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被引量:2
1
作者 田立新 武丽 +2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晶晶 姚蕾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下限 石油运聚范围 残留油柱高度 残留油量 辽东湾
下载PDF
隐伏砂岩透镜体成藏动力学机制与基本模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2 位作者 姜振学 张俊 李素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28,共13页
隐伏砂岩透镜体聚集油气的主要动力包括砂、泥岩接触面上的毛细管压力差、生烃泥岩与砂体之间的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和泥岩内干酪根生成油气产生的体积膨胀力等;聚集油气的阻力主要包括油气进入砂岩体后遇到的毛细管力和油气将水挤出... 隐伏砂岩透镜体聚集油气的主要动力包括砂、泥岩接触面上的毛细管压力差、生烃泥岩与砂体之间的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和泥岩内干酪根生成油气产生的体积膨胀力等;聚集油气的阻力主要包括油气进入砂岩体后遇到的毛细管力和油气将水挤出砂岩体外遇到的阻力。聚集油气的动力大于阻力是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基本条件。砂岩透镜体成藏受砂体孔渗及国岩含油气饱和度等因素的制约。国岩生成的油气进入到砂岩透镜体内的临界地质条件是围岩中的含油气饱和度超过5%-10%;砂岩体聚集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是孔隙度超过10%或渗透率超过1×10^-3~2×10^-3μm^2。地史过程中砂岩透镜体成藏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藏条件准备阶段,此阶段油气没有大量生成,围岩微孔隙中强大的毛细管力是分散油滴运聚的阻力;第二阶段为油气运聚成藏阶段,此阶段油气已大量生成,围岩与砂体之间的毛细管力差是油气通过有机网络不断聚集成藏的主要动力;第三阶段为油气聚集后的保存阶段,此阶段油气已不再大量生成,围岩与砂体之间的毛细管力差不能克服油气聚集过程中的阻力。根据成藏动力学机制与控油气作用特点可以预测砂体的含油气性大小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门限 油气成藏动力学 圈闭合油气性预测 隐伏砂岩透镜体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与含油气性定量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冬霞 庞雄奇 +2 位作者 邱桂强 张俊 高永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90,共8页
砂岩透镜体油藏作为我国东部油气储量增长的重点,其成藏动力学研究对于搞清这类特殊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及定量评价和预测圈闭的含油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结合地质分析的方法,在对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 砂岩透镜体油藏作为我国东部油气储量增长的重点,其成藏动力学研究对于搞清这类特殊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及定量评价和预测圈闭的含油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结合地质分析的方法,在对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成藏动力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及成藏动力学特征方程,对砂岩透镜体成藏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成藏主动力包括砂泥岩毛细管压力差、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烃生成产生的膨胀力,成藏阻力主要为砂体内毛细管阻力及岩石的粘滞力和吸附力;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能否成藏主要受泥岩排烃强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埋藏深度、泥(页岩)厚度与砂体厚度之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在晚成岩阶段,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油气开始充注,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存在门限深度.利用成藏动力学特征模拟,建立了成藏动力与含油性的定量关系,还可以很好地对平面上砂体的含油饱和度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砂岩透镜体 成藏动力 成藏阻力 定量预测.
