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1
作者 左松林 杨清立 +4 位作者 吴家文 路晶鑫 王贺军 宋小川 李丹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9-96,106,共9页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划分为3~6套层系,部分区块首套层系已完成化学驱并上返到第二套层系,首套层系储量被封存。为确定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释放方式,以B1D东块为例,应用虚拟布井方法和盈亏平衡原理研究了化学驱后注采井距和层系组合厚...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划分为3~6套层系,部分区块首套层系已完成化学驱并上返到第二套层系,首套层系储量被封存。为确定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释放方式,以B1D东块为例,应用虚拟布井方法和盈亏平衡原理研究了化学驱后注采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确定利用老井释放封存储量,合理井距为200~250 m。设计了3套井网调整方案,通过对比优选,确定利用二次加密井释放封存储量,开采对象为萨Ⅱ10~萨Ⅲ10所有油层及二次加密井网原射孔的萨Ⅰ和葡Ⅱ油层,采用分期射孔方式。应用数值模拟研究释放封存储量的时机,补孔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应用盈亏平衡原理研究经济极限含水率,产液量和油价越高则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二次加密井补孔越早,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目前含水率条件下补孔,经济极限含水率可达98.7%。B1D东块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29.3 t,日增油1.25 t,含水率下降1.0个百分点。该开采方式在大庆油田4个区块推广应用,实施补孔545口,平均单井日增油1.0 t,含水率下降0.7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二类油层 化学驱后 封存储量 井网调整 调整时机
下载PDF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原油开发规划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王凤兰 方艳君 +2 位作者 王天智 张继风 孙洪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开发规划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指导作用,是油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开发规划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和效益。在明确开发规划的基本内涵及与计划、战略的区别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大庆油田发... 开发规划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指导作用,是油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开发规划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和效益。在明确开发规划的基本内涵及与计划、战略的区别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大庆油田发展的2类7项开发规划系列技术,包括开发规律及指标预测技术、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确定技术、开发效果及潜力评价技术、规划编制及优化技术4项核心技术和可采储量及SEC储量评估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及决策支持技术、规划信息化技术3项支撑技术。通过分析当前油田开发规划技术发展存在的生产与技术难题,明确了3个发展方向以及3条实现路径。研究成果与认识对油田开发规划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特高含水 开发规划 技术系列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化学驱油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伍晓林 侯兆伟 +1 位作者 王海峰 李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创新了聚合物黏弹性理论、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研制生产出了系列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形成第一代化学驱油体系,推进了大庆油田化学驱工业化进程,使化学驱成为油田有...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创新了聚合物黏弹性理论、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研制生产出了系列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形成第一代化学驱油体系,推进了大庆油田化学驱工业化进程,使化学驱成为油田有效开发主导技术之一。随着大庆油田化学驱开发对象逐渐变差,建立聚合物分子构效关系和稀体系相态转化理论,研究出了系列抗盐聚合物和界面位阻表面活性剂,形成第二代高效化学驱油体系,推动化学驱提质增效。为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降低化学剂成本,拓展化学驱应用领域,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成本低廉的化学驱油体系是今后化学驱油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聚合物 复合体系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气勘探进展及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军 李敬生 +6 位作者 李军辉 彭建亮 高翔 谢颖逸 侯蓓蓓 吴景峰 王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近年来,大庆油田践行资源战略,东北老探区展现新活力,常规油气持续高效稳定上产,非常规油气实现重大突破,西部新领域接替前景日趋明朗,天然气、页岩油等资源实现重大突破,油气勘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勘探方向,对近... 近年来,大庆油田践行资源战略,东北老探区展现新活力,常规油气持续高效稳定上产,非常规油气实现重大突破,西部新领域接替前景日趋明朗,天然气、页岩油等资源实现重大突破,油气勘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勘探方向,对近年来主要勘探发现和地质认识进行全面总结,明确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常非并重、油气并举”的勘探新阶段;理论认识深化、技术迭代升级日趋迫切,系统梳理大庆油田近年来主要勘探对象,厘清勘探形势,系统分析了油气资源潜力,明确了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探区仍是油气稳产支柱,西部探区天然气是增储上产新支点,可为推动大庆油田“一稳三增两提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潜力 勘探进展 勘探方向 大庆油田 非常规油气 天然气 页岩油
