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与农业考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相龙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3-25,共13页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传入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我国农业起源、传播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本文从粟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粟混作区早期农业发展状况、麦作农业...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传入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我国农业起源、传播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本文从粟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粟混作区早期农业发展状况、麦作农业的东渐与早期发展、特定族群生业经济的转变、动物驯养与家畜饲养方式等六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三 氮十五 农业考古 谷物栽培 家畜饲养
下载PDF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齐乌云 梁中合 +4 位作者 高立兵 贾笑冰 王树芝 王金霞 赵志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0-588,共9页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遗址的聚落考古调查、遗址动植物遗存的浮选、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和遗址文化层的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以农业经济为主,尤以粟、黍、水稻等农...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遗址的聚落考古调查、遗址动植物遗存的浮选、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和遗址文化层的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以农业经济为主,尤以粟、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其中人骨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晚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富有者的饮食以大米等C3植物为主,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以小米等C4植物为主。借助G IS,SPSS软件所建立的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表明,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地貌、水文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坡度越大,遗址存在的概率越小;遗址距离大河流越远,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越小,遗址存在的概率越大;遗址距离中等河流的垂直距离、小河流的水平垂直距离越大,人类不便于利用水资源,遗址存在的概率就越小。区域地质地貌考察及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古气候有温和偏湿—温凉偏湿—冷凉干旱—温凉偏湿的变化过程。古植被主要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但存在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来回摆动的情况。暖湿时期人类居住海拔较高,冷干时期人类聚落也随水从高处往低处迁移。大汶口文化晚期及龙山早期阶段的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龙山文化晚期及岳石文化初期出现的冷干气候事件有可能对龙山文化的结束和岳石文化发展进入一个低谷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沭河上游 史前文化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齐乌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及春秋战国时期2块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锶、钡、钙等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揭示当时人...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及春秋战国时期2块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锶、钡、钙等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揭示当时人的食物到底以C3植物、C4植物、食草动物、海产资源的哪个为主这一问题,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能够在同位素分析所分类的大类型中,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动植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人骨 同位素分析 微量元素分析 食物结构
下载PDF
古居延绿洲汉代至西夏渠系影像特征及绿洲环境变迁 被引量:9
4
作者 蓝利 穆桂金 +2 位作者 齐乌云 相马秀广 村田泰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确定出古居延绿洲渠系分布和引水口的位置以及古渠道线路的走向,发现古居延绿洲主要分布在现代绿洲的东侧,至少有6处引水口分布于距雅布赖、东城圈和马圈城一线西侧的水道上。渠系由西向东进入各垦区,各引水口...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确定出古居延绿洲渠系分布和引水口的位置以及古渠道线路的走向,发现古居延绿洲主要分布在现代绿洲的东侧,至少有6处引水口分布于距雅布赖、东城圈和马圈城一线西侧的水道上。渠系由西向东进入各垦区,各引水口随水道西迁向西延伸。渠系与遗址、古耕地和红柳包间的联系以及^(14)C测年数据表明:多数渠系始建于汉代,以后长期延用,盛于西夏,弃于元末明初;古居延绿洲早期荒漠化始于1300aB.P.;天然水系向西迁移最终导致了古居延绿洲的废弃和完全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渠系 古居延绿洲 环境变迁 额济纳旗
下载PDF
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升 孙周勇 +2 位作者 邵晶 卫雪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一处龙山时代晚期的遗址。该遗址与石峁城址相距不远,同处秃尾河流域。2014年伴随寨峁梁遗址的发掘采集了土样,浮选出了粟、黍、藜、猪毛菜、胡枝子等13种植物种子。浮选结果显示,寨峁梁遗址当时的农...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一处龙山时代晚期的遗址。该遗址与石峁城址相距不远,同处秃尾河流域。2014年伴随寨峁梁遗址的发掘采集了土样,浮选出了粟、黍、藜、猪毛菜、胡枝子等13种植物种子。浮选结果显示,寨峁梁遗址当时的农业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经济,黍的地位略低于粟。其中一些旱地杂草和虫实属植物种子反映出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藜,其可能作为一种补充性的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峁梁遗址 浮选 旱作农业 环境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被引量:3
