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时代同行:中国史学理论研究40年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8,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快速发展,凯歌行进的40年。其基本原因是它立足中国、直面现实,始终与时代同行。史学理论研究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原创性研究硕果累累,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体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史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 唯物史观研究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史话语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欣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史话语,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在世界史领域的阐释和论断,其立足点始终是围绕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和平互利原则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伟大...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史话语,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在世界史领域的阐释和论断,其立足点始终是围绕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和平互利原则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伟大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史话语是对这一世界变革进程的理论阐述,其基本特点是将民族性和世界性较好地融为一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世界史话语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这种话语探讨是在中外历史比较中发展起来的,为世界史学科形态构建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方式,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历史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研究。这种话语探讨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往两种基本动力出发,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性,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蕴含在世界历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双重辩证统一之中,显然将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具体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世界史话语 唯物史观 全球史
下载PDF
近代的中国与世界
3
作者 于沛 《天津教育》 2014年第10期20-23,共4页
非常高兴今天来到南开中学。我今天讲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关于历史的叙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编年体,在行话里,这个是死历史。还有一种历史叙述的方法,是历史事实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叫做活历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活历史,讲近代... 非常高兴今天来到南开中学。我今天讲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关于历史的叙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编年体,在行话里,这个是死历史。还有一种历史叙述的方法,是历史事实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叫做活历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活历史,讲近代以来的活的中国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世界 中国 历史叙述 南开中学 历史事实 编年体 对话
下载PDF
《史学理论研究》三十年: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形态的三十年 被引量:9
4
作者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2017年是《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创刊30周年。《史学理论研究》的30年,是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同呼吸、共命运,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的30年。透过《史学理论研究》30年刊发的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30年发展轨迹... 2017年是《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创刊30周年。《史学理论研究》的30年,是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同呼吸、共命运,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的30年。透过《史学理论研究》30年刊发的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30年发展轨迹的一条主线,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其主要内容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研究 三十年 形态 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代中国 中国社会发展 历史科学
原文传递
凯歌行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5
作者 于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其萌生时起,就直面现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联系在一起,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给予历史的支持、历史的智慧。它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客观规律、尊...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其萌生时起,就直面现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联系在一起,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给予历史的支持、历史的智慧。它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客观规律、尊重历史辩证法。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与人民同心、与革命同行,迎着时代的风雨砥砺奋进。一中国史学的新纪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团结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俄国十月革命 直面现实 历史辩证法 人民 唯物史观 客观规律
原文传递
如何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史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沛 朱孝远 +1 位作者 吴英 吴晓群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7,共24页
21世纪以来,受西方文明史研究的影响,中国的文明史研究迅速热络起来。不仅有一批西方文明史著作被翻译出版,中国学者自身编写的文明史著作也纷纷出版。不过从总体来看,目前在文明史研究和写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西方的文明史书写范式.
关键词 翻译出版 西方文明史 文明史研究 主导地位
原文传递
全球化意识形态和全球史——访于沛研究员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沛 李若宝 +1 位作者 田婧婷 奚昊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2期41-50,共10页
于老师,您好!您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的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史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大家对您的学术成就有一些了解,但年轻一代的学人对于您为什么能够在学术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非常感兴趣。今天很高兴您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借此机... 于老师,您好!您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的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史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大家对您的学术成就有一些了解,但年轻一代的学人对于您为什么能够在学术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非常感兴趣。今天很高兴您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借此机会,想就您的成长经历、治学道路、学术见解等进行一些探讨,需要耽误您的一些时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研究员 全球史 全球化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学术成就
原文传递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札记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6,共7页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历史,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他有着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集中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贺信"...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历史,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他有着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集中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贺信"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而且正视时代主题,精辟地回答了中国和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与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国际学术界进入衰退和分化时期,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后现代思潮在今天的中国,犹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的西方学术界,尚在发展中,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就是其具体表现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国际学术界进入衰退和分化时期,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后现代思潮在今天的中国,犹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的西方学术界,尚在发展中,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后现代主义毕竟是从西方传来,要让它沉淀下来,使人们认清其本质,总需要时间。尽管后现代主义已是强弩之末,但其影响却不可轻视。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必须认真剖析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 历史观 20世纪90年代 西方学术界 国际学术界 后现代思潮 80年代
原文传递
历史不容虚无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沛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2,共2页
人们常常问: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一个偌大的国家就分崩离析了,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 人们常常问: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一个偌大的国家就分崩离析了,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之大。从历史研究领域看,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不是偶然的。一个时期以来,后现代史学思潮得到一些人的推崇,这种史学思潮力主的非理性主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认真分析这一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历史 意识形态领域 史学思潮 全盘否定 非理性主义 历史研究 斯大林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本、意义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现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说 文本 意义 有机组成部分 人类历史
原文传递
深化历史认识 关注时代主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1954年2月,在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的倡议下,《历史研究》在北京创刊。郭沫若当时直接领导了编委会①和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并为创刊号撰文《开展历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为(历史研究〉发刊而作》。光阴荏苒,6... 1954年2月,在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的倡议下,《历史研究》在北京创刊。郭沫若当时直接领导了编委会①和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并为创刊号撰文《开展历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为(历史研究〉发刊而作》。光阴荏苒,60年过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研究》 1954年 历史问题 中共中央 组建工作 直接领导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国史是坚定民族历史自信的必修课
13
作者 于沛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41-46,249-250,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史明智,知史爱国。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修课。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史明智,知史爱国。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修课。历史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历史自信 新中国70年
原文传递
更好地读懂历史这本教科书
14
作者 于沛 《历史评论》 2021年第2期5-8,共4页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获取历史的经验和启迪,满怀信心地走向世界、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获取历史的经验和启迪,满怀信心地走向世界、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等科学论断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从历史的大趋势中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方位 走向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开创未来 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殊规律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