST及SMOTE-GS-XGBOOST等算法的岩性识别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基于ADASYN-GS-XGBOOST算法建立的模型识别效果最好。该方法克服了已有岩性识别方法无法有效解决不均衡样本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SYN算法 XGBOOST算法 混合模型 火山岩 测井 岩性识别
下载PDF
松滋油田红花套组油藏水平井完井方式优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进 黄仲尧 +2 位作者 李远照 熊友明 陆建煜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6-18,32,共4页
根据红花套组油藏水平井不同井段长度、不同钻井污染表皮系数与产能关系研究,推荐红花套组油藏水平井段长度为300m~500m,并建议控制钻井液密度在1.00g/cm3~1.02g/cm3以内。利用出砂指数法、'C'公式法、声波时差法等产层出砂... 根据红花套组油藏水平井不同井段长度、不同钻井污染表皮系数与产能关系研究,推荐红花套组油藏水平井段长度为300m~500m,并建议控制钻井液密度在1.00g/cm3~1.02g/cm3以内。利用出砂指数法、'C'公式法、声波时差法等产层出砂判断方法对红花套组油藏Ⅰ号层、Ⅱ号层、Ⅲ号层进行出砂判定。根据储层出砂判断结果,优选红花套组油藏Ⅰ号层、Ⅱ号层、Ⅲ号层水平井的完井方式,按开井产量优选和按投资效益优选的完井方式均为割缝衬管完井;同时对比分析了水平井割缝衬管完井、射孔完井的优缺点,并结合水平井完井优选结果,最后推荐红花套油层水平井采用割缝衬管完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滋油田 红花套组 水平井 完井 产能关系 表皮系数
下载PDF
海上油田特殊黏弹性流体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胡建波 刘进祥 +4 位作者 卢祥国 赵小平 李辛 付春明 刘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51,共5页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研究了具有特殊黏弹性的交联聚合物凝胶和相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黏弹性、分子线团尺寸Dh、流动特性和调驱增油效果等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调整交联剂浓度可以使相同浓度...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研究了具有特殊黏弹性的交联聚合物凝胶和相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黏弹性、分子线团尺寸Dh、流动特性和调驱增油效果等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调整交联剂浓度可以使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样品的黏弹性大幅度增加。与相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的凝胶的黏度接近,D_h略增大,黏弹性明显较大,阻力系数增加了50多倍,残余阻力系数增加了100多倍,驱油效率提高了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凝胶 "分子内"交联 黏弹性 第一法相应力差 交联机理
下载PDF
耐高温型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制与性能评价
13
作者 黄崇辉 石广远 +4 位作者 范东阳 全美荣 黄世强 蔡敬耀 郝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3期36-41,48,共7页
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对于高温、高压、高盐度等复杂地层的开发需求日益加剧。传统的压裂液在这类地层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和性能受到限制,因此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N,N-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 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对于高温、高压、高盐度等复杂地层的开发需求日益加剧。传统的压裂液在这类地层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和性能受到限制,因此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N,N-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OAC)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耐高温稠化剂(DPAM)。实验结果表明,DPAM具有良好的增稠、耐温、抗剪切、黏弹性等性能,适用于碳酸盐地层分流酸化。DPAM通过聚合物分子缔合作用和甜菜碱侧链与钙离子螯合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实现增稠效果。DPAM溶液的储能模量G'始终高于耗能模量G";滤失系数k<1.0×10^(-3)m/min^(1/2)、滤失速率R<1.5×10^(4)m/min、初始滤失量V0<5.0×10^(-2)m^(3)/m^(2);陶粒的沉降速率低于0.48 cm/min;当NaBO_(3)加量为0.1%(质量分数)时,在110 min时,压裂液的黏度降低至30 mPa∙s,表明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滤失控制能力和破胶性能。此研究为耐高温聚合物压裂液的合成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DPAM溶液 稠化剂 耐高温
下载PDF
BLX潜山油藏CO_(2)注气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杜航 李栋 +2 位作者 朱治国 侯东星 谷胜群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开展潜山油藏CO_(2)注气试验研究,选用35 MPaCC级井口、Y441耐高温高压气密封隔器、BGT3型气密扣油管进行高温深层液态CO_(2)注入;通过室内实验明确CO_(2)腐蚀机理,采用封隔器卡封、环空替入保护液的方式保护上部套管,环空保护液选用了H... 开展潜山油藏CO_(2)注气试验研究,选用35 MPaCC级井口、Y441耐高温高压气密封隔器、BGT3型气密扣油管进行高温深层液态CO_(2)注入;通过室内实验明确CO_(2)腐蚀机理,采用封隔器卡封、环空替入保护液的方式保护上部套管,环空保护液选用了HZ-4缓蚀剂。现场试验验证了注气管柱的可靠性,累计注入液态CO_(2)1.3×10^(4)t,对应油井阶段增油800 t以上,表明雾迷山潜山油藏注入性良好,具备大规模埋存CO_(2)的条件,同时证明了CO_(2)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潜山油藏开展大规模碳埋存、碳驱油,对于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埋存 碳驱油 注气管柱 套管防腐
下载PDF
基于时序驱动的管道结蜡程度预测及清管效果评价
15
作者 姜兆波 姚佳杉 +3 位作者 高晓楠 马静 刘倩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避免凭经验盲目确定清管周期,造成过度清管现象的发生,基于结蜡过程的缓慢时序性,在研究生产数据参数与结蜡程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K-means算法确定不同时序下的结蜡程度,并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和... 为避免凭经验盲目确定清管周期,造成过度清管现象的发生,基于结蜡过程的缓慢时序性,在研究生产数据参数与结蜡程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K-means算法确定不同时序下的结蜡程度,并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和自适应学习能力,实现不同结蜡程度持续时间的在线更新,依据结蜡等级和清管周期的变化构建清管效果评价指数模型,实现了清管作业的事前预警。结果表明,不同管道在完整结蜡周期内的等级时间不同,周期长短也不同,体现了输入参数差异引起的结蜡程度不同,改进Kmeans算法将结蜡程度分为4个等级;本文模型的总体平均误差为0.781 d,小于RNN模型和LSTM模型的2.025 d、1.225 d;待评价管道的清管效果评价指数为0.828,说明本次清管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结蜡程度 清管效果 K-MEANS CNN
下载PDF
中国和北美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标准差异分析
16
作者 马伟平 陆潇 +1 位作者 李洋 王庆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2期91-93,97,共4页
