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
1
作者 李博(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中国考古学对人工智能以及数据科学的重视与广泛讨论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俞伟超、张爱冰以及李科威等先生提出的“全息考古论”,预见了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的深度融合。此后一些学者着手开发与拓宽计算机在考古中的应用,但囿于现实条件与... 中国考古学对人工智能以及数据科学的重视与广泛讨论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俞伟超、张爱冰以及李科威等先生提出的“全息考古论”,预见了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的深度融合。此后一些学者着手开发与拓宽计算机在考古中的应用,但囿于现实条件与当时软硬件限制,在学术研究中难以普及。如今全息式呈现考古资料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常态,在每年的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我们都能看到大量多科学合作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新发现 考古学研究 俞伟超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 学术研究 考古资料
下载PDF
《合集》6057“飲禦”之一解
2
作者 王一凡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61-71,共11页
《合集》6057又称“土方入侵”卜骨刻辭,内容涉及與商關係密切的土方、■方,是研究商代地理、方國及軍事制度的重要材料,可補史缺。然其第四辭“五日丁未,允有來■,飲禦自■圉,六月…”(通行釋讀)作何解却始終未明。通過對卜辭文意辭例... 《合集》6057又称“土方入侵”卜骨刻辭,内容涉及與商關係密切的土方、■方,是研究商代地理、方國及軍事制度的重要材料,可補史缺。然其第四辭“五日丁未,允有來■,飲禦自■圉,六月…”(通行釋讀)作何解却始終未明。通過對卜辭文意辭例,刻鑿痕迹,傳世文獻與金文、簡帛中先秦時期“飲至禮”的考察,可以得出第四辭新的釋讀順序爲“五日丁未,允有來■,自■,圉。飲禦…六月…”,並得見商末“飲至禮”的雛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集》6057 飲禦 飲至禮
下载PDF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融合:百年来“殷遗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3
作者 宣柳 刘逸鑫 +1 位作者 徐熠 王一凡 《三代考古》 2023年第1期399-434,共36页
商周社会的延续与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这一过程中的人群流动和族群融合,尤其是“殷遗民”“周人”等不同群体的互动,肇华夏民族一体化之端绪,影响西周国家治理模式之开创与文化共同体之形成,... 商周社会的延续与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这一过程中的人群流动和族群融合,尤其是“殷遗民”“周人”等不同群体的互动,肇华夏民族一体化之端绪,影响西周国家治理模式之开创与文化共同体之形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从学术史来看,百年来学界对“殷遗民”相关课题的探索,蔚为大观,气象万千,已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学与考古学发展史上相互合作、携手并进的典范。因此,回顾“殷遗民”研究的历程与成果,总结得失,拓展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遗民 世界文明史 文化共同体 考古学 族群融合 现代历史学 商周 国家治理模式
原文传递
沣西水系与蒡京新考
4
作者 王一凡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6,153,154,共14页
沣河两岸今西咸新区马王街道、斗门街道一带是先周-西周遗存的重点分布区域,即丰镐遗址。沣西是传统意义上的丰京遗址,近年来围绕沣西水系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一条始建于文王营建丰京之时的人工河道,其总长约2600米,总体为东南-西北走向,... 沣河两岸今西咸新区马王街道、斗门街道一带是先周-西周遗存的重点分布区域,即丰镐遗址。沣西是传统意义上的丰京遗址,近年来围绕沣西水系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一条始建于文王营建丰京之时的人工河道,其总长约2600米,总体为东南-西北走向,从曹寨南始引沣河水至大原村西注入灵沼河,在西周晚期断流。该人工河道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沣河西岸的南、北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以及了解丰京与蒡京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综合金文提供的蒡京景观要素与传世文献记载的关于辟雍、灵台、灵沼、灵囿的地望,可知蒡京或位于今沣西曹寨南-大原村西人工河道以南地区,且与人工河道的存废时代相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京 蒡京 水系遗存 聚落布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