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的徐州与中西文化交流
1
作者 翟石磊 谢刚 《对外传播》 2018年第8期64-66,共3页
古城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自古便有"五省通衢"之称。(古)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徐州而过,津浦、陇海铁路百年前在此交叉穿越。时至今日,军事战略要地依然是很多人对徐州形象的整体认知。然而,显著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优势也成就了... 古城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自古便有"五省通衢"之称。(古)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徐州而过,津浦、陇海铁路百年前在此交叉穿越。时至今日,军事战略要地依然是很多人对徐州形象的整体认知。然而,显著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优势也成就了徐州在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徐州 民国时期 中外文化交流 京杭大运河 陇海铁路 整体认知 战略要地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观”话语的变迁——基于中央政府历年报告文本的研究
2
作者 翟石磊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2016年第1期65-78,共14页
“东方主义”文化话语下的“西方”渗透着西方主义的支配性与霸权思维。但是在中国政治语篇分析中,“西方”却经历了作为“革命”的对象、“合作与对话”的对象以及日渐“平等的他者”等三个阶段。中国政治话语中的“西方”是对文化研... “东方主义”文化话语下的“西方”渗透着西方主义的支配性与霸权思维。但是在中国政治语篇分析中,“西方”却经历了作为“革命”的对象、“合作与对话”的对象以及日渐“平等的他者”等三个阶段。中国政治话语中的“西方”是对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西方”的解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解构而不断建构一个政治话语场域的“革命的东方”“发展的东方”以及“大国东方”。这类话语逐渐摆脱了“东方主义”对“我者”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框定,进而实现了不同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话语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也符合中国作为一个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向“半边缘”,并逐渐进入世界体系“核心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中国政治话语视域下的“西方”形象的嬗变恰恰印证了中国世界观与自我中国观认知的发展;中国的“世界观”话语也逐渐走出“冲突与对抗”的二元体系,走出了具有排外倾向的“本质主义”话语,进而塑造了中国特色的“批判性世界主义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观 东方主义 政治话语 世界观 世界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