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理解当代文学之“当代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1年第6期64-67,共4页
一、当代性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草创期,当代文学史研究在此时异军突起,较诸过去30年的阙如,已是非常值得瞩目的现象。不过应该承认,它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除了在具体观点、作家作品评价等方面,明显受制于政治因... 一、当代性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草创期,当代文学史研究在此时异军突起,较诸过去30年的阙如,已是非常值得瞩目的现象。不过应该承认,它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除了在具体观点、作家作品评价等方面,明显受制于政治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当代文学史自身内容和问题的认知,研究视角和一般文学史区别不大,似乎只是将例证置换为当代范畴而已。不论在课堂上还是相关研究专著中,读者或学生所得到的,只是在所谓“当代”的时间范围里,文学经历了什么过程,出现过哪些作家作品等,却难以深入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研究 当代性 20世纪80年代 作家作品 作品评价 因素影响 研究专著 时间范围
下载PDF
深情凝目艳阳天——评彭学明精准扶贫纪实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彭学明《人间正是艳阳天》全景聚焦湘西十八洞精准扶贫,既是叙事与抒情兼备的乡村生活文本,也是浓情书写中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本,更是记录民族生活和时代历史画卷。
关键词 彭学明 精准扶贫 纪实文学
下载PDF
古典理想的重构与新诗诗思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0-18,共9页
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 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诗意的"破坏",几乎被目为百年新诗的一项原罪。中国新诗虽然是由于"反传统"和"叛逆性"而生,但是古典诗歌的影响始终潜藏乃至涌动在新诗作者的血脉深处。面对百年新诗美学品格的建构历程,宜重建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承续关系,同时也应坦然承认新诗"以夷为师"的重要倾向。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遵循诗歌基本诗学法则与审美之维,令新诗走向形式的自觉,重建新诗文体,是百年新诗回顾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理想 新诗 诗思 美学品格 诗歌传统 新诗史
下载PDF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之间最谐和的处境,可能就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所形容的一种形致——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明宛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因对所谓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形式主义"... 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之间最谐和的处境,可能就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所形容的一种形致——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明宛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因对所谓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形式主义"审美性"的极致化追求,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导致其后来的难以为继。稍后的新写实小说,却因向现实妥协而丢掉了本该具有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审美性。新世纪以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越来越多的作家陷于一种闭门造车虚构的书斋式写作状态,也催生了"非虚构"写作潮流。而一些作家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反而颇为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广泛收集各方面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叙事艺术的讲究。藉由溯源五四现代时期西方现实主义移植到中国并如何与中国本土的现实主义传统合流,亦即西方现实主义在进入中国后被"中国化"的演变、流变过程,来考察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思考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兼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现实性 理想性 审美性
原文传递
《严歌苓论》:严歌苓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秘密何在——揭秘严歌苓“芳华”写作之十问十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艳 《写作》 2018年第4期5-12,共8页
一问:《严歌苓论》怎样看待严歌苓最为晚近的长篇小说《芳华》?如何看待《芳华》巨大的文学效应和它在严歌苓创作历程中所显示的集合性?答:先说一点与《芳华》有关的背景资料。《芳华》单行本初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据此书... 一问:《严歌苓论》怎样看待严歌苓最为晚近的长篇小说《芳华》?如何看待《芳华》巨大的文学效应和它在严歌苓创作历程中所显示的集合性?答:先说一点与《芳华》有关的背景资料。《芳华》单行本初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据此书的责编刘稚女士透露,截止目前,一年多的时间,《芳华》已经第14次印刷,共计85万册。在小说推出不久,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在国内和北美地区同步公映,一度广受瞩目和热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成功 写作 秘密 长篇小说 创作历程 背景资料
下载PDF
“2012年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
6
作者 李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7-71,共5页
近几年,对李贽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无论是治思想史的专家,还是研究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都有新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涌现。2012年9月召开的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李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国内外学者围绕李贽的思想启蒙,文化品格,... 近几年,对李贽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无论是治思想史的专家,还是研究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都有新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涌现。2012年9月召开的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李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国内外学者围绕李贽的思想启蒙,文化品格,毁誉参半的巨大争议,耿李论争,编纂书籍与文学创作、学术论战,地域与思想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术研讨。不少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世界历史坐标里,不仅进行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也有汉文化圈的横向考察,对李贽的思想贡献、历史定位进行了再思考,为反思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此次研讨的问题,不仅角度新颖,各具特色,而且涉及的主题广泛和深刻,既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李贽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明代 思想家 学术 研究
下载PDF
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论穆旦及其诗作
7
作者 刘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74,共13页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探险者",也是五六十年代英俄浪漫派译诗的集大成者。穆旦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的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穆旦是最富有探险牺牲精神...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探险者",也是五六十年代英俄浪漫派译诗的集大成者。穆旦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的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穆旦是最富有探险牺牲精神和受难品格的诗人,在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当中,深切感受生命的孤独和存在的焦虑。更以超人的才华和远见卓识,深切关注着国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和社会的苦难,其思考和表现的力度与深度,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都具备一种思维和艺术实践的现代转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新诗现代化” “丰富的痛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