下载PDF
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
作者 白振国 姜雪岩 +3 位作者 杨光耀 苗志国 李亚光 卢继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3,共9页
通过回顾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近10年创新发展的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近阻组合注水优化调整、区块及单井套损预警防控等油田主体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水驱主要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水驱开发核心技术发... 通过回顾大庆油田水驱开发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近10年创新发展的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近阻组合注水优化调整、区块及单井套损预警防控等油田主体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水驱主要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水驱开发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在井网调整方面,攻关以“两驱协同、优选井型”为核心的井网优化调整技术,通过“二三结合”井网优化、分类储层加密调驱、井缝协同井网调整、多井型高效挖潜等井网调整新技术攻关,实现由水驱直井均匀加密向两驱协同、多井网多井型立体调整转变;在结构调整方面,攻关以“智能优化、水驱+”为核心的新一代综合调整技术,通过智能注采优化、低渗透储层功能性水驱、特低渗断块油藏压驱提产等技术攻关,实现由常规注采调整向智能调控、多方式补能转变;在套损防控方面,攻关以“层位预警、套损复产”为核心的套损精准防治技术,在深化地质力学机理研究基础上,发展套损层位精准预警技术、套损区复产挖潜技术,实现由区块、单井预警向大数据与地应力分析相结合的套损层位精准预警及防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技术 水驱 中渗透 低渗透 特低渗透 断块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实践中的哲学思维
6
作者 杜庆龙 郭军辉 +3 位作者 朱丽红 姜雪岩 郑宪宝 王治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大庆油田开发史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实践史。油田开发系统的哲学就是应用唯物辩证论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油田开发系统中的各种现象、过程与结果。哲学思维贯穿于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全过程,大庆油田的... 大庆油田开发史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实践史。油田开发系统的哲学就是应用唯物辩证论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油田开发系统中的各种现象、过程与结果。哲学思维贯穿于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全过程,大庆油田的开发实践始终以《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指导,不断深化油藏认识、抓住油藏主要矛盾、创新开发调整方法、挖潜实践缓解矛盾,是认识论、矛盾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并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使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注水开发 矛盾 地质认识 实践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海外多类型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7
作者 樊晓东 王树立 +5 位作者 肖洪伟 郭晓博 何欣 樊自立 关恒 魏淑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针对大庆油田海外多种类型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需求,梳理近5 a大庆油田海外油藏开发形成的技术成果,系统总结已形成的适合海外多种类型油藏的特色高效开发技术。大庆油田经过近5 a来的海外油藏开发实践,将成熟油藏开发技术与海外... 针对大庆油田海外多种类型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需求,梳理近5 a大庆油田海外油藏开发形成的技术成果,系统总结已形成的适合海外多种类型油藏的特色高效开发技术。大庆油田经过近5 a来的海外油藏开发实践,将成熟油藏开发技术与海外油藏特征相结合,依靠已有优势技术创新驱动,形成了3项海外特色开发技术:一是以油藏精细描述和“优、分、调”立体开发调整为核心的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有效开发技术;二是以化学剂研制及性能评价和化学驱试验方案优化为核心的高温高盐砂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三是以碳酸盐岩油藏测井精细评价、高渗透层识别和注水开发为核心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配套技术。海外油藏开发实践证明,大庆油田针对海外多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配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权益区块的高效开发,提升了大庆油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高温高盐砂岩油藏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 高效开发技术 海外油藏开发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8
