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荷马史诗里开启对西方认知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成果《神圣的荷马》简介
1
作者 陈中梅 《学术动态(北京)》 2009年第1期22-23,F0004,共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荷马史诗研究”于1998年立项,课题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陈中梅研究员。课题重要成果陈中梅著的《神圣的荷马》于2008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课题成果 荷马史诗 神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 西方 文学研究所
下载PDF
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评议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5年第2期57-62,共6页
近年来,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学术生态有所好转。在外国文学领域,对西方文论的反思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既是我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需要,也是学术理性和思想成熟的表现。但惯性使然,长期形成的"西化"倾向和某些问学方... 近年来,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学术生态有所好转。在外国文学领域,对西方文论的反思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既是我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需要,也是学术理性和思想成熟的表现。但惯性使然,长期形成的"西化"倾向和某些问学方式的改观当非一日之工,碎片化、虚无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至于西方文论本身,其在"大破"之后也远未找到"大立"之方。所谓的世界主义,则大抵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待好好分析。而多数西方学者、教授仍潜心于文学经典和"本体阐释"。他们并非不了解形形色色的当代文论,却大都采取有用取之,无用弃之的新老实用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虚无化 世界主义 文学伦理 本体阐释
原文传递
全面详细地展现古罗马文学发展脉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罗马文学史”最终成果问世
3
作者 王焕生 《学术动态(北京)》 2008年第31期17-20,共4页
《古罗马文学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焕生研究员单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罗马文学史”的最终成果。该项目2000年5月批准立项,2004年底完成,2006年2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结项。《古罗马文学史》全书近60万字... 《古罗马文学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焕生研究员单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罗马文学史”的最终成果。该项目2000年5月批准立项,2004年底完成,2006年2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结项。《古罗马文学史》全书近60万字,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古罗马 文学史 成果 文学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 脉络 文学研究所
下载PDF
多方位的吸纳 有深度的开采——关于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基本理路的思索
4
作者 周启超 《东方丛刊》 2004年第3期1-20,共20页
文学理论中对“理论”之现代性的追问,已成为文学理论界愈来愈多的学者在反复探索的一个“焦点话题”。追求“理论”的现代性,就要开放胸怀,拓展眼界,从一个国度、一个地区的框架中走出去,从那种不是“言必称希腊”就是“言必称罗... 文学理论中对“理论”之现代性的追问,已成为文学理论界愈来愈多的学者在反复探索的一个“焦点话题”。追求“理论”的现代性,就要开放胸怀,拓展眼界,从一个国度、一个地区的框架中走出去,从那种不是“言必称希腊”就是“言必称罗马”,非此即彼、择一而从的思维定势中走出去,多一些参照系,也许会多一些生长点。这就需要将文论置于其生成与发育于其间的文化之中,置于彼此异质的多种形态的文化之中,进行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对话理论 巴赫金 “复调意识”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核心理念与发育轨迹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启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5-190,共6页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发育似有一个可以辨析的年轮:1971年面世的《从作品到文本》堪称其文本理论建构的轴心。在之前的4年与之后的4年里,巴尔特从作者功能、文体生成、阅读与书写机制、文本类型等界面,精心构筑其作品/...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发育似有一个可以辨析的年轮:1971年面世的《从作品到文本》堪称其文本理论建构的轴心。在之前的4年与之后的4年里,巴尔特从作者功能、文体生成、阅读与书写机制、文本类型等界面,精心构筑其作品/文本理论,显现出不断深化的探索轨迹。清理这一轨迹,有助于反思巴尔特的文本理论之学术史价值与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文本理论 罗兰·巴尔特
下载PDF
抒家国之痛 赞国际友谊——读《王一桃热带诗钞》
6
作者 袁可嘉 《写作(中)》 1997年第2期12-13,共2页
香港王一桃诗友是我近年来的新交,他不断地写信和寄书给我,他对文学的热诚和执著使我感动。读王一桃的《热带诗钞》,仿佛置身于四十年代初日占时期的马来西亚。日本侵略者蹂躏马来西亚的三年另八个月的罪恶,中、马、印三族人民的痛苦和... 香港王一桃诗友是我近年来的新交,他不断地写信和寄书给我,他对文学的热诚和执著使我感动。读王一桃的《热带诗钞》,仿佛置身于四十年代初日占时期的马来西亚。日本侵略者蹂躏马来西亚的三年另八个月的罪恶,中、马、印三族人民的痛苦和反抗以及侵略者最终覆灭的种种场景都在诗人笔下得到了反映,有直截了当的控诉,有尖锐深刻的嘲讽,有对英雄人民的歌颂,有对最后胜利的欢呼。诗人表现了热烈的爱乡土、爱人民的感情和同仇敌忾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一桃 马来西亚 四十年代 家国 热带 日占时期 友谊 日本侵略者 国际 主旋律
