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坳陷高演化海相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包建平 倪春华 +5 位作者 朱翠山 蒋兴超 申旭 张润和 马立桥 王鹏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51,共19页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黔北坳陷东皇剖面、玉京山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1)l)烃源岩和黔南坳陷羊跳寨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Є_(1)n)烃源岩中存在C_(0-4)单金刚烷系列、C_(0-3)双金刚烷系列、C_(0-2)三金刚烷...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黔北坳陷东皇剖面、玉京山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1)l)烃源岩和黔南坳陷羊跳寨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Є_(1)n)烃源岩中存在C_(0-4)单金刚烷系列、C_(0-3)双金刚烷系列、C_(0-2)三金刚烷系列、C_(0-1)四金刚烷系列和C_(0-1)五金刚烷系列的复杂组合,而在中等成熟的地质样品(镜质组反射率Ro=0.9%~1.4%)中一般仅出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或烷基单金刚烷系列与烷基双金刚烷系列的简单组合,表明不同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是衡量其经历热演化作用强度的定性指标。但黔北坳陷B1井Є_(1)n烃源岩和六井剖面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s)烃源岩中缺失此类化合物,这可能与这些老地层经历的热演化作用强度(类镜质组反射率介于4.0%~5.5%之间)超出了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极限,并使它们遭到了分解破坏有关。研究区高演化海相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明显高于中等成熟湖相烃源岩,结合类镜质组反射率的实测值判断,表明它们是衡量地质样品中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玉京山剖面S_(1)l烃源岩中高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较低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正大量生成;羊跳寨剖面Є_(1)n烃源岩中低的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高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说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已遭到分解破坏;东皇剖面S_(1)l烃源岩在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上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开始发生明显分解破坏。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是反映高演化地区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类化合物 高成熟度 海相烃源岩 黔北坳陷 黔南坳陷
下载PDF
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稳定区块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徐政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根据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完成了野外地质考查、构造平衡恢复、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原型盆地分析,认为黔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四堡、晋宁、广西、印支,燕山等主要构造运动,以及三期成盆与四期盆山转换过程,使得坳陷构造变形与油气分... 根据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完成了野外地质考查、构造平衡恢复、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原型盆地分析,认为黔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四堡、晋宁、广西、印支,燕山等主要构造运动,以及三期成盆与四期盆山转换过程,使得坳陷构造变形与油气分布非常复杂.坳陷由铜仁—三都、贵阳—镇远、紫云—罗甸3条边界深大断裂围限大致呈三角形.东部边界铜仁—三都断裂近南北向展布,呈弧形向西凸出,为一条断面西倾的逆冲断裂;西北部边界贵阳—镇远断裂,北东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右行压扭;西南部边界紫云—罗甸断裂,北西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左行压扭.坳陷内主要发育多个近平行、大致等间距分布的南北向褶皱冲断构造带,伴生发育多条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南北边界断裂附近见少量北东和北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在平面上的组合关系表明,它们是在由东向西冲断推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有成因联系挤压构造系统.挤压变形强度东强西弱,是一个典型的冲断推覆构造系统,可以明确划分为东段变形强烈的根带、变形较强的中带和西部变形较弱的锋带等3个变形区.坳陷东北部强烈隆升,西南部持续沉降.长顺—三都一线以南地区沉降幅度大,沉积地层厚度巨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保存条件有利地区.利用构造变形强度指数,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定性定量评价了构造保存条件,优选了6个一类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坳陷 冲断推覆构造系统 雪峰山隆起 稳定区块 油气保存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