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14
1
作者
管红
朱筱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6,32,共6页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km以下...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km以下开始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碳酸盐、长石溶蚀成因,其次为岩屑溶蚀;纵向上对应2.9—3.3km和4.0km左右深度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段;较低的地温梯度以及晚期快速受热过程是南堡凹陷孔隙保存的有利条件,通源断裂活动改善了东一段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有机质降解形成的有机酸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南堡1号构造带、2号构造带以及4号构造带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次生孔隙
成因类型
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14
1
作者
管红
朱筱敏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
石油
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6,32,共6页
文摘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km以下开始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碳酸盐、长石溶蚀成因,其次为岩屑溶蚀;纵向上对应2.9—3.3km和4.0km左右深度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段;较低的地温梯度以及晚期快速受热过程是南堡凹陷孔隙保存的有利条件,通源断裂活动改善了东一段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有机质降解形成的有机酸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南堡1号构造带、2号构造带以及4号构造带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关键词
古近系
次生孔隙
成因类型
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
Keywords
Paleaogene
secondary pore
genetic typ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Nanpu sag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管红
朱筱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