下载PDF
煤中自由基热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楠生 李慧莉 +1 位作者 金之钧 朱映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3-25,31,共4页
有机质自由基的演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可以作为古温标用于沉积盆地的热历史研究.利用36组热模拟实验得到了煤中自由基浓度与其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验的温度范围为300~550℃,模拟时间为30~480min.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的自... 有机质自由基的演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可以作为古温标用于沉积盆地的热历史研究.利用36组热模拟实验得到了煤中自由基浓度与其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验的温度范围为300~550℃,模拟时间为30~480min.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的自由基浓度随煤阶的增加而增大,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为1.75%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自由基浓度开始下降.依据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研究了煤中自由基浓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自由基浓度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式,该模式可以作为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热演化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相-势耦合控藏作用及其基本模式 被引量:66
5
作者 庞雄奇 李丕龙 +4 位作者 张善文 陈冬霞 宋国奇 王永诗 张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1-652,663,共13页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具有"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的基本特征。文中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详细阐述了"相""势"控藏特征和"优相-低势耦合控藏"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相...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具有"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的基本特征。文中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详细阐述了"相""势"控藏特征和"优相-低势耦合控藏"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相"控油气作用可分4个层次,即构造相控油气作用、沉积相控油气作用、岩相控油气作用和岩石物理相控油气作用,它们反映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高孔-优相控藏"。"势"控油气作用可分为4种类型,即位能控油气作用、压能控油气作用、界面能控油气作用和动能控油气作用。不同类型势能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势"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低势控藏"。优相-低势耦合作用控制了东营凹陷9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分布及势能差异,解释了主要目的层有效储层临界孔隙度随埋深增大而变小的规律性,阐明了各类圈闭内部势能较外部势能低50%以上才能开始聚集油气的机制。应用"近源-优相-低势"控藏模式可以对陆相断陷盆地潜在隐蔽油气藏进行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相势控藏 隐蔽油气藏 陆相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小红 吕修祥 +2 位作者 周心怀 张杰 史翠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海域近年来最主要的油气发现类型之一。利用沉积相分析、粒度特征、古生物标志和古环境响应等资料,总结了渤海海域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背景,明确了浅水三角洲的展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探讨了浅水三角... 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海域近年来最主要的油气发现类型之一。利用沉积相分析、粒度特征、古生物标志和古环境响应等资料,总结了渤海海域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背景,明确了浅水三角洲的展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探讨了浅水三角洲有利的成藏条件。研究表明,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浅的地形平缓的淡水湖泊,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多期砂泥岩互层,水下分流河道是浅水三角洲主要的沉积类型,区域分布稳定。上述沉积特征决定了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优良,同时晚期走滑伴生断层利于多种圈闭的发育,油源充足且运移通畅。浅水三角洲成藏条件良好,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浅水三角洲 相分析 油气勘探意义 新近系 黄河口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傅海成 张承森 +3 位作者 赵良孝 李玉兰 袁仕俊 郭海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对具有孔隙、裂缝、溶洞复杂孔隙空间结构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了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测井识别方法.即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判别储层类型方法并结合成像测井资料来判断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通过对具有孔隙、裂缝、溶洞复杂孔隙空间结构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了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测井识别方法.即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判别储层类型方法并结合成像测井资料来判断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应用此方法,可以准确地认识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储层 测井响应特征 成像测井 储集空间类型
下载PDF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一种新方法——包裹体测温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力彬 黄志龙 +1 位作者 高岗 李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剥蚀厚度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恢复剥蚀厚度是一种较新的方法,依据所利用包裹体生成时期的不同,将该方法分为两类.分别阐述了该法的理论依据、原理、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2个应用实例.... 剥蚀厚度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恢复剥蚀厚度是一种较新的方法,依据所利用包裹体生成时期的不同,将该方法分为两类.分别阐述了该法的理论依据、原理、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2个应用实例.研究表明,该法在某些情况下能恢复泥岩声波时差法等常规方法无法应用的地区;在多种方法可应用地区,该法恢复结果同其他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包裹体测温法具有原理简单、资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周期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剥蚀厚度 古地温 测温方法
