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断陷石油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景廉 朱炳泉 +3 位作者 陈义贤 涂湘林 王大锐 张成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用等离子质谱方法分析了辽河断陷6 个原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原油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仅Ni,V,Li 等较高,原油的V/Ni 比值为0-02~0-04 ,低于世界原油的V/Ni 值,反映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原油的稀土元素总量... 用等离子质谱方法分析了辽河断陷6 个原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原油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仅Ni,V,Li 等较高,原油的V/Ni 比值为0-02~0-04 ,低于世界原油的V/Ni 值,反映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原油的稀土元素总量也低,海13 39 原油的稀土配分曲线呈水平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走滑活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肖尚斌 高喜龙 +1 位作者 姜在兴 谯汉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1-328,共8页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具有统一的右旋走滑特征 ,平面上具有自东向西由强变弱的特点 ,时间上走滑活动具有由老至新逐渐变弱的趋势。走滑作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油气生成、圈闭类型及形成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具有统一的右旋走滑特征 ,平面上具有自东向西由强变弱的特点 ,时间上走滑活动具有由老至新逐渐变弱的趋势。走滑作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油气生成、圈闭类型及形成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特别指出了走滑作用对火山岩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作用 石油地质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油气藏
下载PDF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同兴 潘忠习 +5 位作者 庄忠海 秦建华 董文彤 王小龙 黄志英 冯心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海相侏罗系 双湖地区 西藏 岩石地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生物地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轮南2井油藏的注入史研究——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凤英 张水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0-676,共7页
轮南 2井为轮南潜山构造 2号高点上的一口高产油气井 ,主要产层为三叠系 ,其次为侏罗系。通过对轮南 2井油藏中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和成分研究 ,结合轮南地区构造演化史 ,埋藏史和生烃史分析 ,明确了塔里木盆地轮南 2井三叠系油藏主要为... 轮南 2井为轮南潜山构造 2号高点上的一口高产油气井 ,主要产层为三叠系 ,其次为侏罗系。通过对轮南 2井油藏中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和成分研究 ,结合轮南地区构造演化史 ,埋藏史和生烃史分析 ,明确了塔里木盆地轮南 2井三叠系油藏主要为一次油气大规模注入形成 ,油气注入时间主要在 14~ 16 Ma左右 ,油源来自于中晚奥陶纪烃源岩。侏罗系油藏则具有两次的油气注入 ,第一次的油气注入主要发生在 14~ 16 Ma左右 ,油源来自于中晚奥陶统烃源岩 ,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 ;第二期油气注入主要发生在晚喜山期 (晚第三纪早期 )之后的最近的 5 Ma间 ,主要为沿重新开启的断层向上运移、注入 ,进行油气再次分配和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藏 流体包裹体 地质特征 注入史
下载PDF
一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新型增长曲线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启泰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59-263,共5页
提出了一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新型增长曲线:Np=NRmax[t/(a+t)]b.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的Q1-t、tm、Qtmax以及RPR的计算公式;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Np/NRmax)Qmax 和(Np/NRmax)tQmax准数.用图形研究了这种增长曲线Qt-Np/N... 提出了一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新型增长曲线:Np=NRmax[t/(a+t)]b.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的Q1-t、tm、Qtmax以及RPR的计算公式;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Np/NRmax)Qmax 和(Np/NRmax)tQmax准数.用图形研究了这种增长曲线Qt-Np/Nmax和tQ1-Np/NRmax的关系,表明当b≤1时为递减曲线,当b>1时为增长曲线,且出现Qtmax的Np/NRmax范围为0~0.36788,出现(tQt)max的范围为0.36788~1.0,因此这种增长曲线主要适用于产量峰值出现在油田开发初期的情况.计算实例(马坊油田)表明这种增长曲线对油田开发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油田开发指标 增长曲线 应用
下载PDF
藏南海西期以来伸展运动及伸展作用 被引量:45
6
作者 王根厚 梁定益 +2 位作者 刘文灿 董文彤 王世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藏南特提斯域内伸展运动和伸展作用非常普遍 ,根据构造变形分析和伸展不整合、沉积岩相、古地理再造及岩相对比方法 ,对藏南海西期以来的伸展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厘定 ,确定了海西期、印支期、早燕山期的主动伸展运动和晚燕山期和喜山... 藏南特提斯域内伸展运动和伸展作用非常普遍 ,根据构造变形分析和伸展不整合、沉积岩相、古地理再造及岩相对比方法 ,对藏南海西期以来的伸展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厘定 ,确定了海西期、印支期、早燕山期的主动伸展运动和晚燕山期和喜山期的被动伸展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伸展运动 海西期--早燕山期 伸展作用
下载PDF
油气成藏动态预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重远 张小会 +1 位作者 任战利 靳久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20,342,共8页
