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管红 朱筱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6,32,共6页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km以下...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km以下开始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碳酸盐、长石溶蚀成因,其次为岩屑溶蚀;纵向上对应2.9—3.3km和4.0km左右深度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段;较低的地温梯度以及晚期快速受热过程是南堡凹陷孔隙保存的有利条件,通源断裂活动改善了东一段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有机质降解形成的有机酸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南堡1号构造带、2号构造带以及4号构造带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次生孔隙 成因类型 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