下载PDF
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震 付东阳 +3 位作者 肖伟 杜金虎 易士威 党虎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9,共8页
二连盆地各凹陷内部划分出3种典型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不同的构造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特征不同。通过解剖近几年隐蔽油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凹陷中的典型岩性油藏,总结出适合二连盆地各凹陷中3个构造带的岩性油藏成藏条... 二连盆地各凹陷内部划分出3种典型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不同的构造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特征不同。通过解剖近几年隐蔽油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凹陷中的典型岩性油藏,总结出适合二连盆地各凹陷中3个构造带的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模式。其模式分别为: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模式。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自然导致各构造带岩性圈闭成藏模式也不同,据此提出3种岩性油藏成藏模式:1)陡坡带自生自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2)缓坡带旁生侧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3)洼槽带下生上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这3种成藏模式是目前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的典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缓坡带 洼槽带 成藏模式 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包裹体测温法在剥蚀厚度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力彬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君 薛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系统阐述了包裹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方法的原理、应用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东海盆地温州凹陷4-1-1井和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剥蚀厚度的恢复为例来说明此法的具体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温州凹陷4-1-1井F_2地层遭受剥蚀1900~2050m,轮南1井... 系统阐述了包裹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方法的原理、应用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东海盆地温州凹陷4-1-1井和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剥蚀厚度的恢复为例来说明此法的具体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温州凹陷4-1-1井F_2地层遭受剥蚀1900~2050m,轮南1井奥陶系不整合上遭受剥蚀2600m左右。研究表明,包裹体测温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体 剥蚀厚度 古地温 方法 东海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饱和度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傅海成 祁新中 +2 位作者 赵良孝 张承森 李玉兰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须分别建立不同的储层饱和度模型。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多次构造运动和多期岩溶作用下形成了一套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的储层,其基本地质特征是复杂的孔隙空间结构和强烈的非均质性,进而导致了独特的测井响应、流体分... 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须分别建立不同的储层饱和度模型。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多次构造运动和多期岩溶作用下形成了一套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的储层,其基本地质特征是复杂的孔隙空间结构和强烈的非均质性,进而导致了独特的测井响应、流体分布和油气产出状况。在对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以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研究了轮南奥陶陶系各类储层的饱和度特征。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饱和度模型及相应参数的求取方法,针对轮古××井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较准确的饱和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度 碳酸盐岩 储层类型 奥陶系 模型 计算 轮南
下载PDF
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全胜 郝琦 +5 位作者 张丽霞 任来义 刘震 李春霞 樊春梅 何小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788,共12页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浮力,阻力主要包括盖层地层压力、毛管压力。通过对单井古孔隙度及古埋深的恢复,可以对比成藏期目的层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定量研究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过程。应用该模型发现,白家海凸起彩43井侏罗系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在侏罗纪末期缺乏有效泥岩盖层,白垩纪末期三工河组中下部存在有效盖层,而西山窑组盖层的封闭能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 力学平衡 油气充注突破状态
下载PDF
三维地震资料在古应力场反演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胜利油田富台潜山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童亨茂 郑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7,共13页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和“定量”问题。胜利油田富台潜山研究的实践表明:三维地震资料可以用来较好地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中的“三定”问题,其结果的可靠性总体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据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而进行的古应力场数值反演是古应力场研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裂缝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应力场 裂缝 三维地震资料 反演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天草凹陷天2井油砂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友军 文志刚 +2 位作者 张超漠 李军 朱翠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2,共6页
