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围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爱荣 石青 +2 位作者 陆兆华 石刚 裴定宇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克什克腾旗地区,选择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地为样地,并以同类未围封草地作对照,研究围封措施下,各类退化草地组成结构、植被盖度与高度、生物量等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围封后在...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克什克腾旗地区,选择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地为样地,并以同类未围封草地作对照,研究围封措施下,各类退化草地组成结构、植被盖度与高度、生物量等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围封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植被就可得到恢复;中度退化草地围封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一般需要5年才可进行利用;重度退化草地围封5年后退化程度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恢复 围封 草地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257
2
作者 孔红梅 赵景柱 +4 位作者 马克明 张 萍 姬兰柱 邓红兵 陆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环境的最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服务功能(service);二是价值功能(goods).这两种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保证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抵... 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环境的最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服务功能(service);二是价值功能(goods).这两种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保证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抵抗干扰和恢复能力(resilience)、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特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来确定指标,包括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适应性和效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指示物种评价,二是结构功能指标评价.结构功能指标评价包括单指标评价、复合指标评价和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又包括自然指标体系评价、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指标体系评价.本文针对生态系统健康的不同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应选择其健康评价方法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指示物种 结构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专溪 张远 +2 位作者 郑丙辉 富国 陆兆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1-785,共5页
以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两次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水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库有机污染甚微,但水体TN、TP浓度偏高,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性,水库... 以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两次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水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库有机污染甚微,但水体TN、TP浓度偏高,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性,水库水域可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坝前水域、库区干流水域以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流速、营养盐含量及水温是影响水生态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由于各类型区的TP、TN等营养盐含量均较高,水温及流速已成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特征的控制性因子。探讨3类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敏感性,表明坝前水域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是库区未来富营养化的敏感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空间特征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蓄水初期 水生态 环境特征分析 生态环境特征 营养状态 富营养化 现场调查 交换能力
下载PDF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庆 谢文军 +2 位作者 游俊娥 赵西梅 陆兆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6,共9页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形态组成及提取方法、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质量基准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综述...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形态组成及提取方法、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质量基准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认为针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向水体释放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应重点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展开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应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行为 沉积物 重金属 湿地
下载PDF
条叶百合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芳 向地英 +1 位作者 孙晓玉 杨利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栽培和野生的条叶百合为对象,对其开花年龄、花期、开花动态、花部变异、授粉试验和传粉媒介检验等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条叶百合抽茎率为50.60%,开花率33.38%; 3年生植株全部开花。群体花期22 d,开花高峰持续... 以栽培和野生的条叶百合为对象,对其开花年龄、花期、开花动态、花部变异、授粉试验和传粉媒介检验等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条叶百合抽茎率为50.60%,开花率33.38%; 3年生植株全部开花。群体花期22 d,开花高峰持续7-8 d 花的起始开放时间在15:30以后,单花开放过程约2-3 h,单花花期为4 d。栽培第2年植株花瓣缺失或畸形的比例明显比自然环境的增多,雄蕊退化和雄蕊长于雌蕊的比率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雌蕊退化比率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条叶百合以虫媒、异花授粉为主,虽自交可育,但坐果率较低。从开花前2天授粉到开花第3天时,授粉的每个蒴果所结饱满种子与坐果率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开花次日和开花第3天时,其雌蕊的可授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叶百合 花部变异 授粉 开花生物学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喜君 陆兆华 常志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4,共5页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 海滨湿地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指数 生态脆弱度指数 生态损失度指数
下载PDF
细叶百合的生殖特性和繁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利平 孙晓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8-921,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2年生细叶百合实生苗中不抽茎、抽茎不开花和开花的比例分别为:38.79%,47.66%和13.55%.3年生和4年生细叶百合全部开花,且开花比例随栽培年龄增加而增大.花粉和胚珠比为:栽培164.9~175.2;野生284.4~315.6,其繁... 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2年生细叶百合实生苗中不抽茎、抽茎不开花和开花的比例分别为:38.79%,47.66%和13.55%.3年生和4年生细叶百合全部开花,且开花比例随栽培年龄增加而增大.花粉和胚珠比为:栽培164.9~175.2;野生284.4~315.6,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全光栽培下,相对生殖成功率随植株年龄增加而增大,2年生植株,全光条件的相对生殖成功率是林下的7.5倍;野生与全光下的相对生殖成功率相差无几.在开花前5 d其柱头即有可授性,花前1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细叶百合无多父本效应,单一父本结实率和种子产量反而较高.人工同株异花、自花授粉坐果率为自然传粉坐果率的1/2左右,毛百合及松叶百合的花粉对其生殖有很强的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百合 繁育系统 授粉 生殖干扰
下载PDF
神东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4
8
作者 石青 陆兆华 +1 位作者 梁震 杨爱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26,共3页
根据神东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人均水资源、林草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强度、干燥指数、火灾频次、采空区面积、扰动面积、塌陷面积、治理面积、矸石排量、景观破损度、景观整合面、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农民年人均收入、恩... 根据神东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人均水资源、林草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强度、干燥指数、火灾频次、采空区面积、扰动面积、塌陷面积、治理面积、矸石排量、景观破损度、景观整合面、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农民年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口密度、文盲率、高等教育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模糊评估模型对其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属于极强度脆弱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灰色理论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神东矿区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贝壳堤岛贝壳沙中As的空间分布特征
