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基本立场
1
作者 殷罡 《亚非纵横》 2006年第2期8-8,共1页
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立场是负责任的。中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最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在此之前,美苏两国已经搭起了核不扩散的框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中国加入核大国的行列。但中国不仅很快加入了核大国的行列,而且还在随... 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立场是负责任的。中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最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在此之前,美苏两国已经搭起了核不扩散的框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中国加入核大国的行列。但中国不仅很快加入了核大国的行列,而且还在随后的年代里保住了核大国的地位。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首次核试验的当天,中国就向全世界做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中国 核武器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 核不扩散 大国 核试验 全世界 承诺 国家
下载PDF
中东地区社会政治思潮发展趋势简析
2
作者 张晓东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0,共2页
中东地区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不容易受外部世界思想的影响。近年来,中东地区社会政治思潮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动。但回顾2008年中东地区发展形势以及内外关系的互动,还是可以看出该地区在社会政治以及政治思潮方面的一些苗头性或倾向性... 中东地区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不容易受外部世界思想的影响。近年来,中东地区社会政治思潮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动。但回顾2008年中东地区发展形势以及内外关系的互动,还是可以看出该地区在社会政治以及政治思潮方面的一些苗头性或倾向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思潮 中东地区 发展趋势 社会风气 外部世界 内外关系 发展形势 倾向性
下载PDF
论沙特影响力: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京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11-19,共9页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影响力 《非斯宣言》 《贝鲁特宣言》
下载PDF
从加沙战乱解读以色列政党政治发展及其未来大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基华 《当代世界》 2012年第12期56-59,共4页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发动r了代号为“云支柱”的军事行动(Pillar of Cloud,西方媒体称其为防御支柱Pillar of Defense),对加沙地带实施军事打击。
关键词 加沙地带 以色列 政党政治 大选 解读 战乱 军事行动 西方媒体
下载PDF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与态势 被引量:1
5
作者 殷罡 《亚非纵横》 2006年第2期1-2,63,共2页
2006年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召开紧急会议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美欧提出的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 2006年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召开紧急会议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美欧提出的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要建造重水试验反应堆,尽早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等。对此,伊朗反应强烈,宣布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以示回应,决定撕毁此前与IAEA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并拒绝允许联合国对其核工厂及浓缩铀设施进行核查,伊核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了加强对伊核问题发展的研究,我编辑部于2006年2月10日召开研讨会,请有关学者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整理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伊朗核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 分类 附加议定书 浓缩铀 国际社会 IAEA 与会人员
下载PDF
巴勒斯坦国:从无人理睬到呼之欲出
6
作者 殷罡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8,22,共3页
2008年5月14日是第一次阿以战争正式爆发60周年纪念日。根据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通过的第181号决议的安排,独立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应该在1948年10月1日之前建立,两个国家应该结成“巴勒斯坦经济联盟”。60年过去了,以色列... 2008年5月14日是第一次阿以战争正式爆发60周年纪念日。根据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通过的第181号决议的安排,独立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应该在1948年10月1日之前建立,两个国家应该结成“巴勒斯坦经济联盟”。60年过去了,以色列早已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强国,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依然没有建立。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回顾,可以发现:巴勒斯坦人的自主斗争和内部统一始终是巴勒斯坦能否实现建国目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勒斯坦人 阿拉伯人 联合国大会 周年纪念 阿以战争 经济联盟 世界影响 历史教训
下载PDF
软实力支撑以色列60年
7
作者 殷罡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5,共3页
2008年是以色列建国60周年。以色列得以生存和强盛,的原因很多,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美国的鼎力支持至关重要,但关键还是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以色列的软实力突出体现在延续千年的民族认同感、毫不松懈的危机感、高度的国民凝聚力,以及严... 2008年是以色列建国60周年。以色列得以生存和强盛,的原因很多,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美国的鼎力支持至关重要,但关键还是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以色列的软实力突出体现在延续千年的民族认同感、毫不松懈的危机感、高度的国民凝聚力,以及严格运作的法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软实力 民族认同感 军事力量 法制体系 危机感 凝聚力
下载PDF
八面玲珑 刚柔并济--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
8
作者 王金岩 《和平与发展》 2013年第6期91-99,123-124,共9页
今年10月10日凌晨,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被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绑架,又在几小时后获释,此事件成为近期中东北非这片热点区域中的焦点。事件凸显利比亚国内派系混战、政府虚弱的困境与窘态。阿里·扎伊丹以其过硬的政治... 今年10月10日凌晨,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被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绑架,又在几小时后获释,此事件成为近期中东北非这片热点区域中的焦点。事件凸显利比亚国内派系混战、政府虚弱的困境与窘态。阿里·扎伊丹以其过硬的政治经历、灵活的手段和兼顾各派的政策主张当选临时政府总理并成功组阁。执政一年来,外交上获国际上多方支持,对内政策赢得民众的好感,就当前而言,唯有扎伊丹能够应对利比亚的乱局。然而,对于现实的利比亚而言,稳定一时易,长治久安难。只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临时政府 阿里·扎伊丹
下载PDF
