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注水工程新技术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良军 李志强 蒋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2期104-104,共1页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油田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科技发展至今,结合当前油气资源开采现状,石油企业在取得巨大的产业成果的同时,...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油田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科技发展至今,结合当前油气资源开采现状,石油企业在取得巨大的产业成果的同时,在耗能方面也存在极高的消耗,尤其是注水工程耗能量是整个油田开发工程中最为突出的一方面,所以我们更应当关注油田开采中的节能技术。笔者针对油田注水工程中的节能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关于油田注水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 节能 新技术工艺
原文传递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齐亚东 战剑飞 +3 位作者 李晓明 马腾 李积林 吴良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2,共4页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其强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而渗透率大于5×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较弱;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强于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有效应力增大时,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2—3倍,而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约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5倍。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应力敏感性 物理模拟实验 裂缝
原文传递
具有补给气的异常高压有水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克柳 李相方 +2 位作者 卢巍 徐兵祥 胡素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物质平衡法是计算气藏地质储量、水侵量、补给气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补给气的异常高压有水凝析气藏是气藏开发中最复杂的类型之一,兼具异常高压气藏、凝析气藏和补给气的边底水气藏的特性.综合考虑开发过程中的凝析油析出,岩石、束缚... 物质平衡法是计算气藏地质储量、水侵量、补给气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补给气的异常高压有水凝析气藏是气藏开发中最复杂的类型之一,兼具异常高压气藏、凝析气藏和补给气的边底水气藏的特性.综合考虑开发过程中的凝析油析出,岩石、束缚水和凝析油弹性膨胀,水相挥发,凝析气相中水蒸气增多,水溶气溢出,边底水的推进及外来气补给等复杂物理现象,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推导了具有补给气的异常高压有水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并运用相对海明距离及关联度理论,以驱动指数均方差、比拟压力与采出程度偏差指数和综合目标函数为分析因素,分析了各组合方案贴近程度及相似程度,挑选最佳组合方案并确定出地质储量、补给气量及水侵量,同时计算了水体倍数.实例计算表明:中国西北某凝析气藏地质储量为66.80×108 m3,如果忽略凝析油,计算地质储量偏大,误差高达91.77%,其次是水侵、弹性膨胀和气侵的影响,误差分别为75.75%、23.95%和12.87%,而溢出水溶气为2.69%与水蒸气为1.65%,影响较小,但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凝析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水侵 反凝析 地质储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关于对井下压裂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果 李志强 吴良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2期103-103,共1页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改善了人们各方各面的生活。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石油行业的发展是空前绝后的,自1995年起我国已经是出口石油的大国了,结合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石油从开发到出售的各个环节已经和...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改善了人们各方各面的生活。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石油行业的发展是空前绝后的,自1995年起我国已经是出口石油的大国了,结合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石油从开发到出售的各个环节已经和国际的先进技术接轨,有些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形和地质的复杂和特殊性,使得石油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压力特别大,就油田井下压裂技术就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工艺,我国的地形差异大,对需要满足生产和开发的技术工艺来说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井下压裂技术中有些技术还没有达到国际的水平还未成熟和健全,本文探讨了对井下压裂技术的探讨,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分析了其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压裂技术 发展历程 现状 未来的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