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物理系的人才培养特色 被引量:2
1
作者 俞书勤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简述了化学物理系的建立、学科发展历程、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特点等。并以部分化学物理系毕业生为例,反映化学物理系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特色 化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有关《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崇政 何天敬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9年第4期46-47,共2页
《物理化学》是大专院校众多专业的骨干理论基础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从低年级本科生做起,是《物理化学》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若干问题
下载PDF
表面化学反应体系中非线性问题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辛厚文 侯中怀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综述了表面化学反应体系中若干重要非线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作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表面催化反应体系中的非平衡动力学相变,分形表面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表面反应体系中噪声诱导的时空有序结构及其转变规律,表... 本文综述了表面化学反应体系中若干重要非线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作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表面催化反应体系中的非平衡动力学相变,分形表面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表面反应体系中噪声诱导的时空有序结构及其转变规律,表面反应体系中的随机共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相变 噪声诱导 随机共振 表面化学反应
下载PDF
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辛厚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8-405,共18页
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现象的特性、机理、本质和应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综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线性化学实验室,在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的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阐述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中所提出来的若干重要... 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现象的特性、机理、本质和应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综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线性化学实验室,在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的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阐述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中所提出来的若干重要问题:非均相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内信号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多重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的调制;化学体系中色噪声作用下的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时空随机共振;耦合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双参量随机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噪声 相干振荡 化学体系 螺旋波
下载PDF
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内噪声随机共振 被引量:1
5
作者 龚玉兵 侯中怀 辛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77-1480,M005,共5页
用化学 Langevin方程研究了内噪声对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确定性体系处于定态条件下 ,内噪声可以导致体系振荡 :随着内噪声强度的变化 ,诱导振荡信号的信噪比通过一个极大值 ,表明内噪声随机共振的出现 ;由于内噪... 用化学 Langevin方程研究了内噪声对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确定性体系处于定态条件下 ,内噪声可以导致体系振荡 :随着内噪声强度的变化 ,诱导振荡信号的信噪比通过一个极大值 ,表明内噪声随机共振的出现 ;由于内噪声强度随着系统体积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 ,这一现象也证明了系统尺度共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 化学Langevin方程I内噪声随机共振
下载PDF
介观化学体系中的动力学尺度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侯中怀 辛厚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58,共17页
以生命和表面催化体系为对象,研究了介观化学体系中内涨落对体系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内涨落可以诱导随机振荡,其强度在体系处于最佳尺度时会出现一个甚至多个极大值,并且在耦合体系中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表现为尺度共振效应、尺... 以生命和表面催化体系为对象,研究了介观化学体系中内涨落对体系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内涨落可以诱导随机振荡,其强度在体系处于最佳尺度时会出现一个甚至多个极大值,并且在耦合体系中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表现为尺度共振效应、尺度选择效应和双重尺度效应,揭示了介观化学体系中尺度效应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化学 非线性化学动力学 内涨落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电子贴附解离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
7
作者 田善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电子贴附解离是低能量电子与分子碰撞的重要过程,涉及电子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电子-分子共振态、瞬态负离子分子的解离动力学等基础物理和化学问题.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基于负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的实验研究,进行了阶段... 电子贴附解离是低能量电子与分子碰撞的重要过程,涉及电子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电子-分子共振态、瞬态负离子分子的解离动力学等基础物理和化学问题.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基于负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的实验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电子 电子贴附 共振态 解离动力学 离子速度成像
下载PDF
《物理化学》课下放实验
8
作者 范崇政 刘光明 《教育与现代化》 2000年第3期56-59,共4页