作者 赵海波 包燚 +9 位作者 兰慧田 王成 乔卫 范兴才 赵忠华 李慧 扈玖战 关晓巍 王团 李奎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7,共14页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为物探技术)以高效支撑油田勘探开发为宗旨,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发展。针对各领域勘探开发的需求,已形成适用配套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并自主创新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为物探技术)以高效支撑油田勘探开发为宗旨,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发展。针对各领域勘探开发的需求,已形成适用配套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并自主创新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黏弹性叠前偏移技术和薄互层波阻抗直接反演技术,有力支撑了大庆油田各领域油气勘探开发,为油田“稳油增气”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持续向非常规油气藏、复杂油气藏、深部油气藏等领域延伸,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对物探技术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围绕当前大庆油田主要勘探开发领域,在梳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松辽盆地北部、海拉尔-外围盆地、四川盆地矿权流转区、塔里木盆地塔东区块在常规油、致密碎屑岩油气藏、页岩油、火山岩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等领域面临的地质难题,厘清物探技术需求和差距,提出了未来在推广完善成熟技术、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加快构建大数据平台、探索储备新能源物探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大庆油田物探技术的持续快速进步,为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再作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物探技术 自主创新 发展方向 地震采集 地震处理 地震解释
下载PDF
大庆油田CO_(2)驱油技术研究试验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程杰成 白军辉 +7 位作者 李玉春 刘勇 李国 孟岚 杨铁军 贾世华 韩重莲 李佳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田CO_(2)非混相驱开发设计、跟踪调整及分层注入等理论技术成果,介绍了特低渗透榆树林油田CO_(2)非混相驱工业化试验、中低渗敖南油田CO_(2)驱先导试验及古龙页岩油藏CO_(2)驱试注试验,展望了大庆油田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不同类型油藏技术攻关方向。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型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伟林 殷树军 +5 位作者 马宏宇 王雪萍 杨清山 文政 郑建东 覃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等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评价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解释评价需求和面临瓶颈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油田测井评价对象规模小、物性差、埋藏深、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明了测井解释评价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围绕新阶段测井采集及解释评价技术体系完善与建立,对高分辨率和成像测井采集、后油藏时期和非常规测井解释评价、新一代智能解释技术体系等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剩余油 水淹层 碳酸盐岩 页岩油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聚驱剖面动用规律及其改善
11
作者 周丛丛 曹瑞波 +3 位作者 孙洪国 樊宇 郭松林 梁国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对象转向性质较差的二类B油层,现有聚合物与油层适应性不强,剖面动用规律不明确,不同地区聚驱开发效果差异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应用矿场剖面数据统计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二类B油层剖面动用规律...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对象转向性质较差的二类B油层,现有聚合物与油层适应性不强,剖面动用规律不明确,不同地区聚驱开发效果差异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应用矿场剖面数据统计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二类B油层剖面动用规律和剖面改善方法。结果表明:从吸水层动用情况来看,喇嘛甸地区由于发育厚层河道砂,油层物性好,油层有效厚度动用比例最高,油层以多次动用为主,突进层多,相对吸液量高;萨中和萨南地区河道砂发育规模小,薄砂层较多,物性差,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较低,但聚驱后,有效厚度动用比例相比水驱分别增大了12.5%和15.4%,渗透率为100~300 mD的储集层吸入剖面改善明显;从未吸水层动用来看,二类B油层纵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层间有效厚度未动用比例较高,剖面改善应以均衡层间动用为主;抗盐聚合物高、低质量浓度交替注入可延缓含水率上升时间,增加低渗透层吸液量,聚驱采出程度提高显著。在喇嘛甸北北块A区开展了DS1200抗盐聚合物和高、低质量浓度交替注入试验,降水增油效果好,可为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聚驱剖面改善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二类B油层 聚合物驱 吸水剖面 驱油实验 抗盐聚合物
下载PDF
大庆油田SEC储量折耗一体化评估模型
12
作者 张革 王禄春 +4 位作者 姚建 孙志杰 赵欣羽 毛一评 薛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9,共9页
SEC储量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决策的核心资产,是油气生产的物质基础。油气资产折耗和SEC储量相关,是完全成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决定了油田经营效益。大庆油田进入双特高含水后期,开发对象变差导致增储能力变差、油气资产折耗上升... SEC储量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决策的核心资产,是油气生产的物质基础。油气资产折耗和SEC储量相关,是完全成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决定了油田经营效益。大庆油田进入双特高含水后期,开发对象变差导致增储能力变差、油气资产折耗上升,因此亟需开展SEC储量折耗一体化优化研究,使储量和折耗指标最优。结合折耗计算公式、ARPS递减模型和经济极限产量计算模型等公式,进行科学归纳和推导,建立了SEC储量折耗一体化增储模型,并且在量化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储量和折耗的优化次序和参数,给油田开发经营提出建议。模型应用在大庆油田年度SEC储量评估中,使油田增储能力逐年提升,油气资产折耗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国内其他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储量 折耗 影响因素 敏感性 评估模型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技术智能化实践与展望