动火作业安全性是管道建设和运行期间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超期服役管道动火作业频繁,保障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动火作业还存在监管不到位、风险因素识别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解读美国动火作业技术标准,针对管道动火作... 动火作业安全性是管道建设和运行期间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超期服役管道动火作业频繁,保障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动火作业还存在监管不到位、风险因素识别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解读美国动火作业技术标准,针对管道动火作业的重要内容,包括管理模式、风险识别、可燃气体检测、动火作业监督和处置等,与国内标准进行对比。美国管道动火作业技术标准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建立管道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确认表,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浓度,具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动火结束观测时间和废弃物清理要求,以及基于设备监控和人员救援的现场监督。建议借鉴美国动火作业标准先进理念,提高我国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动火作业 标准 安全 管理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混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妮娜 侯守探 +5 位作者 纪友亮 吕文睿 张艺楼 陈佩磊 李圣明 张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利用岩芯、薄片、测录井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研究了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Es3^上)I油组发育的混积岩特征,分析了其沉积环境,探讨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I油组混... 利用岩芯、薄片、测录井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研究了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Es3^上)I油组发育的混积岩特征,分析了其沉积环境,探讨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I油组混积岩分为(含)陆源碎屑质—碳酸盐岩和(含)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两大类,以灰(云)质砂岩、砂质泥晶云岩为主,(含)陆源碎屑质—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工区中部和北部,(含)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分布于西部和南部;混积成因类型以原地混合和相源混合为主,相源混合出现于Es3^上I油组早中期,原地混合出现于Es3^上I油组早期;少量母源混合出现于Es3^上I油组晚期。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I油组沉积环境主要位于滨浅湖,可划分为砂质混积滩坝沉积、碳酸盐岩混积滩坝沉积以及滨浅湖泥混积3种沉积微相类型。综合分析湖平面变化、构造演化、古地貌等对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湖平面先稳定上升后下降的混积岩沉积模式:随着湖平面的缓慢上升,混合沉积呈增多趋势,以相源混合和原地混合为主;当湖平面到达一定高度时,纯碳酸盐岩增多,混合沉积减少,以相源混合为主;后期,湖平面下降,可能形成母源混合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大王庄地区 沙三上亚段 混积岩成因类型 混积模式
下载PDF
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世雄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281-282,共2页
在油气井工作负荷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需要频繁应用修井技术保证生产作业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对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展开了分析,介绍了作业基本原则、工具设备和事故打捞问题,并从工艺操作、设备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修... 在油气井工作负荷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需要频繁应用修井技术保证生产作业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对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展开了分析,介绍了作业基本原则、工具设备和事故打捞问题,并从工艺操作、设备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修井技术及工艺的优化方法,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井下作业 修井技术
下载PDF
石油企业以合规增效为目标的招标合同一体化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天赐 张月 张骏 《河北企业》 2019年第7期36-37,共2页
在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中,招标管理与合同管理是相互独立,甚至是割裂开来的。采油厂以合规增效为目标的招标合同一体化管理就是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视为一个统一体,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统筹规划,分阶段管理,在每个阶段中充分利用两者... 在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中,招标管理与合同管理是相互独立,甚至是割裂开来的。采油厂以合规增效为目标的招标合同一体化管理就是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视为一个统一体,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统筹规划,分阶段管理,在每个阶段中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促进,在合规的前提下创造效益。通过创新实践,逐步形成符合采油厂特点的较为有效的招标、合同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企业选择更优质的交易相对人,节约更多的投资成本,进而促进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拓宽创造效益途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标 管理 一体化
下载PDF
某油田区块油井井筒结蜡机理及蜡沉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强 王巍 +3 位作者 董金岗 田东海 杨晓东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针对某油田区块井筒底部结蜡严重的问题,以原油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性测试、族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溶蜡点测试、动力学模型预测等手段,研究了该区块油井的蜡沉积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该区块油井原油中高碳分子、重质组分... 针对某油田区块井筒底部结蜡严重的问题,以原油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性测试、族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溶蜡点测试、动力学模型预测等手段,研究了该区块油井的蜡沉积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该区块油井原油中高碳分子、重质组分含量较高;井筒沉积物以长链直链烷烃为主,异构烷烃较少;原油中机械杂质含量较高,为蜡晶分子的析出提供了稳定的附着点;区块内的油套管钢表面为强亲油性,蜡晶分子容易在管壁沉积;越靠近井底,原油中大于临界碳数的蜡分子比例越大;蜡沉积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井筒 蜡沉积规律 结蜡机理 分子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