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加入RCEP与CPTPP的贸易、福利及关税效应对比——基于WITS-SMART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亮 《经济论坛》 2022年第7期78-92,共15页
亚太地区相继签署落地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基础上,利用WITS-SMART模型模拟计算中国对RCEP和CPTPP成员国实施自由贸易后带来的贸易效... 亚太地区相继签署落地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基础上,利用WITS-SMART模型模拟计算中国对RCEP和CPTPP成员国实施自由贸易后带来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和关税效应。结果显示,RCEP和CPTPP带给中国市场的贸易总效应相差不大,CPTPP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相对更高。RCEP和CPTPP的关税减让效应均超过20%,但CPTPP减让的商品种类更多。不同部门间由于比较优势和进口竞争能力的差异,实现的市场剩余高低不均,但政府和生产者的剩余明显下降。绝大多数国家无论参与RCEP或CPTPP均能实现扩大对华出口,而技术差距是推动日本对华出口扩大的重要因素。尽管RCEP和CPTPP会给中国的关税收入带来明显下降,但是贸易和福利效应的大幅度提升会抵销关税收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CPTPP 经济效应 WITS-SMART
下载PDF
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利他和互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亮 《经济论坛》 2021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2020年11月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中国东盟合作推向新层次。现有解释国际合作的理论和模型大多以欧洲一体化为蓝本,难以说明中国在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在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改... 2020年11月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中国东盟合作推向新层次。现有解释国际合作的理论和模型大多以欧洲一体化为蓝本,难以说明中国在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在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利己理性的假设前提,引入利他因素和互利因素可以说明合作的缘起和持续。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利他体现在中国充分肯定和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通过单边支付的方式,积极参与东盟的机制性建设,以东盟主导的方式主动深化与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互利体现在双方不断挖掘经贸往来的潜力,推动政治机制建设,增强政治互信,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未来,中国东盟合作还将顺应亚太区一体化建设的大趋势,在数字经济领域寻找新发展机遇,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合作 东亚合作 利他 互利 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及风险防范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紫臣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4,共8页
近十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稳步推进,在东南亚外国农业投资中的占比持续攀升,呈现出以农业经济作物及生产环节投资为主、投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流向传统农业国等特点。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既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投资环境... 近十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稳步推进,在东南亚外国农业投资中的占比持续攀升,呈现出以农业经济作物及生产环节投资为主、投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流向传统农业国等特点。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既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投资环境的影响,也受东南亚农业行业本身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禀赋不足、生产率低、自然灾害频仍等因素的制约,面临一定的风险。中国对东南亚农业投资是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且为其他各项合作的重要补充。为了提高对东南亚投资效率、有效化解风险,中国应加强农业区域合作升级、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投资服务、嵌入高端农业价值链,促进双方合作的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区域经济 中国对外投资 投资风险
原文传递
政治互疑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路径——兼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被引量:13
4
作者 朴光姬 郭霞 李芳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91,157,158,共25页
东北亚的资源分布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均具有进行能源互补型合作的条件,需要探索的是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条件下,通过能源合作提升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文章从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理论框架切入,分别考察了欧盟和北美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过... 东北亚的资源分布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均具有进行能源互补型合作的条件,需要探索的是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条件下,通过能源合作提升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文章从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理论框架切入,分别考察了欧盟和北美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过程,并以能源资源赋存、供求关系和政治互信这三个基础性条件入手,分析其各自的合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进展缓慢的症结。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能源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能缓解直至解决东北亚区域能源供给不足问题,而这些相对小范围的双边合作实际上是将区域能源合作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充分切割,以局部互信回避全局互疑,以拼图式的累积渐进到区域整体范围的合作,这为东北亚地区在缺乏政治互信条件下逐步开展区域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合作 政治互疑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演进、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黎明 王俊生 《当代韩国》 2022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产业的比较优势,满足第三方市场的需求,获得1+1+1>3的效果。韩国是最早与中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国家之一,中韩之间具...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产业的比较优势,满足第三方市场的需求,获得1+1+1>3的效果。韩国是最早与中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国家之一,中韩之间具有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近年来中韩关系充满不确定因素,中韩之间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两国关系显露出“近而不亲”的特征。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解决中韩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中缺乏信任的问题。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两国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韩关系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文在寅政府外交的“模糊性战略”:动因、内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永皓 田德荣 《当代韩国》 2021年第2期21-32,共12页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时,不追求在所有问题领域追随哪一个国家,而是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做出应对,在每一个问题领域都体现出韩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文在寅政府的"模糊性战略"受制于中美韩三边关系互动和国内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的双重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应尊重韩国的这一外交战略选择,加强中韩外交关系,推动中韩走向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战略” 中美战略竞争 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韩关系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东南亚跨境人口流动:现状、治理与启示
7
作者 梁劲 《东亚评论》 2021年第2期94-119,共26页
东南亚地区内部经济合作密切,人口流动频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东南亚各国跨境流动人口的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地区劳工移民在疫情中面临着失业、缺乏医疗保障、回乡困难等多种困境。同时,非法跨境劳工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更... 东南亚地区内部经济合作密切,人口流动频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东南亚各国跨境流动人口的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地区劳工移民在疫情中面临着失业、缺乏医疗保障、回乡困难等多种困境。同时,非法跨境劳工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更为突出。未来,东南亚地区应从国家、东盟以及包括中国—东盟在内的"10+n"合作这三个层面,加强关于跨境人口问题的区域合作治理,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地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人口 新冠肺炎疫情 东盟 区域合作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