13
作者 郭军辉 郑宪宝 +4 位作者 王治国 杨冰冰 付宪弟 马宏宇 朱吉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老油田开发技术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必要途径。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中的应用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强调了智能测井解释、智能井震结合...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老油田开发技术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必要途径。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中的应用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强调了智能测井解释、智能井震结合储层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的注水优化调整以及措施井层智能优选等关键技术在提升油田开发效率、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大庆长垣油田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到7%以下,年含水上升值控制到0.2百分点以内,实现了特高含水后期油田的高水平、高质量开发。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水驱开发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指出应加快油气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加强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的研发,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智能方案编制、注采智能优化等手段推动油田开发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油田 水驱开发 智能化 关键技术 实践 展望
下载PDF
大庆油田SEC储量储采形势及增储策略
14
作者 庞彦明 王天智 +3 位作者 杨兆明 姚建 王刚 孙志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大庆油田目前已进入双特高后期开发阶段,储采比逐渐降低,SEC储量替换率仅为0.4左右,增储与稳产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通过对大庆油田目前SEC储采现状、增储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资源品质下降、长期低油价、成本上升以及评估精细... 大庆油田目前已进入双特高后期开发阶段,储采比逐渐降低,SEC储量替换率仅为0.4左右,增储与稳产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通过对大庆油田目前SEC储采现状、增储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资源品质下降、长期低油价、成本上升以及评估精细程度不足这4个方面是造成储采失衡的主要原因。为改善储采状况,大庆油田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增储做法,结合大庆油田实际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新区勘探与开发效率、优化天然气资源利用、强化精细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入绿色发展与新能源等实现储采平衡的工作方向及增储策略。研究成果为东部同类老油田的长远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储量 储采比 替换率 储采平衡 增储策略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攻关方向
15
作者 袁庆峰 李斌会 +5 位作者 赵云飞 兰玉波 王天智 张继风 朱丽莉 陆会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计算、注水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全国第一条相渗透率曲线研制、小井距注水全过程开发试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类型、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和低酸值原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10项行业领先的关键理论技术;提出了大庆油田持续开发面临的5大难题和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高含水区精细挖潜、天然气高效开发、CO_(2)驱油、微生物驱油、非常规油藏开发、地热能源开发、智能油田和高效优质驱油剂研制8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化学驱 开发地质 数值模拟 开发规划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秀娟 左松林 +5 位作者 吴家文 张昌艳 金艳鑫 杨文武 路晶鑫 毛万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7,共6页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井网暴露的矛盾日益凸显,急需通过调整来缓解矛盾、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升开发水平。从理论研究入手,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认清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井网暴露的矛盾日益凸显,急需通过调整来缓解矛盾、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升开发水平。从理论研究入手,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认清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技术经济界限,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原则及方式,并在X试验区开展现场试验,采收率由试验前的51.30%提高到56.79%。大庆油田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渗透率差异是层间和井间干扰的内因;井距均匀程度是井间干扰的外因,是最容易人为改善的因素;在内因和井距共同作用下,含水饱和度差异干扰层间和井间流动规律。通过细划层段、细分开发对象和适当加密可以缓解这些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矛盾 层系井网 开发调整 技术经济界限 井网加密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高台子致密油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传平 钟淑敏 +1 位作者 谢鹏 黄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1,共6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大庆油田高台子致密油藏,采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测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烃源岩特征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岩电实验和核磁实验资料,开展了储层有效性评价,为致密油层下限确定探...