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1 位作者 于法稳 刘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宾 于法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3,共6页
文章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 文章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且协调性差,整体处在初级耦合协调区间;在空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由东至西逐渐衰减,且省际差距有增加趋势,东部省(市)为良好耦合协调,中部多数省(市)为初级或中级耦合协调,部分西部地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200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2016年除上海、江苏、浙江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外,其余省(市)均为城镇化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新型生态农业:内涵特征、体系阐释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生态农业 内涵特征 体系阐释 实践向度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重点领域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王广梁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时代价值,从环境状况、认知水平、支撑能力及保障体系4个方面,剖析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5个重点领域,即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绿色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人才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并系统提出实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县域生态治理 重点领域
下载PDF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历史脉络、理论梳理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0,27,共9页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推动了中国生态经济的研究及学科建设。可以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4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生态平衡理论阶段(1981—1983年)、生态经济协调理论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发展理论阶段(1992—2000年)以及绿色发展理论阶段(2001年至今)。同时,在对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平衡 生态经济协调 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8,23,共6页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生态补偿 政策
下载PDF
中国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理论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补偿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土壤健康: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根本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法稳 代明慧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生态产品消费也日益成为新时尚、新趋势。生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核心之一是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生态产品消费也日益成为新时尚、新趋势。生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核心之一是耕地土壤健康。土壤健康的内涵特征体现在土壤微生态系统充满活力、富有营养、具有韧性和功能完善等方面。实现土壤健康需要全面提升全社会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全面开展土壤健康状况的摸底普查、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及有效性以及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普查评价、依靠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寻找实现土壤健康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生态农产品 供给能力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康洁 于法稳 李福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5,共14页
新时代,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三化”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乡村生态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建立相关指标... 新时代,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三化”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乡村生态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及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9年中国省域“三化”综合评价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的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系统性差异。②“三化”耦合协调度不高,其均值保持勉强协调型,但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分布特征,初级协调型省份数量从3个增加至11个。③“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和空间聚集特征,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冷热点区则具有聚合式面状分布和迁跃性特征。④“三化”耦合协调程度主要受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财政支出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显著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此,提出坚持分类施策,逐步缩小“三化”地区差异和系统差异;加强跨区域协作,提升“三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注重多源驱动,增强协调发展动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农业产业化 乡村生态化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低碳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玉雨 于法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法、最新行动和取得成效,据此,结合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研究表明:1)较之于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2020年中国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上与其相近,但中国的单位GDP排放量[44.52 t∙(106$)^(−1)]远低于印度[278.11 t∙(106$)^(−1)];较之于同作为人口大国的美国,中国在排放总量方面较高,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0.46 t∙cap.−1)明显低于美国(1.15 t∙cap.^(−1))。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自身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科学合理地展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规划。2)美国主要在法律法规完善、财政税收和减排补贴、清洁能源开发及推广、碳排放权和碳汇市场交易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其2020年人均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下降19.58%;欧盟的先进做法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支持和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03%;日本主要在可再生能源推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粮食生产保障和气候适应等方面展开行动,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17%。3)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旨在保障粮食供给、减少温室效应和实现生态价值。据此,提出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和绿色金融支持、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5个方面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低碳发展 农业温室气体 国际经验 中国策略
下载PDF
水环境价值内涵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锦秀 徐嵩龄 廖文根 《中国水利》 2003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水环境 水资源 水质 价值观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医生态农业的要素特征、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法稳 郝信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0,共7页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选择。文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对其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战略层面、技术...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选择。文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对其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战略层面、技术层面、资源层面分析了中医生态农业的要素特征;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水土资源质量、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四个方面,阐述了发展中医生态农业的必然性;分析了中医生态农业发展在理念、技术、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困境所在,据此提出了推动中医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生态农业 要素特征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法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F0002,共11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存在着生态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存在着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理念引领行动尚需强化、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支撑保障体系仍待完善等关键问题。为此,应精准识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目标,即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重点领域,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及生态建设;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支撑体系,即科技创新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以及资金投入体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保障体系,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法律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研究
14
作者 包晓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实施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状况,一些地区在化肥和农药减量、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农业...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实施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状况,一些地区在化肥和农药减量、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区域生态补偿实践。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完善种植业生态补偿法规,设立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基金,构建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体系,科学核算种植业生态价值和生态补偿标准,多渠道融合种植业生态补偿资金、加强种植业生态补偿监管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种植业 农产品主产区 面源污染防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康洁 于法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5,共12页
“双碳”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尤为迫切。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法,基于对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及原则的分析,剖析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并进一步从生产、产业、经营和政策四大体系层... “双碳”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尤为迫切。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法,基于对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及原则的分析,剖析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并进一步从生产、产业、经营和政策四大体系层面系统梳理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基础理论、指标测度、发展现状以及生产体系、支持政策等方面,而对“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外延、体系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未来“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应注重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内涵,全面阐述“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健全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视角诊断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对标“双碳”目标研判未来发展重点,特别是探索多维度创新方向,深度融入数字赋能、主体培育、市场引导、组织引领等创新要素,从四大体系方面加快“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创新的探究,以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农业绿色发展 全产业链 体系创新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主体参与路径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鸣鸣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6-203,共8页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多元主体参与 农民主体 社会资本 河南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双碳”目标的哲学基础、生态蕴意与实践推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珊 于法稳 刘月清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2-155,共14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多、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高碳排放。改善气候危机,关键在于革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探求新的生态实践。“双碳”目标...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多、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高碳排放。改善气候危机,关键在于革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探求新的生态实践。“双碳”目标基于马克思唯物主义深厚哲学基础之上,能够重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蕴含着生态效用观、生态制度观、生态创新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法治观五大维度的生态实践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因此,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将生态实践智慧内化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实践主体的现实力量,在实践向度上实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双碳”目标 哲学基础 生态蕴意 实践推进
下载PDF
化肥“零增长”政策会影响粮食安全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RD检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珊 于法稳 代明慧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3,共12页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4—2021年的面板数据,将2015年化肥“零增长”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实证检验化肥“零增长”政策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此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断点回归结果表明:...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4—2021年的面板数据,将2015年化肥“零增长”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实证检验化肥“零增长”政策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此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断点回归结果表明:化肥“零增长”政策可显著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同时对粮食产量和3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化肥“零增长”政策对粮食产量的促进效应源于化肥利用效率的提高,粮食主产区内高度集中且呈规模化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能够催生粮食增产的规模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化肥“零增长”政策冲击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和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均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降低。粮食主产区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甚至提高,进而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由此表明,进一步实施化肥“零增长”政策,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更好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零增长”政策 粮食安全 准自然实验 断点回归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鑫 于法稳 胡晓燕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35,共16页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累积性、变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理论思维滞后导致整治实践陷入误区,主体责任缺位造成整治内生动力不足,行为能力有限导致整治效果欠佳,服务供给不足造成整治问题解决滞后等。为此,本文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行为能力和提升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出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保督察 县域 生态环境整治
原文传递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于法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推动精准扶贫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正确认识贫困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战略 绿色发展 顶层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