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
1
作者 汪盈(执笔/绘) 董新林(执笔/拍摄) +9 位作者 岳天懿 陈泽宇 左利军 王岩(绘) 王亚琪(绘) 于忠昌(拍摄) 张林(拍摄) 张晓强(拍摄) 皮鹏飞(绘) 兰晓旭(绘)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0,I0001,I0002,51-76,F0002,共33页
辽上京是辽代五京中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图一)。自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 辽上京是辽代五京中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图一)。自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工作,紧密围绕辽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学术目标,通过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首次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四至范围和形制规模[1],从考古学上证实了皇城和宫城的朝向为东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巴林左旗 辽上京 皇城 建筑基址 南向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红山文化聚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祥 刘江涛 +3 位作者 栗媛秋 贾笑冰 田彦国 王泽 《考古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3-528,I0001-I0010,共56页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东南部,地处大凌河支流牡牛河上游左岸,东南距兴隆洼遗址约13公里(图一)。1982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敖汉旗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98年春,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与测绘...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东南部,地处大凌河支流牡牛河上游左岸,东南距兴隆洼遗址约13公里(图一)。1982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敖汉旗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98年春,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与测绘(1)。兴隆沟遗址包括三个地点,第一地点位于兴隆沟村西南约1公里的坡地上,现存面积约4.8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兴隆洼文化中期的大型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沟遗址 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 文物普查 内蒙古赤峰 内蒙古敖汉旗 聚落
原文传递
追根“粟”源8000年 探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祥 马立华 +1 位作者 张昀竹 刘雅 《中国民族》 2023年第1期93-98,共6页
“历史悠久,潜力无穷。”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旨在强调进一步认识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以及小米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以促进可持续种植和消费。在中国,地处燕山山脉东段... “历史悠久,潜力无穷。”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旨在强调进一步认识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以及小米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以促进可持续种植和消费。在中国,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虽说这里十年九旱,但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并且土壤中含有丰富均衡的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是公认的蒙东辽西地区最适宜优质粟黍生长的黄金地带,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农业系统——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旱作农业 潜力无穷 敖汉 小米 科尔沁沙地 联合国大会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盈 董新林 +3 位作者 陈永志 曹建恩 左利军 肖淮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图一)。城址南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上京 宫城南门 东向 轴线布局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新林 陈永志 +4 位作者 汪盈 肖淮雁 岳够明 马东旗 左利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紧邻现代城镇。上京城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西山坡是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和全城的制高点。山坡上有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群,其中北组有三座圆台形建筑基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紧邻现代城镇。上京城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西山坡是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和全城的制高点。山坡上有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群,其中北组有三座圆台形建筑基址,地面保存较高,曾屡遭盗掘破坏。中间基址位于北组的轴线上,规模最大,编号为一号建筑基址(YTl)。南、北两座基址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上京城址 佛寺遗址 辽代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考古发掘的新收获 被引量:7
6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康立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共4页
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的陵寝之地,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祖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东南约2.5公里处为其奉陵邑祖州城。祖陵坐落于一个口袋形山谷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 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的陵寝之地,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祖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东南约2.5公里处为其奉陵邑祖州城。祖陵坐落于一个口袋形山谷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的东南方向有一狭窄的山口,现存陵门基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祖陵 一号陪葬墓 龟趺山建筑基址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8
7
作者 杨虎 朱延平 +1 位作者 孔昭宸 杜乃秋 《考古》 1985年第10期865-874,961-962,共12页
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和我队,于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在兴隆洼遗址上散布一种厚胎夹砂陶罐,及陶钵等残片,其上饰有压印复合纹饰,不同于已知考古文化的同类陶器。该遗址面积较大,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 陶器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考古文化 纹饰 文化馆
原文传递
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 被引量:81
8
作者 刘国祥 贾笑冰 +2 位作者 赵明辉 田广林 邵国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i001,i002,共8页
