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刘倩 乔跃 +1 位作者 武松 王新红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第12期92-98,共7页
未来的生产运营管理将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注重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当前石油公司生产运营管理存在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对突发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反应较为被动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能源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实践,建议石油公司重视... 未来的生产运营管理将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注重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当前石油公司生产运营管理存在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对突发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反应较为被动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能源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实践,建议石油公司重视顶层设计、数据建设、核心能力建设以及管理赋能。并通过构建一体化智能运营管理平台、健全组织管理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构建石油公司“3×3”运营管理体系架构等一系列工程来提升石油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最终实现石油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动态优化、生产运营效益动态分析和生产调度运行智能管控,支撑石油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公司 生产运营管理 能力提升 智能运营 核心能力
下载PDF
世界石油市场正加速调整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利宁 张丰胜 +2 位作者 李昀霏 仇天杨 石洪宇 《中国远洋海运》 2023年第12期30-34,8,共6页
关键提示2022年,全球石油贸易占石油消费的70.7%,比2000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分品种看,成品油贸易量占石油贸易量的37.9%,比2005年提升12.9个百分点以上。分地区看,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及亚太石油需求大幅攀升,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加速调整。
关键词 世界石油市场 石油贸易 石油需求 石油消费 贸易量 页岩油革命 成品油
下载PDF
关于全球LNG市场的几个问题——费氏(FGE)第17届亚太天然气/LNG研讨会参会思考
3
作者 王新哲 赵堂玉 单卫国 《国际石油经济》 2018年第3期48-54,共7页
2016-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增量合计将达到1.58亿吨/年,多重原因导致本轮供应能力突增,出口国排位将出现变化。亚太正在带动全球LNG需求回弹,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但需求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2018-2022年全球约有3000万吨/年的项目有... 2016-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增量合计将达到1.58亿吨/年,多重原因导致本轮供应能力突增,出口国排位将出现变化。亚太正在带动全球LNG需求回弹,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但需求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2018-2022年全球约有3000万吨/年的项目有望落实最终投资决定,将帮助市场在2023年再平衡后实现"软着陆"。基本面利空2018年LNG现货价格,但市场的季节性波动将会增强,冬季价格陡增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考虑到2022年前新项目集中上产和全球LNG供应能力大于需求的剩余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东北亚LNG现货年均价在6~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随着全球LNG市场再平衡,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将在2022年后明显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LNG市场 供应 需求 最终投资决定 LNG现货价格 东北亚LNG市场
下载PDF
全球LNG市场特征和趋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闫宝东 赵堂玉 +1 位作者 王利宁 戴家权 《中国能源》 2019年第8期25-29,共5页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全球天然气需求表现强劲。其中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打通天然气地域限制的重要一环,表现尤为活跃。2018年全球LNG市场出现了“牛夏熊冬”,运力局部时段偏紧,短合同数目明显增加,合约价格斜率有所反弹,传统的20年期长...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全球天然气需求表现强劲。其中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打通天然气地域限制的重要一环,表现尤为活跃。2018年全球LNG市场出现了“牛夏熊冬”,运力局部时段偏紧,短合同数目明显增加,合约价格斜率有所反弹,传统的20年期长约再次回归市场,更多项目开始倾向于在没有签订固定合同的条件下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等新特点。同时,也呈现了中国和印度需求将快速攀升,日本需求缓慢下滑,韩国需求增长缓慢,亚洲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新趋势。长期看,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将平抑中长期亚洲市场的季节性峰谷差,也会令LNG现货/短约的定位由应对季节性波动转向一种常规的天然气商品。在此大趋势下,我国可继续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升能源安全保障基础水平;加大调峰储备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短期波动;不断扩大进口来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LNG市场 中国LNG需求 季节性峰谷差 最终投资决定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渣油馏分的使用方向及主流技术路线
5
作者 刘初春 张丰胜 《国际石油经济》 2022年第7期71-75,共5页
“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成品油生产原料将发生变化,碳排放市场化影响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分析渣油馏分加工过程中,延迟焦化、渣油加氢及后续深加工、沥青生产、低硫... “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成品油生产原料将发生变化,碳排放市场化影响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分析渣油馏分加工过程中,延迟焦化、渣油加氢及后续深加工、沥青生产、低硫直馏渣油生产船舶燃料油等的碳排放量,探讨未来渣油馏分的使用方向: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应用渠道、取代作为燃料功能的煤炭、开展渣油馏分新用途的科技研究。未来炼厂渣油馏分加工的主流技术路线应以抑制深度转化为主,并根据其重碳特点最大限度地生产重碳产品,具体包括:优先生产沥青;生产低硫船舶燃料油;渣油加氢重油再分离,各尽其用;重油催化向蜡油催化、柴油催化转型;用作焦化原料,生产优质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渣油馏分 沥青 船舶燃料油 碳减排 炼油行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