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为什么会扒祖坟?
1
作者 赵法生 《社会学家茶座》 2013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中国是一个没有基督教式的一神教信仰的民族,所以最初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断言中国没有宗教,他们自然是错了,这是一个基于西方宗教模式误读中国信仰的典型案例。是的,中国没有耶和华那样的神灵,但我们的先民并不缺乏信仰,祖先崇拜正... 中国是一个没有基督教式的一神教信仰的民族,所以最初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断言中国没有宗教,他们自然是错了,这是一个基于西方宗教模式误读中国信仰的典型案例。是的,中国没有耶和华那样的神灵,但我们的先民并不缺乏信仰,祖先崇拜正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祖坟 西方宗教 典型案例 祖先崇拜 信仰 一神教 基督教
下载PDF
《儒教研究》征稿启事
2
作者 《儒道研究》 2009年第1期444-445,共2页
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就儒教与儒学的关系,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怎样理解儒教,是否应当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寻找儒教的存在形态等一系列重大和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宗教都已经朝... 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就儒教与儒学的关系,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怎样理解儒教,是否应当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寻找儒教的存在形态等一系列重大和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宗教都已经朝着普世交流、平等对话的发展方向迈进的当下,中国儒教也应积极寻求和展开同各个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当代中国国学复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发展 儒学 交流 国学 征稿启事 对话
原文传递
气论视域下的孟子性善论
3
作者 赵法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现代儒学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诠释,主要立足于即心言性的心性论。但在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说中,除了心性层面的探究外,更有养气层面的阐发,而气论对于孟子性善论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孟子心性论与理学本体论、... 现代儒学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诠释,主要立足于即心言性的心性论。但在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说中,除了心性层面的探究外,更有养气层面的阐发,而气论对于孟子性善论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孟子心性论与理学本体论、康德实践理性观念之差异,正是通过心性与夜气的内在关联才能彰显出来。这种关联使得孟子的本心并非纯粹抽象和形式化的道德法则,在确保其普遍性的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动能,成为即存有即活动的工夫主体,这对于孟子性善论之证成与道德实践之展开至关重要。因此,尽心与养气构成了孟子性善论论证中密不可分的两条线索,只有将此二者联系起来,才能对孟子性善论获得客观和整全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气论 心性论 康德
下载PDF
从宗教蒙昧到人文理性——管窥三代历史文化结构的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斌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系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谓"文物风俗,渊薮于此"。这样的一个时代,在社会组织、政治架构、文化价值的公共层面、乃至家庭伦理、道德理念、起居饮食等私人领域,都有浓... "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系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谓"文物风俗,渊薮于此"。这样的一个时代,在社会组织、政治架构、文化价值的公共层面、乃至家庭伦理、道德理念、起居饮食等私人领域,都有浓重的神学与宗教色彩。进入西周末年,随着政治动荡、社会危机的出现,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机构开始自我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大致完成了从宗教蒙昧到人文理性的转变。这样一个自我革新的路径和理性的传承奠定了嗣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和文化的发展轨迹,注定华夏文明的主流是温和的、保守自由的和人文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 宗教蒙昧 历史文化结构 人文理性
原文传递
双向超越:论孔子思想的超越性
5
作者 常会营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90-98,170,171,共11页
儒家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天人关系,《论语》中之天命、鬼神观念源于周代以来神圣之天,具有较强的外在超越性。孔子神圣之天包含了道德性、惩戒性与神秘性,且其天命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道命、国命和人命等。这种天命、鬼神的外在超越,可... 儒家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天人关系,《论语》中之天命、鬼神观念源于周代以来神圣之天,具有较强的外在超越性。孔子神圣之天包含了道德性、惩戒性与神秘性,且其天命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道命、国命和人命等。这种天命、鬼神的外在超越,可与西方宗教神学外在超越相参照。孔子之道(天道)思想源于春秋以来重视的自然之天,具有超越性,同时它又通过德、仁内在于人之身心、道德实践和政治文明。就此意义上而言,孔子之道(天道)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故可称之为内在超越,可与近现代西方哲学之内在超越相参照。孔子思想中既有天命、鬼神之外在超越,亦有道(天道)之内在超越,二者通过“德”一体贯通、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并最终开辟出“仁”之人文新境,可称为“双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超越性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双向超越
原文传递
“絜矩之道”:超越“文明冲突”之路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圣河 《原道》 2006年第1期108-122,5,共16页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亨廷顿语)之际,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资源里,试图寻找超载"文明冲突",开往文化自觉到文明对话之路。本文将以中国礼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絮矩之道"(情文理性)与西方法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亨廷顿语)之际,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资源里,试图寻找超载"文明冲突",开往文化自觉到文明对话之路。本文将以中国礼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絮矩之道"(情文理性)与西方法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交往理性"进行简单比较,以图搭建东、西"文明对话"的理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絜矩之道 情文理性 交往理性 合法性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德运、天时与西汉时期的太一祭祀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璇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24,共17页
汉高祖至汉文帝时期的郊祀活动围绕汉家德运展开。汉武帝郊祀太一,改变至上神,在国家祭祀中引入战国以来的太一思想。通过分析《太一生水》等文献可知,太一被认为是本原性的、规律的、抽象的时间,即“天时”。阴阳、四时等是相对形而下... 汉高祖至汉文帝时期的郊祀活动围绕汉家德运展开。汉武帝郊祀太一,改变至上神,在国家祭祀中引入战国以来的太一思想。通过分析《太一生水》等文献可知,太一被认为是本原性的、规律的、抽象的时间,即“天时”。阴阳、四时等是相对形而下的、具体的时间。汉武帝郊祀太一的直接原因是受到方士历法排算和黄帝推策制历成仙故事的蛊惑,郊祀太一是对“天时”的报享。在太一祭祀中,五德终始中的五帝被认为是辅佐太一化生万物的五行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祀 太一 时间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