非洲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桂梅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5-57,共3页
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经历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经济结构单一,且不断遭受外部经济动荡的冲击,成为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大陆。进入新世纪后,非洲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经历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经济结构单一,且不断遭受外部经济动荡的冲击,成为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大陆。进入新世纪后,非洲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非洲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经济 全球经济增长 非洲大陆 自然资源 殖民统治 经济结构 经济动荡 增长势头
原文传递
政治民主化后非洲内政外交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宏明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95-107,共13页
在经历了政治变革最初几年的阵痛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局动荡、社会骚乱和经济衰退之后,随着政治民主化制度性安排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具有“民族性”和“非洲性”的多党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巩固,非洲形势从整体上说逐步趋于好转,政治局势趋于稳... 在经历了政治变革最初几年的阵痛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局动荡、社会骚乱和经济衰退之后,随着政治民主化制度性安排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具有“民族性”和“非洲性”的多党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巩固,非洲形势从整体上说逐步趋于好转,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秩序趋于平和,经济发展渐出低谷,国际地位有所回升。从趋势上看,政治民主化的正效应还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政治民主化 多党民主政体 经济发展 对外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与南非: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立华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68-79,共12页
在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大国的协商与合作日益加强,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治理”全球化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与南非不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领域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两国的关系已经超出双边的意义,而具有更广泛的... 在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大国的协商与合作日益加强,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治理”全球化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与南非不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领域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两国的关系已经超出双边的意义,而具有更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非 战略伙伴关系
原文传递
非洲的脱贫之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春英 丁燚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长期以来 ,贫困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羁绊 ,减轻贫困是 2 1世纪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非洲贫困集中表现为农村贫困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劳动者质量等生产要素以及政局动荡和历史原因分别是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的结构性因素、现实... 长期以来 ,贫困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羁绊 ,减轻贫困是 2 1世纪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非洲贫困集中表现为农村贫困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劳动者质量等生产要素以及政局动荡和历史原因分别是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的结构性因素、现实因素和历史因素。非洲国家把消除贫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紧迫、最基本的任务 ,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和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 ,并采取各种措施 ,努力谱写振兴非洲大陆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生产资料 扶贫工作 劳动力素质 政府职能
原文传递
从“岛民心态”到“岛民文化”--以色列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基华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49,共6页
大流散的悲惨遭遇导致犹太人内心世界以及看待外部世界的"心境"发生了特有变化,2000年来以"岛民心态"和"岛民文化"面对世界。犹太人岛民心态萌发于巴比伦之囚之后开始的大流散,之后的反犹排犹、隔都及巴... 大流散的悲惨遭遇导致犹太人内心世界以及看待外部世界的"心境"发生了特有变化,2000年来以"岛民心态"和"岛民文化"面对世界。犹太人岛民心态萌发于巴比伦之囚之后开始的大流散,之后的反犹排犹、隔都及巴以冲突更使岛民文化得以强化和发展。"岛民文化"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使以色列犹太人既具有极强的民族优越感,同时也兼具极强的自卑感和封闭性。"岛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危机意识,激励以色列民族奋进,对其发展与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岛民文化"同时所具有的极强的封闭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岛民文化"对以色列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民族 岛民心态 岛民文化 反犹排犹
原文传递
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社会应用
14
作者 刘月琴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2-103,共12页
伊斯兰伦理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构成要素。它作为重大的社会财富保持着稳定的社会功能,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在社会应用层面,伊斯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有效作用,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伊斯兰伦理道德立足于社会实践,... 伊斯兰伦理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构成要素。它作为重大的社会财富保持着稳定的社会功能,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在社会应用层面,伊斯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有效作用,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伊斯兰伦理道德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世俗生活,故为世俗生活而制定,它具有神圣性的规范要求,即敬畏安拉,并将这一规范变为道德义务和纲纪,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精神支柱。伊斯兰伦理道德属于稳定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和维护,用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眼光评判人和事物,是穆斯林的主要思维方式,这就使伦理道德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伊斯兰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当今伊斯兰社会依然具有社会现实价值,对塑造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价值观有着很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 伦理道德 规范作用 稳定作用 神学与世俗 结合