In 2002- 2003, the First Inner Mongolian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carried out two seasons of excavation on the Xinglonggou site. The work resulted in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first locality as a large-sized settl... In 2002- 2003, the First Inner Mongolian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carried out two seasons of excavation on the Xinglonggou site. The work resulted in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first locality as a large-sized settlement of the middle Xinglongwa culture (8000-7500 BP). The significant findings in dwelling form, settlement layout, burial custom, primitive religion, economic 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represent a new type in the Xinglongwa culture. The second locality is left over from a small-sized ditch-surrounded settlement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5500-5000 BP). Its discovery made up the gap of late Hongshan Culture sites in the prehistoric data. The third locality remains of a small-sized ditch-surrounded settlement of the Lower Xiajiadian culture (4000-3500BP), which offers new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civilizing course and early state form of the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The excavation of the Xinglonggou site will forcefully promote the deep-going study of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exert active influence upon the research on Sino-Japanese cultural relations in prehistoric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兴隆沟遗址 红山文化 玉文化 丧葬习俗
原文传递
内蒙古海拉尔市团结遗址的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乌恩 刘国祥 +1 位作者 赵越 赵玉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7,T002-T003,共17页
The Tuanjie site lies on a stretch of flat land about 150m east of Tuanjie village, Haketownship, Hailar city, Hulun Buir league, Inner Mongolia, 20km east of Hailar city proper, and 2kinsouth of the Hailar River. It ... The Tuanjie site lies on a stretch of flat land about 150m east of Tuanjie village, Haketownship, Hailar city, Hulun Buir league, Inner Mongolia, 20km east of Hailar city proper, and 2kinsouth of the Hailar River. It was surveyed in October, 1999, by the Inner Mongolian ArchaeologicalTeam, IA, CAS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Hulun Buir League Nationality Museum, which resulted in thecollection of more than 170 stone, jade, pottery, bone and tooth objects. The stone tools are the most,numbering 151, largely made by pressure flaking and partly by chipping and polishing. The stone arrowheads and blades are neatly shaped and exquisitely retouched,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microlith-making technology in the Hulun Buir steppe. The jades total 7, belong to the types of axe,adze, bi disc, ring, bead, etc., and form the group largest in number among the Neolithic jade localitiesknown so far in the Hulun Buir steppe. The pottery vessels are mainly jars and bo bowls made by buildingclay rings and mostly decorated with various designs on the surface. The painted ware bears black-on-redpatterns with triangles and narrow zigzags as the main motif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Neolithic paintedpottery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Hulun Buir steppe, and the site is the northmost among the localities ofNeolithic painted pottery recorded so far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related remains such as theAng' angxi, Xishuiquan and Xiduanliangshan sites shows that the Tuanjie site dates from about 6000-5500BP. Thus the discovery makes up the gap of that period in the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the Hulun Buirstep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海拉尔市 团结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遗物 形制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一号陪葬墓 被引量:16
10
作者 董新林 汪盈 +13 位作者 王巍 塔拉 康立君 张林 巴特尔 于忠昌 张晓强 王岩 陈小云 刘方 任红 夏连林 张亚斌 张鹿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共21页
2007年发掘的辽祖陵一号陪葬墓为大型砖筑类屋式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前甬道、中室、左耳室、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虽经多次盗扰,仍发现部分等级较高的随葬品和墓志残片等。墓葬年代为辽代早期偏晚。据现有资料推测,墓主很可... 2007年发掘的辽祖陵一号陪葬墓为大型砖筑类屋式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前甬道、中室、左耳室、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虽经多次盗扰,仍发现部分等级较高的随葬品和墓志残片等。墓葬年代为辽代早期偏晚。据现有资料推测,墓主很可能是辽太祖第三子耶律李胡。该墓的发掘对研究辽代陵寝制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巴林左旗 辽祖陵 一号陪葬墓 耶律李胡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 被引量:112
11
作者 杨虎 朱延平 《考古》 1987年第6期481-506,577-580,共30页
小山遗址(即兴隆洼Ⅳ号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边缘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1.3公里(直线距离,下同)。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1984年建旗文物管理所)和我队在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这处遗址,次年我队作过复查(图一)先后... 小山遗址(即兴隆洼Ⅳ号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边缘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1.3公里(直线距离,下同)。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1984年建旗文物管理所)和我队在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这处遗址,次年我队作过复查(图一)先后采集到一些压印几何纹和竖压横排短"之"字形线纹陶片,压削石器的石核、窄石片,以及磨制石斧和耜等。以前虽然在教来河中游、西拉木伦河中游及老哈河中游等地,采集过这类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纹 内蒙古敖汉旗 文化遗址 陶器 纹饰 文物考古 红山文化 磨光 石器 字形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宫城东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盈 董新林 +14 位作者 陈永志 左利军 张敏 牛莉 韩利杰 肖淮雁 张林 王岩 于忠昌 张晓强 陈小云 汪盈 李淼 刘方 叶晓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7,共25页