9
作者 刘庆 赵西梅 +3 位作者 谢文军 孙景宽 夏江宝 陆兆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3-3136,共4页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贝壳沙中As元素含量,研究了As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贝壳沙中As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并对影响其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贝壳沙样品中As的含量范围为0.78~...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贝壳沙中As元素含量,研究了As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贝壳沙中As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并对影响其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贝壳沙样品中As的含量范围为0.78~8.76mg·kg,平均值为3.11mg·kg~,整体上处于清洁的水平。贝壳沙中As含量有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贝壳沙粒径大小也影响贝壳沙中As的含量,贝壳沙粒径越小,As含量越高,且不同粒径贝壳沙中As含量差异显著(P≤o.05)。贝壳沙中As与全磷(to-tal phosphor,TP)和全钾(total potassium,TK)以及Cu,Zn,Mn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Fe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贝壳沙中As主要来自于风化后的贝壳沙对环境中As元素的吸附与固定而非贝壳形成过程中对该元素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贝壳堤岛 黄河三角洲 原子荧光光谱
下载PDF
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MDA含量与膜透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3
10
作者 汪月霞 孙国荣 +4 位作者 王建波 曹文钟 梁建生 余政哲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星星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7d后,测定了叶绿索荧光参数、MDA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MDA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 星星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7d后,测定了叶绿索荧光参数、MDA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MDA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相反。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Fv/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o(表PSⅡ潜在活性)、Fv’/Fm’(类囊体能化时PSⅡ固有效率)和护(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HDR(热耗散速率)却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φA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在低浓度NaCl(小于0.4%)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增强而升高,在0.4%-1.6%之间迅速下降,大于1.6%时,φPSⅡ又迅速升高。Fv/Fm,Fv/Fo,Fv’/Tm/和qP均随着MDA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EL(叶片电解质外渗率)、qNP和HDR在MDA含景较低的范围(0.9753-1.1901μmol·g^-1 FW)内均减小,在MDA含量较高的范围(1.3080—1.8518μmol·g^-1 FW)内,均迅速增大。中PSⅡ在MDA含量较低范围(0.9753~1.0953μmol·g^-1 FW)内时上升,但变化不大,随着MDA含量的增高(在1.1172—1.1901μmol·g^-1FW)范围内迅速降低,但当MDA含量进一步增高时(在1.3080~1.8518μmol·g^-1 FW)范围内叉迅速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星星草幼苗的荧光参数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即低浓度NaCl胁迫(小于1.2%)下,星星草幼苗由于活性氧的增加而发生膜脂过氧化可能主要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而高浓度NaCl胁迫(大于1.2%)下,星星草幼苗可能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即可能主要通过增加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HDR(热耗散速率)耗散过剩的光能和提高φ PSⅡ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盐胁迫 MDA含量 电解质外谱率 叶绿素 荧光参数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氮、磷营养盐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张远 郑丙辉 +2 位作者 刘鸿亮 富国 罗专溪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根据2004年4月调查结果,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期蓄水后水体总磷、总氮的质量浓度平均为0.083 mg/L、1.56mg/L,其中总溶解性磷比例介于32%~82%,总溶解性氮为72%~95%.总磷浓度受蓄水的影... 根据2004年4月调查结果,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期蓄水后水体总磷、总氮的质量浓度平均为0.083 mg/L、1.56mg/L,其中总溶解性磷比例介于32%~82%,总溶解性氮为72%~95%.总磷浓度受蓄水的影响较大,坝前区总磷浓度在蓄水后显著降低,ρ(N)/ρ(P)值提高.由于氮、磷营养盐浓度偏高,库区水体在二期蓄水后呈现富营养化趋势.营养盐浓度对不同类型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蓄水后长江干流为贫营养和中营养状态,而部分支流回水段已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存在潜在的水华爆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下载PDF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建波 孙国荣 +4 位作者 陈刚 曹文钟 梁建生 余政哲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不大;然而在小于-4barNa2CO3胁迫下,Fv/Fm、Fv/Fo和Fv′/Fm′均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增大,而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则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星星草幼苗在Na2CO3胁迫所导致的不同的渗透胁迫下(小于-4bar和大于-4bar)其过剩光能的耗散机制可能不同,大于-4bar的胁迫下可能存在精细的渗透调节机制,而在高强度的Na2CO3所导致的渗透胁迫下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耗散过剩的光能,一方面通过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大ΦPSⅡ、光化学速率、ETR,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而由此引起的活性氧的增加则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Na2CO 胁迫 渗透势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PSⅡ光能利用 PSⅡ光能耗散
下载PDF
紫茎泽兰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对控制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晓玉 陆兆华 +1 位作者 于兴军 桑卫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给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攀枝花地区设置了2 0个样地(10m×10m) ,对4种...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给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攀枝花地区设置了2 0个样地(10m×10m) ,对4种不同生境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这4个种群是该地区有代表性类型中紫茎泽兰的种群:路旁荒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林、阔叶林和阔叶林的林缘。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目前(几个类型总和)个体数量比重分别为:幼年期占92 .32 % ,青年期占6 .4 0 % ,成熟期占2 .2 0 % ,衰老期占0 .18% ,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幼年期。紫茎泽兰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显示,紫茎泽兰对4个种群的入侵过程是路旁荒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基本属于DeeveyⅢ型,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97.30 % ,种群偏离典型曲线的程度与群落受干扰程度强弱有关,一般由幼年期到青年期和由成熟期到衰老期死亡率较高(分别为93.0 7%和92 .0 0 % )。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3~5年中,紫茎泽兰种群仍然是以青年期和成熟期个体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种群年龄结构 控制 外来入侵植物 静态生命表 时间序列 存活曲线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市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孙亚杰 王清旭 陆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利用1997年与2002年北京地区遥感资料,对北京六环以内的景观进行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5年来北京市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2年间北京市区斑块数量增加106.6%,斑块平均大小下降51.6%,分... 利用1997年与2002年北京地区遥感资料,对北京六环以内的景观进行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5年来北京市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2年间北京市区斑块数量增加106.6%,斑块平均大小下降51.6%,分离度指数增加94.3%,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17.8%.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并且景观类型变得多样化.北京市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房地产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快速建设.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北京市区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北京城市规划,为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一些景观尺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城市化 北京市 遥感
