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平台用工法治建设的滞后,是平台用工劳动保护不足的两个重要原因。对平台用工应按照顺势而为、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从注重鼓励转向积极规范和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务之急是加强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的法治建设,建立行业劳动基准协商机制,规范平台权力,促进平台与从业人员之间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尽快构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平台用工尤其是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数字经济 劳动法 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 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下载PDF
自然法学:理性主义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3
2
作者 余少祥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0-68,160,共9页
在西方法哲学传统中,自然法主要是指道德自然法,即人类生活中的正义与道德准则。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到当代西方各种正义理论,自然法学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价值体系,它先是与自然理性相同,继而与神的理性相连,最后与人类理性和实践理性... 在西方法哲学传统中,自然法主要是指道德自然法,即人类生活中的正义与道德准则。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到当代西方各种正义理论,自然法学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价值体系,它先是与自然理性相同,继而与神的理性相连,最后与人类理性和实践理性相合。尽管自然法的内涵一直在变化之中,其共通之处在于,各种学说都反映了正义与秩序的结合,体现了人类运用法律创设正义社会秩序的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理性 神的理性 人的理性 实践理性
原文传递
探索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基准制度
3
作者 王天玉 《中国工运》 2023年第9期39-41,共3页
当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与薪酬水平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关网约车司机工作时间过长、平台抽成比例过高、外卖骑手配送时间过严等热点事件频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底层架构,确立平台与从业者之间在劳... 当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与薪酬水平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关网约车司机工作时间过长、平台抽成比例过高、外卖骑手配送时间过严等热点事件频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底层架构,确立平台与从业者之间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等劳动条件方面的权利义务结构,形成合理且可持续的利益分配模式,建立劳动权益保障的底线。从建构劳动基准制度出发,完善相关强制性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基准制度 强制性法律规范 劳动报酬 劳动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 热点事件 配送时间
原文传递
超越“劳动二分法”:平台用工法律调整的基本立场 被引量:61
4
作者 王天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6-82,共17页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劳动关系 类雇员 从属性
下载PDF
叶静漪、林嘉、黎建飞、娄宇、沈建峰、钱叶芳、王天玉、佟丽华、李广德:关于劳动法法典化的讨论
5
作者 叶静漪 林嘉 +6 位作者 黎建飞 娄宇 沈建峰 钱叶芳 王天玉 佟丽华 李广德 《民主与法制》 2022年第5期46-54,共9页
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劳动法》。此后,我国又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现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和其他法律为主体,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 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劳动法》。此后,我国又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现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和其他法律为主体,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和国际公约等为辅助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劳动形式不断改变,催生出了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居家办公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使得传统劳动主体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是否需要编纂劳动法典、如何编纂劳动法典,成为当前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为此,本期争鸣栏目邀请叶静漪、黎建飞、娄宇、沈建峰、王天玉等专家发表意见,并选取林嘉、钱叶芳、佟丽华、李广德等专家已发表文章的观点,对劳动法法典化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规章 劳动法典 《劳动法》 法典化 黎建飞 法律制度体系 地方性法规 灵活就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