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32周,且临床考虑为RDS早产儿(n=148)的基本信息、围产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根据MISA治疗是否失败(MISA失败定义为MISA后72 h内需要机械通气)分为MISA失败组(n=16)和MISA成功组(n=13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SA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MISA失败率为10.8%(16/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RDS>Ⅱ级发生率高、用药前平均动脉压低、用药前脉压差大、首次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是MIS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别OR=5.983、1.210、1.183、1.055、1.036、1.058,P<0.05).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A失败组BPD的发生率高(OR=8.537,P<0.05).结论给药前RDS程度重、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低、脉压差大是MISA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PS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可能增加MISA失败的风险;MISA失败可能导致早产儿BPD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给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下载PDF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 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的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微创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分别通过胃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牛肺磷脂70~100 mg/kg。采用 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人口学信息、围生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92例患儿中男53例、女39例,出生胎龄(29.5±1.2)周,出生体重(1 271±242) g。微创给药组47例,其中男25例,出生胎龄(29.5±1.4)周,出生体重(1 285±256)g;常规给药组45例,其中男28例,出生胎龄(29.6±0.9)周,出生体重(1 255±227)g。微创给药组的注药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长于常规给药组[60(18, 270)比50(30,60)s, 90(60,300)比60(44,270)s, Z=3.009、3.365, P=0.003、0.001],微创给药组的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给药组[36%(17/47)比67%(30/45),26%(12/47)比47%(21/45),χ^2=8.556、4.464, P=0.003、0.035]。 结论:微创给药技术操作适用于出生胎龄≤30周的早产儿,虽有一定难度,操作时间明显长于气管插管给药,但是技术可行且与气管插管给药比较无不良影响,可降低hsPDA、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新建 张翔 +3 位作者 张铭涛 温慧敏 苗耐英 廉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微创给药的方法运用PS。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HMD的发病率、7天内死亡率、治疗前后24h血气分析相关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最后评估早产儿HMD中预防使用PS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患儿HMD的发病率、7天内死亡率分别是:11.7%、5.0%,与对照组的51.7%、26.7%相比而言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经过相应的治疗后24h内,PaCO2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aO2以及pH指标水平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总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给予PS微创进药可以明显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7天内死亡率,对于HMD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给药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