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2004年-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殿臣 李媛 杨丹辉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6,共3页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存在...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直到2015年,中国也仅有天津、北京、上海与江苏这4个地区突破了环境拐点,剩余的27个地区均面临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困境,这正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排放量 工业增长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以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助推新型城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丹辉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128-129,共2页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道路 生态基础设施 末端治理 污染防治 污染问题 中国特色 经济发展 城市形象
下载PDF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与“竞争中立”原则——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国际社会的制度规范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菁 王欣 +1 位作者 渠慎宁 常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企业从一个原本熟悉的国内制度环境迅速转入一个陌生又复杂的国际制度环境的过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竞争中立"原则,都是国际制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实施"走出去&... 中国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企业从一个原本熟悉的国内制度环境迅速转入一个陌生又复杂的国际制度环境的过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竞争中立"原则,都是国际制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必须在较短时间里,适应上述制度环境巨变。有能力的中国国有企业,应积极效仿受到国际社会尊重的跨国公司和国有公司,改变被动应对制度环境变化的做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通过大力发展合规的经营行为,增进自身的组织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制度 国际化 竞争中立 国家安全审查
原文传递
绿色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胜负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丹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1,共3页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色发展、区域科技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质量品牌打造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质量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有哪些,着力点在哪里,如何破除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区域经济新形象等问题是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建设质量强国与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质量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政策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丹辉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7-9,共3页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实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实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显现出需要进一步细化、体现更加可操作性的要求,尤其是在政策支撑体系方面,如何从政策层面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撑体系发表真知灼见,以期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 “三变”
下载PDF
市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基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丹辉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3期14-16,共3页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绝对的供给不足,而是较为普遍的供给过剩与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化解...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绝对的供给不足,而是较为普遍的供给过剩与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达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的目的。2016年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如何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化解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精准发力,用新供给来创造新需求,以有效供给来倒逼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双高"发展,即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供给效率,从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实力,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专家学者见微知著和高屋建瓴式的群策群力,基于此,本笔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优化升级"为题目,邀请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与需求 结构性改革 市场化 基调 中国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 矛盾
下载PDF
生态提质 绿色赋能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要有新理念大格局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丹辉 《环境经济》 2018年第5期15-17,共3页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情况相类似,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影响,江苏省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存在,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梯度和落...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情况相类似,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影响,江苏省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存在,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梯度和落差.这种层次鲜明、阶梯式的地区发展结构一方面为江苏省推动产业转型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势必增加提升整体发展质量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生态 江淮 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 区域发展 资源禀赋 地理气候
下载PDF
拓展区域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
8
作者 杨丹辉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理论和现实...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理论和现实成果丰硕。"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性的大战略,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支持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形成新的长期增长的动力。"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新常态阶段,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促进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大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专家学者见微知著和高屋建瓴式的群策群力,基于此,本期围绕相关主题,邀请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创新 海上丝绸之路 纳扎尔巴耶夫 哈萨克斯坦 21世纪 地缘经济 目标方向
下载PDF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绿色转型
9
作者 杨丹辉 《绿叶》 2012年第8期27-32,共6页
1949年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传统工业化道路(1949—1978),借鉴前苏联模式,采取”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却忽视工业生产的环境影响。1978年以来是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 1949年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传统工业化道路(1949—1978),借鉴前苏联模式,采取”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却忽视工业生产的环境影响。1978年以来是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工业发展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增长模式主导着中国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后半段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中期阶段,因此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塑造可持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进程 绿色转型 中国工业 传统工业化道路 产业国际竞争力 工业化中期 计划经济体制 1949年
原文传递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汉雄 杨丹辉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8年第1期88-105,共18页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环境科学应用于环境规制构建和行业自律的重要成果。由发达国家主导开发的LCA体系旨在全面评价特定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影响,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环境科学应用于环境规制构建和行业自律的重要成果。由发达国家主导开发的LCA体系旨在全面评价特定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影响,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及其应用对于加快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LCA方法在国内汽车、钢铁、建材、家用电器等行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受制于数据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LCIA)方法的应用普遍存在方法陈旧、流程不完整等问题和障碍。为进一步提高绿色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今后应加强企业界、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数据共享,共同推动LCIA方法及其技术参数的本土化改进和扩展,引导企业基于自我评价的绿色转型,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产品、工艺、技术的绿色数据库建设以及绿色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LCIA 环境规制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第19讲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11
作者 张艳芳 《党课参考》 2019年第8期154-162,共9页
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 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内容,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有所居 学有所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