油气成藏动态预测法 ,将油气成藏过程涉及的地质因素和作用分别称为可见系统和不可见系统。前者为烃源岩、输导层、区域盖层和圈闭组成的成藏要素格架 ;后者为在前者之中运行的烃源岩生烃作用、初次及二次运移作用和油气向圈闭充注的成... 油气成藏动态预测法 ,将油气成藏过程涉及的地质因素和作用分别称为可见系统和不可见系统。前者为烃源岩、输导层、区域盖层和圈闭组成的成藏要素格架 ;后者为在前者之中运行的烃源岩生烃作用、初次及二次运移作用和油气向圈闭充注的成藏作用。油气成藏动态预测法以成烃期烃源岩或近烃源岩输导层的构造图为基础 ,结合相应图件按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 ,分析和预测可能形成油气聚集的构造或非构造圈闭分布的地区。同时 ,根据成藏期后沉积盆地沉降和构造作用是否引起原生油气藏的变化 ,绘出油气成藏预测图或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图。如果后期变化显著 ,则须绘制烃源岩或近烃源岩输导层的今构造图 ,同分析图比较 ,以分析原生油气藏保存的现状和预测次生油气藏形成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动态预测 要素格架 可见系统 不可见系统
下载PDF
Muglad盆地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地震层序格架和地震相 被引量:7
8
作者 姜辉 于兴河 +1 位作者 李庆明 刘计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Nugara坳陷东凹勘探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数量过少而地震资料丰富。通过优选主干地震剖面,识别特殊的地震反射波终止型式与波阻特征、井-震标定的合成记录以及三维空间的交叉闭合验证结果,建立起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S1和S2两套... Nugara坳陷东凹勘探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数量过少而地震资料丰富。通过优选主干地震剖面,识别特殊的地震反射波终止型式与波阻特征、井-震标定的合成记录以及三维空间的交叉闭合验证结果,建立起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S1和S2两套三级地震层序格架。以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顶底接触关系和地震物理属性等构形要素,并结合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内识别和划分出5类13种地震相。其中,席状平行相和席状波状相、充填平行相、楔状前积相是凹陷中的优势地震相类型,分别代表了滨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沉积,且垂向上具有显著的继承性。从层序S1到层序S2,在沉积环境上反映为湖域的缓慢收缩和三角洲砂体的不断进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格架 地震相 Darfur群 Nugara坳陷东凹
下载PDF
油气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2
9
作者 戴金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10-718,共9页
:2 0世纪世界开采了 115 0亿t石油 ,64万亿m3 天然气 ,如此大量的油气开发是与油气地质的新理论出现并应用于勘探密切相关。 19世纪 70年代出现海相生油论 ,2 0世纪一直在发展和完善 ,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了重大作用。 2 0世纪 2 0年... :2 0世纪世界开采了 115 0亿t石油 ,64万亿m3 天然气 ,如此大量的油气开发是与油气地质的新理论出现并应用于勘探密切相关。 19世纪 70年代出现海相生油论 ,2 0世纪一直在发展和完善 ,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了重大作用。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形成的陆相生油理论 ,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999年产油 1.60亿t,使中国从“贫油国”而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2 0世纪 4 0年代煤成气理论形成 ,使勘探天然气理论从仅与腐泥型源岩有关的“一元论” ,发展于既与腐殖型煤系源岩也与腐泥型源岩相关的“二元论” ,促进了天然气工业大发展。世界产气第一大国俄罗斯探明天然气储量 75 %是煤成气 ,中国近期天然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是以煤成气为支撑的 ,2 0 0 0年全国气层气储层的 64%是煤成气。天然气水合物是非常规气 ,较一致估计资源量在 2 .0×10 16 2 .1× 10 16 m3 ,相当于当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含碳量的 2倍 ,被认为可能是 2 1世纪的替代能源 ,潜力大。但由于地质的、成藏的、富集的、开发的和环境的诸多问题未深入研究或有待解决 ,目前未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学 陆相生油 煤成气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渤海新生代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池英柳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3-10,共8页
渤海新生代构造格局主要受郯庐断裂系和塘沽-蓬莱断裂系控制;渤鲁帚状构造系和黄骅-东濮隐伏断裂系分别对渤海南部和西部构造影响较大.渤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史与渤海湾盆地陆区类似,但主要断裂活动期和沉降期比陆区晚,导致渤海含油气系统... 渤海新生代构造格局主要受郯庐断裂系和塘沽-蓬莱断裂系控制;渤鲁帚状构造系和黄骅-东濮隐伏断裂系分别对渤海南部和西部构造影响较大.渤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史与渤海湾盆地陆区类似,但主要断裂活动期和沉降期比陆区晚,导致渤海含油气系统特征有如下特殊性:①发育沙三段和渐新统两套成熟烃源岩,比陆区多发育一套渐新统沙一段-东下段成熟烃源岩;②湖盆萎缩较晚,东营组和上第三系的砂体类型和储盖配置优于陆区;③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有利于形成浅层油气聚集;④下第三系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对油气成藏作用有重要影响;⑤多期成藏和主要油气藏形成较晚.渤海油气分布的三大特点是:①以上部成油组合为主力,中部组合也有较大潜力;②油气富集带以凹陷之间的基岩凸起带为主,其次是凹陷内部的Y字型断裂背斜带;③大油田主要分布于资源量超过5亿t的富含油气系统中.渤海勘探程度较低,应用复式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围绕基岩凸起和Y字型断裂背斜带还可发现可观的油气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新生代 含油气系统 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辽河盆地冷家地区断裂特征及其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群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6期1-5,共5页
冷家地区断裂的复杂性造成了油气水分布的多样性和油气水系统的复杂性.弄清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作用是认识本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从分析区域构造格架出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根据断裂分布、形成机理、活动特征、控制作用,总结... 冷家地区断裂的复杂性造成了油气水分布的多样性和油气水系统的复杂性.弄清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作用是认识本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从分析区域构造格架出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根据断裂分布、形成机理、活动特征、控制作用,总结出八种成因类型的断裂,建立了七种断裂发育模式,识别出五个级别的断裂,并对研究区构造单元进行划分.为分析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断裂 油气分布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