2015年7~10月,辽上京考古队发掘了辽上京宫城东门遗址,发现宫城墙、夯土台基、慢道等遗迹,出土了一批辽代及其以后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器。宫城东门是一座"分心槽"布局的殿堂式城门,与其他过洞式城门不同,是研究辽代建筑技术... 2015年7~10月,辽上京考古队发掘了辽上京宫城东门遗址,发现宫城墙、夯土台基、慢道等遗迹,出土了一批辽代及其以后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器。宫城东门是一座"分心槽"布局的殿堂式城门,与其他过洞式城门不同,是研究辽代建筑技术、辽代都城城门制度、辽代都城的朝向布局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巴林左旗 辽上京 宫城东门遗址 分心槽布局 辽金时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杨虎 刘国祥 邵国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0-48,共19页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沟村西南约1公里的山坡上(图一)。遗址所处坡地西高东低,西侧环绕有起伏的山丘,南北两侧有多道自然冲沟,现为高低不一的岗地,东侧地势比较低平、开阔。
关键词 内蒙古 兴隆沟 兴隆洼文化聚落遗址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 被引量:20
14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1 位作者 康立君 肖淮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53,I0015-I0016,共10页
2003年以来,对辽代祖陵陵园及其附近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陵园内的一号陪葬墓、陵外"太祖纪功碑楼"基址、陵园内"甲组建筑基址"等进行了发掘。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填补了辽代早期陵寝制度... 2003年以来,对辽代祖陵陵园及其附近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陵园内的一号陪葬墓、陵外"太祖纪功碑楼"基址、陵园内"甲组建筑基址"等进行了发掘。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填补了辽代早期陵寝制度研究的空白,推进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辽代考古学与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代祖陵 陵园布局 陵寝制度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晋祥 朱延平 《考古》 1988年第1期1-6,97,共7页
1982年敖汉旗文物普查时,在旗东南部一些地点采集到以压印几何纹为主要特征的夹砂陶片。其复原器物和其它实物标本,均有别于这一地区已知的考古学文化。赵宝沟村一号遗址(发掘时的编号)是这类遗存中性质单一、面积较大的遗址之一。这一... 1982年敖汉旗文物普查时,在旗东南部一些地点采集到以压印几何纹为主要特征的夹砂陶片。其复原器物和其它实物标本,均有别于这一地区已知的考古学文化。赵宝沟村一号遗址(发掘时的编号)是这类遗存中性质单一、面积较大的遗址之一。这一发现当即引起考古界的重视。苏秉琦先生在观察研究这类遗存的标本后称这种遗存为"赵宝沟类型"。为探索这种遗存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已知考古文化的关系,我队于1986年夏季在赵宝沟村一号遗址进行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几何纹 考古学文化 遗存 发掘 压印 文化内涵 内蒙古敖汉旗 红山文化 考古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辽代壁画墓 被引量:24
16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共12页
浩特花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南部。其中,辽代中期的浩特花1号墓是墓地中最大的一座砖筑壁画墓。壁画有内、外双层,题材主要有侍吏图、杂戏图、散乐图、放牧图、鹰犬图、出行图、厄厨图等。这些内容丰富的壁画,对于研究辽代的历史、文... 浩特花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南部。其中,辽代中期的浩特花1号墓是墓地中最大的一座砖筑壁画墓。壁画有内、外双层,题材主要有侍吏图、杂戏图、散乐图、放牧图、鹰犬图、出行图、厄厨图等。这些内容丰富的壁画,对于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中国美术史等均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代 扎鲁特旗 壁画墓 浩特花墓地 墓葬形制 出土遗物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1 位作者 肖淮雁 康立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始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毁于金兵侵占辽祖陵陵园的天庆十年(1120年)。
关键词 内蒙古 祖陵 黑龙门址 四号建筑基址 辽代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蚌河、老虎山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新伟 邵国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0,共14页
In 2001, a full-coverage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sites of the Xinglongwa, Zhaobaogou, Hongshan and Xiaoheyan cultures in the lower Banghe River and the upper Laohushan River valleys in Aohan Banner, In... In 2001, a full-coverage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sites of the Xinglongwa, Zhaobaogou, Hongshan and Xiaoheyan cultures in the lower Banghe River and the upper Laohushan River valleys in Aoh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The aim of the project wa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ttlernent archaeology, to inquir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two valleys. The data from the lower Banghe River valley show a sharp increase of settlements both in size and in number in the middle Hongshan period. Twenty-three Hongshan sites with a total area of 75.4 ha were found. Moreover, their variety in grade suggests considerable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upper Laohushan River valley, almost no residential sites were recorded except for seven sacrificial sites. This,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the Niuheliang ritual complex, again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exclusive sacred places separated from everyday secular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简报 新石器时代 遗址 河流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龟趺山建筑基址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康立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2,97-98,共12页
200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片。据汉字碑文可知,... 200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片。据汉字碑文可知,碑上刻有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该基址为"辽太祖纪功碑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代祖陵陵园 龟趺山建筑基址 太祖纪功碑楼
原文传递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宫城建筑基址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盈 董新林 +4 位作者 曹建恩 左利军 汪盈(拍摄) 张林(拍摄) 张晓强(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54,I0002,55-72,共22页
辽上京是辽代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图一)。城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自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自治区文... 辽上京是辽代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图一)。城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自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开始对辽上京遗址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考古工作。经过9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巴林左旗 辽上京 宫城 建筑基址 辽金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