原文传递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探析
15
作者 张永蓬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62,共5页
中部非洲由于跨地域特征明显,各国经济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中部非洲国家基础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趋势积极。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贸易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从目前趋势看,该地区国家国内生产总... 中部非洲由于跨地域特征明显,各国经济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中部非洲国家基础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趋势积极。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贸易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从目前趋势看,该地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增长较快,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较有潜力,如果政策措施得当,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中部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前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数年发展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经济 中部非洲 人类发展指数 结构性问题
原文传递
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变化与挑战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国庆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3,共12页
中东变局后,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中东国家发生的政局演变,如埃及局势的反复无常、叙利亚危机的不断升级,以及伊朗核问题的僵持局面,都与以色列的安全密切相关。以色列基本安全因素虽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阿拉伯... 中东变局后,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中东国家发生的政局演变,如埃及局势的反复无常、叙利亚危机的不断升级,以及伊朗核问题的僵持局面,都与以色列的安全密切相关。以色列基本安全因素虽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阿拉伯国家政治的持续动荡,以及蔓延中东的政治伊斯兰势力的兴衰,对以色列与阿拉伯关系的改善带来消极影响,中东全面实现和平的目标显得更为遥远。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邻国的关系发展正在受到许多变化中因素的影响。以色列对伊朗核问题性质的研判以及有可能采取的单方面行动,可能使中东局势火上浇油。以色列长远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周边事态的发展,也与以色列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定位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国际关系 中东变局 以色列安全
原文传递
马达加斯加独立后政治发展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3-48,共6页
自1960年6月26日独立以来,马达加斯加经历了3个共和国时期,从第一共和国的社会民主党和齐腊纳纳的集权统治到第二共和国的福科诺洛纳社会主义政治,再到第三共和国的多党政治,各个时期的政治发展呈现不同特征。政权更迭与政治危机相伴相... 自1960年6月26日独立以来,马达加斯加经历了3个共和国时期,从第一共和国的社会民主党和齐腊纳纳的集权统治到第二共和国的福科诺洛纳社会主义政治,再到第三共和国的多党政治,各个时期的政治发展呈现不同特征。政权更迭与政治危机相伴相生,军队成为解决国家政治危机的决定力量,外部因素对政局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是贯穿独立后各个时期的共同政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政治 马达加斯加 政治发展 军队
原文传递
巴以和平可能要走更长的路
18
作者 王京烈 安维华 +3 位作者 李国富 殷罡 王建 陈沫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2,共9页
3月底以来急剧恶化的巴以局势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介入下于近期出现了暂时的缓和 ,但这种缓和丝毫不能让人对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抱有轻松、乐观的心态 ,因为巴以之间持续了几十年的恩怨与纷争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巴勒斯坦人民... 3月底以来急剧恶化的巴以局势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介入下于近期出现了暂时的缓和 ,但这种缓和丝毫不能让人对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抱有轻松、乐观的心态 ,因为巴以之间持续了几十年的恩怨与纷争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巴勒斯坦人民渴望和平 ,以色列人民也渴望和平 ,全世界人民没有一个不渴望和平 ,可和平离巴以人民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及。这样的局面还会延续多久 ?对近期巴以几近失控的局势演变进行反思 ,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未来事态发展的把握。— 2 0 0 2年 5月 1 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问题 巴以和谈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巴以冲突
原文传递
马达加斯加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
19
作者 王建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3-68,共6页
独立后,马达加斯加外交政策呈现出不同特色:齐腊纳纳时期,推行倾向西方,尤其是与法国保持紧密关系的外交政策;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大部分时间,奉行反帝、反殖、与社会主义国家友好的外交政策;进入第三共和国后,实行全方位外交。实践证... 独立后,马达加斯加外交政策呈现出不同特色:齐腊纳纳时期,推行倾向西方,尤其是与法国保持紧密关系的外交政策;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大部分时间,奉行反帝、反殖、与社会主义国家友好的外交政策;进入第三共和国后,实行全方位外交。实践证明,在冷战思维和东西方对立的国际背景下,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与倾向东方的外交选择都没能促进马达加斯加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且没能从根本上维护好本国利益。唯有实施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方是符合马达加斯加国家利益的外交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达加斯加 外交政策 法国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原文传递
伊拉克走出孤立——各国闯飞“禁飞区”评析
20
作者 唐宝才 吴传华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自 2 0 0 0年 8月俄罗斯带头打破美、英非法在伊拉克设置的“禁飞区”规定之后 ,法国、阿联酋、叙利亚等许多国家的民用客机纷纷飞抵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 ,对伊拉克人民表示声援 ,并呼吁早日解除对伊制裁。各国的“闯飞”行动产生了如... 自 2 0 0 0年 8月俄罗斯带头打破美、英非法在伊拉克设置的“禁飞区”规定之后 ,法国、阿联酋、叙利亚等许多国家的民用客机纷纷飞抵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 ,对伊拉克人民表示声援 ,并呼吁早日解除对伊制裁。各国的“闯飞”行动产生了如下影响 :一是伊人民看到了取消“禁飞区”的希望 ;二是伊政府恢复了两条国内航线 ;三是将为最后解除对伊制裁发挥一定作用 ;四是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软弱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美国 “禁飞区” 霸权主义 国内航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