6
作者 方晶 胡克 +6 位作者 范昌福 商志文 杨永强 齐乌云 王福 裴艳东 王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8,共8页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年,自下而上将礁体发育期间的古环境分为3个带:I带为2 445~2 327cal.aBP,礁体在向上建礁的过程中,海水作用逐渐减弱,潮间带特征愈加明显,为受河流影响较强且较为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II带咸水种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的比例急剧增加;外洋指标种的Coscinodiscus spp.和Actinocyclus spp.急剧下降,表明在约2 327cal.aBP,海岸带砂嘴闭合,形成较为封闭的潟湖内侧潮间带环境,且河流作用减弱导致潟湖的咸度明显增加;III带为2 327~2 287cal.aBP,由封闭的潟湖环境又转向较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潟湖 潮间带 渤海湾
下载PDF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齐乌云 远藤邦彦 +4 位作者 穆桂金 相马秀广 村田泰辅 KazuakiHori 中尾正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58-62,101,共6页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表土花粉的规律后,才能够准确恢复居延海湖心剖面孢粉所反映的植被、气候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下游 表土花粉 环境指示
下载PDF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存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64-71,I0001-I0004,72,共13页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现场 遗迹 遗物 处置措施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家猪起源 被引量:7
9
作者 袁靖 《西部考古》 2006年第1期43-49,共7页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由野猪(Sus Scrofa)经长期驯化演变而成。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自古至今,猪在中国的肉食资源中一直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探讨中国古代家猪的起源自然是中国动物考古界的一个热点课题。...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由野猪(Sus Scrofa)经长期驯化演变而成。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自古至今,猪在中国的肉食资源中一直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探讨中国古代家猪的起源自然是中国动物考古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我们曾经提出中国古代家猪起源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观点。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依然支持磁山遗址出土的家猪属于中国最早的家猪之列的认识。除磁山遗址的资料以外,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动物考古研究,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深化了我们的研究。这里首先提出鉴定家猪的一系列标准,其次公布新的资料,最后,阐述我们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家猪 磁山 中国 起源 动物
原文传递
动物考古学揭密古代人类和动物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靖 《西部考古》 2007年第1期82-95,共14页
一、前言在考古学领域运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对遗迹和遗物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可以揭示遗址的绝对年代、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的生存行为、人类的食物结构等传统考古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用遥感、磁力仪等勘探方法可以确... 一、前言在考古学领域运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对遗迹和遗物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可以揭示遗址的绝对年代、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的生存行为、人类的食物结构等传统考古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用遥感、磁力仪等勘探方法可以确认遗址、遗迹的位置、面积和布局。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考古资料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这些都可以简单称之为'科技考古'的方法。这里首先要解释的是'科技考古'这个词,这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其含义实际上是指在考古学中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开展研究,仔细推敲'科技考古'这个词,似乎有一些含糊之处。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加合适、更加贴切的话之前,暂时用'科技考古'这个叫法也未尝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考古学 方法 科技 人类 学科
原文传递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的清理与仿制复原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存信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6,F0002,F0003,共7页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绿松石镶嵌饰物,经过认真系统地清剔处理,比较完整地将饰物原本的状态展现了出来,并且也搞清楚了饰物的大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饰物总体的形态和不同部位的相互关系以及...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绿松石镶嵌饰物,经过认真系统地清剔处理,比较完整地将饰物原本的状态展现了出来,并且也搞清楚了饰物的大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饰物总体的形态和不同部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纹饰的表现形式,使用替代材料和采取现代工艺合理地进行了仿制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绿松石 镶嵌饰物 仿制复原
原文传递
五谷是什么?
12
作者 赵志军 《中华遗产》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五谷丰登”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我们都知道“谷”是指粮食,但是五谷到底指的是哪五种粮食,恐怕就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
关键词 粮食作物 "五谷丰登" 农作物 大麦 小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