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
1
作者 本刊记者 王立胜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①。为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委书记 研究员 共同富裕 本质要求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实践论》《矛盾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胜 曾嵘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8,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结合”尤其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明确提出,验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深入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特性”的学术任务。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结合”尤其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明确提出,验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深入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特性”的学术任务。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第二个相结合”的历史脉络,深刻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论》《矛盾论》 “两个相结合”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作者 王立胜 周广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13,F0002,共14页
理念是可以传播的,理解是传播的前提。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解释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哲学层面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尤其需要反思其哲学基础,澄清和阐明其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类”本质论、世界历史观和“自由人的... 理念是可以传播的,理解是传播的前提。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解释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哲学层面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尤其需要反思其哲学基础,澄清和阐明其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类”本质论、世界历史观和“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万物一体”论和天下观念;西方哲学的一多关系论和世界主义思想。新理念具有人类生存的现实、全球治理的方略、社会发展的目标等多重分散维度,亦具有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两层内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反思新理念并使其现实化具有首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万物一体 世界主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性维度与人类文明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虽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轫于中国,但其所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虽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轫于中国,但其所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世界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能够丰富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化”解释模式,而且能够为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视角,在理论层面上为改变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进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世界历史 人类文明
下载PDF
7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立胜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6期63-73,共11页
回顾70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轨迹,经历了以加强学习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动力,以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为动力等五个阶段。站在新时代历史制高点上,未来毛泽东哲学研究应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 回顾70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轨迹,经历了以加强学习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动力,以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为动力等五个阶段。站在新时代历史制高点上,未来毛泽东哲学研究应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以反思中国道路为前提,着力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西哲学思想关系;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审视毛泽东话语体系;融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重新理解和分析毛泽东时代的相关思想及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解放思想 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轨迹 中西哲学 未来展望 哲学知识 研究轨迹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唯物史观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立平 王立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唯物史观作为诠释历史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评价历史、总结经验的科学方法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坚持”来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蕴含了党对无产... 以唯物史观作为诠释历史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评价历史、总结经验的科学方法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坚持”来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蕴含了党对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群众间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理论、社会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等哲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党百余年时空向度上的党性与人民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经验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嵘 王立胜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之一,并对新时代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了系统部署,这是对西方传统现代化的自觉反思和超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经了从人与自然的“中心—从...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之一,并对新时代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了系统部署,这是对西方传统现代化的自觉反思和超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经了从人与自然的“中心—从属”关系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过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吸收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拓宽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哲学思维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以“3820”战略工程为切入点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2,共11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智慧,这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战略工程)制定和实...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智慧,这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战略工程)制定和实施中得到生动体现。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坚持在洞察时代大势中把握历史主动,科学谋划和系统推进“3820”战略工程,使之成为适应人民群众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指导本地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宏伟蓝图。在制定和推进“3820”战略工程具体实践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论述的思想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20”战略工程 习近平 哲学思维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民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第5期84-85,共2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三年多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承担起肩...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三年多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承担起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教授通过深入研究,撰写了30余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以下刊发的是作者对该文的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 哲学思想 总书记 习近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精神 党委书记 学术论文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经验升华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立胜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年第2期16-26,126,共12页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百年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发展战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路线探索...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百年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发展战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路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发展道路的经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坚持和运用"六大科学思维方法"破解我国前进道路上各种发展难题的经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坚持和运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理念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经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坚持和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经验升华。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各有侧重但又高度关联的有机整体。本文从以上四个维度对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加以系统解读,旨在更加完整、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实事求是 百年实践 经验升华
下载PDF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立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4-29,共6页
“七一”重要讲话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和展望未来前景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如采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方式,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重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 “七一”重要讲话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和展望未来前景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如采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方式,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重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命题等。这些理论创造和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了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一”重要讲话 全过程人民民主 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立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37,共5页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又必然分阶段推进。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高级阶段,即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环节和最后阶段,而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发...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又必然分阶段推进。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高级阶段,即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环节和最后阶段,而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发展的过渡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发展阶段 过渡性
下载PDF
13
作者 王立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4年第3期408-409,共2页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14年8月14~16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14年8月14~16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理论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邓小平哲学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 辩证唯物主义 诞辰110周年 当代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PDF
科学认识和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
14
作者 王立胜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第4期18-22,共5页
战略和策略,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我们党正确运用战略策略的重要经验,深刻把握科学处理战略和策略关系的实践要求,把谋事与谋势、... 战略和策略,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我们党正确运用战略策略的重要经验,深刻把握科学处理战略和策略关系的实践要求,把谋事与谋势、谋当下与谋未来、谋一域与谋全局统一起来,正确运用战略策略的成功秘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 策略 辩证关系
原文传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永凌 王立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203,共7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和新阶段的开始。中国现代化所追求的是不同于西方、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从中国现代性的发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和新阶段的开始。中国现代化所追求的是不同于西方、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从中国现代性的发端和演化进程来看,只有在实现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后,中国才真正开始了自觉的、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现代性建构。从1978年到2020年,我们通过小康社会建设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其具体实践与经验为未来的中国现代性建构在原则、路向和途径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代性 现代化 中国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16
作者 王立胜 《中国领导科学》 2023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对于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进...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对于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取得这样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在战略方向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战略目标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在战略规划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始终有着目光长远的战略规划;在社会动员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在社会整合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全面协调、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能够成功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最大优势
原文传递
重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新中国70年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立胜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35,163,共11页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理论界就开始关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形成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并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理论界就开始关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形成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并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特征,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并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历史论断,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视角、理论内涵、理论表述,加强了其理论地位。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作为理论核心,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和中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基于百年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立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共10页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哲学理论工作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随之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哲学理论工作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随之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随之不断提升。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百年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继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不断加强大众化主体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话语体系,创新和拓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百年进程 前景展望
原文传递
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立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县是...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县是具有完整行政功能的基层行政单元,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从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出发,以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实施单位,可以更好地构建县域治理体系,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内源型城乡融合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方法论 县域治理 县域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我国县域高质量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胜 《当代贵州》 2022年第29期74-78,共5页
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关系,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发展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系。县城一头连着... 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关系,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发展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系。县城一头连着大城市,一头连着广袤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节点。县域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发展阶段 县域发展 新型城镇化 乡村建设 乡村文明 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