下载PDF
Review on studies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an important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晓玉 陆兆华 桑卫国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was int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round 1940. Since then it has been spreading rapidly,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of China and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was int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round 1940. Since then it has been spreading rapidly,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of China and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 The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n E. adenophorum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80's in Yunnan Province. Together with other 15 invasive external species, the weed has been listed in the White Paper by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studies on natural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 ecological character, chemical component, hazard, potential application and the control of E. adenophorum. The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is invasive external species in future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atorium adenophorum Crofton weed Invasive species Biological character Integrated control Natural distribution Hazards China
下载PDF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populations to light intensity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晓玉 陆兆华 +2 位作者 李鹏辉 姜骑山 梁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s one of main invasive plants in China and has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iomass allocation, leaf morphology and growth response of E. adenophorum see...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s one of main invasive plants in China and has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iomass allocation, leaf morphology and growth response of E. adenophorum seedlings that grew under five different intensities (relative irradiances RI 10%, 20 %, 30%, 55%, 100%) for 14 month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pecies shows typical leaf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to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 The total biomass of seedling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from 10% to 55% RI but decreased at RI 100% (full sunlight). Height grow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from 10% to 30% RI but decreased when light intensity was over 30% RI. At low light levels, plants enhanced light availability by means of increasing biomass allocation to leaves and formation of larger, thinner leaves with high specific leaf area (SLA), leading to a high leaf area ratio (LAR) and high stem strips length (SSL). The 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of the plant increased with the light intensity increase and attained the maximum at 55% RI.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t 30%-55% RI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at full light condition. This might be an adaptive strategy that supports the vigorous invasiveness of this species, because a high-shaded canopy could prevent other plant species from surviving and growing.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E. adenophorum could adapt to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 especially to low light habit. This can explain its greater invas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adaptation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NVASIVENESS Light intensity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提取与丰缺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庆 夏江宝 陆兆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7,135,共5页
利用EDTA、DTPA、M3和ASI 4种提取剂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有效形态进行提取,探讨不同提取剂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效果,并以DTPA提取的结果为基础,评价Fe、Mn、Cu、Zn 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 利用EDTA、DTPA、M3和ASI 4种提取剂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有效形态进行提取,探讨不同提取剂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效果,并以DTPA提取的结果为基础,评价Fe、Mn、Cu、Zn 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结果表明:EDTA对4种元素的提取能力最强,M3提取能力相对较弱,但各提取剂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能力并不一致;DTPA所提取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总量相关性最好,其相关性程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明显优于其他3种提取剂;土壤中有效态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是Cu,其含量范围为0.62~2.31mg/kg,除未利用地土壤有效Cu为中等水平外,其他3种用地类型中土壤有效Cu均达到丰富和极丰富水平,而土壤有效Mn含量范围为2.2~7.54mg/kg,4种用地类型土壤有效Mn均处于较低和极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微量元素 提取方法 评价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forestry tactics and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兆华 吴钢 +1 位作者 马欣 柏广新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9-322,338,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forestry an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this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forestry an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this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s. The objectives, criteria, and strategies of sus-taining forestry were also demonstrated and expound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cology,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a
下载PDF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庆 赵西梅 +1 位作者 舒龙 陆兆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1,230,共5页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与农田土壤相比,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土壤 土地利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造纸废水的芦苇人工湿地处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孟婧 陆兆华 +2 位作者 谢国莉 刘志梅 何小青 《滨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介绍了用于处理造纸废水的芦苇人工湿地的构造工艺、作用特点及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工艺,不同类型的芦苇人工湿地的特征,并通过实例说明用了芦苇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提出了芦苇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芦苇人工湿地 造纸废水 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