下载PDF
“全球风险社会”:困境与出路--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 被引量:22
7
作者 章国锋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3,共9页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和风险,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人类去面对和解决。贝克的"反思现代化"理论和"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为人类的生存前景敲响了...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和风险,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人类去面对和解决。贝克的"反思现代化"理论和"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为人类的生存前景敲响了警钟,而他提出的世界主义方案,对于化解和克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建设一个统一、和谐、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显然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值得人们深思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世界主义 现代化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作为理念的文化外交及其柔力强势--以德国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叶隽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共6页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载体,其在2004年创办后的发展势如破竹。本文梳理德语区孔子学院(主要是德国)的分布概况,并从地域、类型等分类做出基本分析,进而探讨德国孔子学院的地域协调、冲突化解与中国利益问题;借助纽伦堡-埃尔朗根大...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载体,其在2004年创办后的发展势如破竹。本文梳理德语区孔子学院(主要是德国)的分布概况,并从地域、类型等分类做出基本分析,进而探讨德国孔子学院的地域协调、冲突化解与中国利益问题;借助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孔子学院的个案讨论孔子学院海外分院兴建过程中的个体、机构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作为大国兴起的文化外交机构的功用,提出"柔力强势"的理念,强调"刚力"易折,"暴力"必败,以"柔力"展现自我,推动进程,引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德国 文化外交 柔力强势
原文传递
《爱玛》中的长者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102,共13页
历来的西方评论多将奥斯丁小说《爱玛》中的主导男性人物奈特利定义为"父辈"角色。随着在当代批评里一些沾"父"沾"长"的词被越来越多地涂上负面色彩,不少人把奥斯丁的题旨定义为"保守"的。也... 历来的西方评论多将奥斯丁小说《爱玛》中的主导男性人物奈特利定义为"父辈"角色。随着在当代批评里一些沾"父"沾"长"的词被越来越多地涂上负面色彩,不少人把奥斯丁的题旨定义为"保守"的。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试图论证奥斯丁其实是"进步"的,对种种"权"特别是"父权"和"男权"取嘲讽讥刺乃至抵制拆解的态度。本文尝试从几个年长人物入手,分析说明此类评论常是"上纲上线"的粗率解读,或多或少曲解了作者小心、模糊的多向度思想探求。书中"长者"的处境、性格及与爱玛的关系各有特点,从不同角度代表了社会群体。作者着意将主人公个人心路细密地织进社会生活之网,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社会解体后人际关系走向的近忧和远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者 父权 共同体 个人 道德 社会变迁 闲话
原文传递
中西文论中“神思”与“想象”的比较及会通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党圣元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7,共14页
神思与想象(imagination)是中西文论关于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维特征和艺术构思与表达方式的两个关键词:"神思"属于中国文论,"想象(imagination)"属于西方文论。无论是"神思"还是"想象(imagination)&q... 神思与想象(imagination)是中西文论关于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维特征和艺术构思与表达方式的两个关键词:"神思"属于中国文论,"想象(imagination)"属于西方文论。无论是"神思"还是"想象(imagination)",都脱胎于它们各自的文化母体,均有历史悠久的发展演变过程,凝炼浓缩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经验与艺术精神,并且在理论批评方面留下了清晰可辨的实践轨迹,故而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神思"与"想象(imagination)"既有相异之处,亦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从关键词比较研究的视角,梳理两者的流变过程,分析它们的相异、相通之处,并且揭示它们在当下文化语境中所存在的会通与功能激活之可能性与路径。同时,当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要向"神思""想象(imagination)"所提供的经典文学精神学习,以批判矫正那些已经畸形、病变了的文学想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想象 流变 异同比较 会通 功能激活
原文传递
《高龙巴》:想象与真实的平衡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宏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共14页
