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旗油田长6_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辉 常丽娟 +1 位作者 邓波 范晓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2-445,共4页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占3.27%,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通过对孔隙特征及沉积微相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厚度较大,粒度相对较粗,云母等片状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对较少,其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河口坝、远砂坝次之,分流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旗油田 沉积微相 孔隙特征
下载PDF
扎格罗斯盆地新生界Asmari-Gachsaran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震 李浩武 +2 位作者 段宏臻 徐祥恺 蒋思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Asmari-Gachsran成藏组合是扎格罗斯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扎格罗斯褶皱作用使白垩系Kazhdumi组烃源岩埋深加大,大面积进入生烃高峰;同时,... Asmari-Gachsran成藏组合是扎格罗斯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扎格罗斯褶皱作用使白垩系Kazhdumi组烃源岩埋深加大,大面积进入生烃高峰;同时,构造作用形成了贯穿新生界Asmari组灰岩、Pebdeh组泥岩和白垩系Sarvark组灰岩的开放性裂缝网络,构成油气自烃源岩向储层运移的垂向通道。在大部分地区,Asmari组成藏组合内的油气都是Kazhdumi组烃源岩直接一次充注,而不属于由Sarvark组圈闭中纵向调整而来的次生油气藏。由于裂缝的沟通,Asmari组合Sarvark组储层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浮力的作用下,浅部的Asmari组储层要比深部的Sarvark组储层更早地充注油气,油气充满度也更高。优质烃源岩、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大量开放性垂直裂缝、厚度大的蒸发岩盖层及烃源岩生烃期与构造和裂缝形成期的良好配合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Kazhdumi组烃源岩 Gachsaran组蒸发岩 成藏模式 Asmari-Gachsaran成藏组合 扎格罗斯盆地
下载PDF
注入速率对分散调驱体系注入、运移和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进祥 王斌杰 +5 位作者 于复东 卢祥国 张云宝 夏欢 张楠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7,74,共7页
为满足渤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技术需求,利用生物显微镜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调驱体系的膨胀性能和注入性能,以及注入速率对分散调驱体系运移性能和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渤海B油藏环境下,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初始粒径为... 为满足渤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技术需求,利用生物显微镜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调驱体系的膨胀性能和注入性能,以及注入速率对分散调驱体系运移性能和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渤海B油藏环境下,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初始粒径为3.9μm,水化膨化192 h后粒径膨胀了3.41倍,具有良好的水化膨胀效果。在注入过程中部分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会在岩心端面滞留产生端面效应,导致岩心渗透率降低。注入速率增加会使分散调驱体系更多地进入岩心内部,从而有利于调驱体系的深部运移和封堵。但对于非均质油藏,注入速率过高会导致部分分散调驱体系进入低渗层,造成低渗层的吸液压差降低,最终采收率降低。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与水交替注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调驱体系 注入速率 端面效应 粒径分布 传输运移 交替注入
下载PDF
高浓度三元复合体系增油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2 位作者 由洪利 李建冰 石志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33,437,共6页
本文分析了高浓度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驱油剂费用相同时,0.12%高分聚合物驱、0.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25%超高分聚合物二元复合驱、1.2%碱/0.3%磺酸盐/0.25%超高分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 本文分析了高浓度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驱油剂费用相同时,0.12%高分聚合物驱、0.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25%超高分聚合物二元复合驱、1.2%碱/0.3%磺酸盐/0.25%超高分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9.6%、15.9%、13.7%。在高浓度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相同的条件下,体系界面张力由8.10×10-1降至5.73×10-3mN/m,采收率增幅由23.4%增至27.7%。当三元复合驱黏度由36.8增至134.4mPa·s时,采收率增幅由18.5%增至32.9%;当段塞尺寸由0.095增至0.475 PV时,采收率增幅由15.6%增至30.7%,但采收率增幅差值逐渐减小。在药剂费用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前置段塞+三元主段塞+三元副段塞+聚合物保护段塞"组合的采收率增幅较大(33.8%)。从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推荐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浓度范围为0.2%率0.25%,段塞尺寸为0.380率0.475 PV。对于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藏,与驱油剂洗油作用相比,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三元复合体系 黏度 界面张力 采收率 增油效果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