天草凹陷天2井油气显示丰富。以天2井油砂为剖析对象,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剖析了油砂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油砂中C31~C35藿烷丰度依次降低,伽马蜡烷丰度较高,无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呈反... 天草凹陷天2井油气显示丰富。以天2井油砂为剖析对象,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剖析了油砂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油砂中C31~C35藿烷丰度依次降低,伽马蜡烷丰度较高,无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C28甾烷丰度较高。甾烷的异构化成熟度参数、甲基菲指数均显示油砂成熟度低。在对该区可能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物标志物指纹及其丰度特征确认了油砂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成因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为天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草凹陷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组合 定量色谱-质谱
下载PDF
辽河盆地红星地区浅层气藏成因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谷团 陈淑凤 闵忠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通过分析辽河盆地红星地区浅层气的分布、控制因素与成藏特征,搞清了该区浅层气的成因,指出红星地区与驾掌寺生油洼陷紧邻,驾掌寺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为深层油气在纵向上的调整提供了通道条件和圈闭条件,进而为浅层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 通过分析辽河盆地红星地区浅层气的分布、控制因素与成藏特征,搞清了该区浅层气的成因,指出红星地区与驾掌寺生油洼陷紧邻,驾掌寺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为深层油气在纵向上的调整提供了通道条件和圈闭条件,进而为浅层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位素资料显示东营组浅层气为高成熟热解气,与深层油气藏具有亲缘关系,深部(沙一段)的原生油气藏被改造,导致部分油气沿断裂发生垂向运移至浅层,并沿断裂两侧聚集而形成浅层气藏。认为该区的浅层气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能,在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可为辽河油田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一个具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成因 勘探意义 红星地区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试油层自然产能预测方法及其在塔里木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永尚 郇国庆 宋健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3,共3页
准确预测试油层段的自然产能,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试油方案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大量录井和试油资料,提出了试油层自然产能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给出了获得渗透率的若干解决办法,而且提出了由录井资料预测地面原油粘度进而... 准确预测试油层段的自然产能,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试油方案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大量录井和试油资料,提出了试油层自然产能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给出了获得渗透率的若干解决办法,而且提出了由录井资料预测地面原油粘度进而预测地层原油粘度的方法,并根据达西公式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地层采液指数与地层流度或流动系数的回归关系式。该方法参数少而且容易获得、预测结果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优选试油层位和优化试油方案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产能预测 粘度 渗透率 流度 流动系数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精确测量有机包裹体气液比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存武 王存武 +3 位作者 邹华耀 姜丽娜 匡大庆 姜立 《现代科学仪器》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并结合三维重建软件可以精确获取有机包裹体的气液比。有机包裹体气泡部分采用透射光通道进行系列深度扫描,选取气泡直径最大处的扫描图象进行直径测量,并利用球体体积计算公式得到气泡体积,避免了由于油包裹...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并结合三维重建软件可以精确获取有机包裹体的气液比。有机包裹体气泡部分采用透射光通道进行系列深度扫描,选取气泡直径最大处的扫描图象进行直径测量,并利用球体体积计算公式得到气泡体积,避免了由于油包裹体液相石油所发出的强烈荧光的遮挡造成的气泡体积偏小;将共聚焦扫描图象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精确的有机包裹体总体积,与计算所得的气泡体积共同确定出有机包裹体的气液比。利用该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BZ25-1-3井的一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气液比进行了研究,测试的气液比为6.41%。精确获取有机包裹体的气液比不仅能为包裹体PVT性质的研究提供精确参数,还对流体包裹体微观性质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流体包裹体 气液比
下载PDF
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在GBEIBE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童亨茂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3期77-80,共4页
针对储层裂缝预测这一难题,在多个裂缝性油藏裂缝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成因解析的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即在利用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裂缝的构造解析、确定裂缝成因类型,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 针对储层裂缝预测这一难题,在多个裂缝性油藏裂缝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成因解析的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即在利用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裂缝的构造解析、确定裂缝成因类型,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再把不同成因类型裂缝的预测结果有机地综合起来加以应用,其中裂缝成因解析是储层裂缝综合预测的基础。将这一方法应用到西阿拉伯油区的GBEIBE油田,该油田主要发育横张裂缝、纵张裂缝、平面共轭剪裂缝,以及与断层相关的剪裂缝,分别采用曲率法、断裂强度定量分析法和应力场反演裂缝数值模拟预测方法来预测相应裂缝的分布,预测结果在GBEIBE油田的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缝 构造解析 成因类型 综合预测 GBEIBE油田
下载PDF
浅谈油气勘探中的辩证思维
19
作者 金文正 万桂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2-24,共3页
简要回顾了油气勘探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辩证思维,阐述了油气勘探理论发展中的辩证法,提出了当前油气勘探研究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对今后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辩证思维 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