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大庆油田高台子致密油藏,采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测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烃源岩特征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岩电实验和核磁实验资料,开展了储层有效性评价,为致密油层下限确定探索了一种新方法。以岩石力学理论和实验为基础,建立了脆性指数、地应力等参数解释模型,形成了一套致密油测井评价技术,评价结果应用于研究区储层压裂改造、井位部署和储量综合评价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烃源岩 储层有效性 脆性指数 地应力 测井评价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气勘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特色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冠华 陈树民 +4 位作者 熊华平 汤慧 郭志勇 闫海燕 仲维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5期33-40,共8页
现代油气勘探的实质是把科学勘探集成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是科学勘探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统一。大庆油田勘探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勘探的神经系统和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历经50年的发展,在数据库、网络、应用软件及勘探协同工作平... 现代油气勘探的实质是把科学勘探集成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是科学勘探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统一。大庆油田勘探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勘探的神经系统和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历经50年的发展,在数据库、网络、应用软件及勘探协同工作平台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油气勘探事业发展的新推动力,不仅为勘探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勘探实践中,还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大庆特色的勘探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勘探 信息化 数据库 协同工作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液与储层岩心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伍晓林 殷义栋 +5 位作者 吴国鹏 鲁安怀 侯兆伟 丁竑瑞 王浩然 杨晓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2,共7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但在生产过程中,三元复合注入液易与储层岩心反应并结垢,造成井下堵塞,采收率降低。因此,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液在储层中的溶、运、堵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 三元复合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但在生产过程中,三元复合注入液易与储层岩心反应并结垢,造成井下堵塞,采收率降低。因此,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液在储层中的溶、运、堵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M)、环境扫描电镜(E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测试手段,分析了大庆油田储层岩心与三元复合驱液作用的反应过程,并通过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了相应的Si、Al溶出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南五区、杏树岗、喇嘛甸岩心碱溶50天后,分别生成钠长石、黝方石、铵长石,Si溶出量约为Al的3~4倍,Al的动力学方程为幂函数形式。建议将强碱物质NaOH改为钾或钙性碱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 储层岩心 动力学方程 反应机理 技术建议
下载PDF
大庆油田四次采油凝胶颗粒+聚合物驱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文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2,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层间、层内、平面三大矛盾加剧,而高浓度聚合物驱用量大,但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自主研发PPG凝胶颗粒,攻关了PPG+聚合物驱技术,实现了“堵、调、驱”有机结合。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实验...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层间、层内、平面三大矛盾加剧,而高浓度聚合物驱用量大,但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自主研发PPG凝胶颗粒,攻关了PPG+聚合物驱技术,实现了“堵、调、驱”有机结合。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分析PPG+聚合物体系渗流特性、驱油效果,筛选出最佳体系配方及注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型PPG具备增黏特性,调驱型PPG+聚合物体系90 d黏度保留率高达78.9%;与单纯聚合物溶液相比,PPG+聚合物体系黏弹性显著增加,具备更强的调堵能力;聚合物驱后先注入0.05倍孔隙体积封堵型PPG+聚合物体系,再注入0.70倍孔隙体积调驱型PPG+聚合物体系可取得最佳驱油效果,可节省24%聚合物用量。预测研究区采用PPG+聚合物驱后可提高采收率8.57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大庆油田四次采油阶段持续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次采油 PPG+聚合物体系 黏弹性 调驱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