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厚与岩性控制裂缝发育的力学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文韬 侯贵廷 +5 位作者 张居增 冯胜斌 鞠玮 尤源 于璇 詹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8,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段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段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裂缝面密度与层厚之间有幂指数关系;当厚度超过临界值(约250cm)时,裂缝面密度基本上不变。在相同层厚和不同岩性条件下,裂缝面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即在相同构造环境和等厚地层情况下,碎屑岩粒级越小,面密度越大,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岩石粒径之间呈负幂指数关系,这与不同粒级的颗粒间应力不同有关。通过多元分析和力学机理探讨,认为本区控制裂缝发育的两个因素中,层厚是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厚 岩性 构造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裂缝面密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5
2
作者 席胜利 李振宏 +1 位作者 王欣 郑聪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5-41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两鞍两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在平面上呈“L”型展布,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储层的区域展布。奥陶系主要的储集类型包括东部坳陷的盐下储集体、古隆起斜坡带的风化...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两鞍两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在平面上呈“L”型展布,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储层的区域展布。奥陶系主要的储集类型包括东部坳陷的盐下储集体、古隆起斜坡带的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古隆起鞍部的马家沟组四段白云岩储集体、古隆起西部的中奥陶统重力流储集体和古隆起南部斜坡带的生物礁储集体。风化壳岩溶是最有利的储集体,在该储集体中目前已发现靖边大气田。其他4种类型储集体的勘探虽然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结合储层特征及油气运聚分析,仍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开拓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生物礁 膏盐岩 风化壳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H164区长4+5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测算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德顺 李涛 +2 位作者 张博 槐伦伦 丁强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H164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H164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算方法,对长4+5储层进行了孔隙恢复定量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值非常接近,说明孔隙演化预测值基本上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64区 延长组 孔隙测算 成岩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模拟试验与成藏机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凯 李善鹏 +2 位作者 罗丽荣 马军 陈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0-17,共8页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8块渗透率为(0.050-2.812)×10-3 μm2的特低渗—致密砂岩岩芯样品进行石油驱替成藏模拟试验。试验采用驱动压力分段逐级提升式连续油相充注。结果表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机...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8块渗透率为(0.050-2.812)×10-3 μm2的特低渗—致密砂岩岩芯样品进行石油驱替成藏模拟试验。试验采用驱动压力分段逐级提升式连续油相充注。结果表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机理与常规储层明显不同。随着石油不断注入和驱动压力的不断增高,岩芯中孔隙水逐渐排出,含油饱和度随之增高,并且增高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指数式特征;样品最终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孔隙度呈正相关;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原油活塞式驱替运移的成藏机理,成藏效率高,石油成藏富集受到油源规模、驱动压力、成藏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优质烃源岩是特低渗—致密储层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特低渗 致密 渗透率 模拟试验 成藏机理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元昊 刘建平 +3 位作者 梁艳 独育国 黄锦绣 曾溅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12,共7页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低渗透成藏过程及成藏特征,同时对比不同注入压力、不同充注方向下幕式成藏特征及与稳态成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烃源岩向上还是向下排烃,异常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成藏效率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藏物理模拟 低渗透岩性油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