《高龙巴》是完全凭借自身的因素成为一篇完美、典型的中篇小说的,它清晰简洁地叙述了一桩家族复仇的故事,在野蛮与文明的斗争中、在犹豫和诱导的博弈中、在"太文明"的奥索和固守"古风俗"的高龙巴的性格冲突中展示... 《高龙巴》是完全凭借自身的因素成为一篇完美、典型的中篇小说的,它清晰简洁地叙述了一桩家族复仇的故事,在野蛮与文明的斗争中、在犹豫和诱导的博弈中、在"太文明"的奥索和固守"古风俗"的高龙巴的性格冲突中展示了传统与法律的矛盾和融合,从中隐约见出作者对追逐金钱、丧失活力的七月王朝的不满和对充满野性的生命力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西嘉 中篇小说 家族复仇想象和真实 凶残的优雅
原文传递
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功能与责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党圣元 《中国文学批评》 2015年第1期79-88,共10页
文艺传播的功能和责任,是人们对于文艺存在合理性的当然诉求。它随着时势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调适和校正,但始终不会脱离文艺传播"为什么人"和"如何为"这些核心问题。"为什么人"和"如何为"决定... 文艺传播的功能和责任,是人们对于文艺存在合理性的当然诉求。它随着时势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调适和校正,但始终不会脱离文艺传播"为什么人"和"如何为"这些核心问题。"为什么人"和"如何为"决定着文艺传播的价值导向和思想理念。在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在分享传播方式多样化、市场化红利的同时,其各个环节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由此,重建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功能与责任,需从文艺传播的三大环节入手,即文艺创作、文艺传递和文艺接受。就今天的文艺传播而言,真正妨害传播自由的不是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而是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文艺传播 功能 责任
原文传递
理性的他者:《没有个性的人》中的神秘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62,共11页
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尝试论证,神秘主义主题也是穆齐尔反思和质疑启蒙理性的一种手段,它的意义... 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尝试论证,神秘主义主题也是穆齐尔反思和质疑启蒙理性的一种手段,它的意义不在于自身的绝对价值,而在于对理性局限的修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齐尔 神秘主义 “另一种状态” 理性 冒险
原文传递
从“强制”到“虚无”——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众议 《中国文学批评》 2016年第1期55-61,126,共8页
"强制"论是当下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它所隐含或对应的是"弱化"或"淡化"。后者可谓后时期或后之后的"新常态",其虚无主义倾向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形色色的后主义客观上顺应了资本... "强制"论是当下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它所隐含或对应的是"弱化"或"淡化"。后者可谓后时期或后之后的"新常态",其虚无主义倾向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形色色的后主义客观上顺应了资本逻辑和跨国公司的利益诉求:"去意识形态化"、"去二元论",无论有关作家作品、思潮流派的初衷如何。这当然是大而化之的一种说法,并不能涵盖实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问题是,别人并未"强制"或"虚无",而是我们不同程度地自我"强制"、自我"虚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 虚无 跨国资本
原文传递
从“问题”入手
15
作者 黄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3-215,共3页
很抱歉,因为是临时决定参会,没有准备发言。我翻阅了2011年新出的《外国文学评论》,看到不少亮点,本来想到会聆听更多的精彩。如果说几句,就只能和大家谈谈心,聊聊个人体会和感想。
关键词 《外国文学评论》 个人体会 感想 问题
原文传递
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比较神话学解读
16
作者 唐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一系列形象酷似蝴蝶的器物,考古报告中称之为"蝶形器"。关于它的解释众说纷纭,本文从比较神话学的视野进行解读,通过蝴蝶在原始信仰中的象征意蕴的解析,阐释新石器时代以来造型艺术中的蝴蝶意象,体察先民在...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一系列形象酷似蝴蝶的器物,考古报告中称之为"蝶形器"。关于它的解释众说纷纭,本文从比较神话学的视野进行解读,通过蝴蝶在原始信仰中的象征意蕴的解析,阐释新石器时代以来造型艺术中的蝴蝶意象,体察先民在能够变形、再生的动物身上所寄托的神话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器 河姆渡文化 比较神话学 变形与再生
原文传递
劳马的极小说评论
17
作者 陈众议 《中国文学批评》 2015年第1期49-56,共8页
极小说俗称小小说,它是一种体裁,也是一种题材,譬如一个段子、一则笑话。劳马极小说的第一个关键词必定是幽默,而幽默不仅是方法,还与源远流长的喜剧有解不开的因缘。这是因为早在幽默作为名词、概念或方法出现之前,喜剧已经产生了。但... 极小说俗称小小说,它是一种体裁,也是一种题材,譬如一个段子、一则笑话。劳马极小说的第一个关键词必定是幽默,而幽默不仅是方法,还与源远流长的喜剧有解不开的因缘。这是因为早在幽默作为名词、概念或方法出现之前,喜剧已经产生了。但问题是喜剧被普遍认可却是晚近之事,即文艺复兴运动以降。随着市民文化的崛起,喜剧成为重要文艺景象,及至快餐式文化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从喜剧和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探讨劳马极小说可以窥见其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 喜剧 文艺复兴运动 大众消费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