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危险评估与保护性干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子嘉(综述) 于春华(审校) 黄宇光(审校)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0年第4期276-279,共4页
围术期心脏事件是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修订心脏风险指数及ACC/AHA制定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可协助临床医生评价非心脏手术心脏风险并做出围术期诊治决策。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 围术期心脏事件是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修订心脏风险指数及ACC/AHA制定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可协助临床医生评价非心脏手术心脏风险并做出围术期诊治决策。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可减少高危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术前血管重建治疗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是必要和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脏事件 危险评估
下载PDF
骨癌痛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嘉莹 刘薇 黄宇光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0年第4期297-299,共3页
转移性癌性骨痛(metastatic cancer—induced bonepain、CIBP)的发病率较高,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不清使得传统镇痛疗法效果不佳。现有研究结论提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分为外周因素和中枢因素.肿瘤骨微环境中破骨细胞的持续... 转移性癌性骨痛(metastatic cancer—induced bonepain、CIBP)的发病率较高,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不清使得传统镇痛疗法效果不佳。现有研究结论提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分为外周因素和中枢因素.肿瘤骨微环境中破骨细胞的持续活化、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激活导致的疼痛敏化、肿瘤组织对骨膜的直接压迫浸润、以及脊髓神经生化改变等因素均影响CIBP的发生。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仍为多药联合治疗。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双膦酸盐、谷氨酸抑制剂和NMDA拮抗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癌性骨痛 发病机制 破骨细胞活化 交叉对话
下载PDF
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玉赫(综述) 郭向阳(审校)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7年第5期294-297,共4页
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在术中应用肌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肌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肌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 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在术中应用肌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肌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肌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肌松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