本工作将我校化学院原在三年级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下放到二年级的一个班作开课试点 ,以期提早进行理论素质教育 ,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实践表明 ,此次课程下放试点基本是成功的。文中对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 本工作将我校化学院原在三年级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下放到二年级的一个班作开课试点 ,以期提早进行理论素质教育 ,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实践表明 ,此次课程下放试点基本是成功的。文中对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索 ;对同一个系的两个年级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认为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此外在二年级同学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反馈意见综合情况表明 ,只要课程表安排合理 ,各教学环节连贯 ,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表述能力 ,因材施教 ,这种改革是可行的 ,特别是同学已能从学习中意识到《物理化学》课的重要性和指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校 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制作谈
9
作者 范崇政 《教育与现代化》 2003年第1期22-23,78,共3页
电子教案是更具体化的教学大纲。在多个课堂教授同一门课的情况下 ,采用统一的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有利于统一教学主线和保持相对一致的教学水平 ;有利于专业符号和量纲单位使用的规范化 ;有利于管、教分离 ,统一命题 ;有利于向双语教学过... 电子教案是更具体化的教学大纲。在多个课堂教授同一门课的情况下 ,采用统一的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有利于统一教学主线和保持相对一致的教学水平 ;有利于专业符号和量纲单位使用的规范化 ;有利于管、教分离 ,统一命题 ;有利于向双语教学过渡 ;有利于扩展授课信息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课 教案制作 电子教案 演示实验 高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微秒时间分辨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瑞芳 李东峰 +2 位作者 尹恒 王秀丽 李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9,共7页
工况光谱表征技术是深入理解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工况表征技术都是基于(准)稳态的光谱技术,对发生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瞬态变化过程很难直接进行观测。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分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中引入电压... 工况光谱表征技术是深入理解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工况表征技术都是基于(准)稳态的光谱技术,对发生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瞬态变化过程很难直接进行观测。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分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中引入电压脉冲,并在时间上同步电脉冲信号与光谱信号,实现了时间分辨率高达3μs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系统。利用此光谱系统和方法研究了水合铁等电催化剂的水氧化动力学机理,直接揭示了电催化剂表面水氧化中间物种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形成、转化和反应动力学。微秒时间分辨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促进电催化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和认识,指导新型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工况电化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脉冲 时间分辨
下载PDF
基于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谷胱甘肽检测方法
11
作者 王志文 邝健 +3 位作者 刘傲锟 魏若彤 于璐 田长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4-3045,共12页
目的谷胱甘肽(GSH)是细胞中巯基(―SH)含量最丰富的非蛋白质化合物,在提供还原当量、直接中和有毒反应物质以及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检测组织中的GSH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 目的谷胱甘肽(GSH)是细胞中巯基(―SH)含量最丰富的非蛋白质化合物,在提供还原当量、直接中和有毒反应物质以及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检测组织中的GSH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在GSH检测方面的应用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PR技术的GSH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溶液与K_(2)S_(2)O_(8)溶液混合并在避光条件下反应12~16 h制备ABTS∙^(+)溶液,借助UV-Vis对ABTS∙^(+)溶液进行浓度测定。然后,基于ABTS∙^(+)的EPR信号变化来检测GSH浓度,在此基础上探究最适的反应时间和温度,建立ABTS∙^(+)的EPR信号强度和GSH浓度之间的标准方程。最后,采用计算得到的标准曲线对C57BL/6J小鼠全血的GSH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对GSH的检测范围(50 nmol/L~15μmol/L)分布超过两个数量级,检测限(LOD)低至0.50 nmol/L,检测到的小鼠全血中GSH含量为(10660±706)nmol/g(每克血红蛋白所含GSH纳摩尔数),与文献报道结果((11200±237)nmol/g)接近。此外我们还使用类似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对GSSG的检测方法。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PR技术,使用ABTS∙^(+)快速检测GSH的方法。得益于EPR技术的独特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比色法,本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更宽的线性范围。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血液样品中的检测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全血中GSH的含量,为衡量组织中氧化还原平衡状态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检测 电子顺磁共振 ABTS
下载PDF
聚芳酰胺-多壁碳纳米管混合物固定漆酶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涵 廖铃文 +3 位作者 李明芳 陶骞 康婧 陈艳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17-3224,共8页
以聚芳酰胺-多壁碳纳米管混合物为载体,利用漆酶表面氨基与聚芳酰胺主链端羧基的共价偶联以及碳纳米管与漆酶间的疏水作用,构筑了具有较高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的漆酶修饰电极.并对该固酶修饰电极的固酶量、酶活力、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催化... 以聚芳酰胺-多壁碳纳米管混合物为载体,利用漆酶表面氨基与聚芳酰胺主链端羧基的共价偶联以及碳纳米管与漆酶间的疏水作用,构筑了具有较高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的漆酶修饰电极.并对该固酶修饰电极的固酶量、酶活力、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催化氧还原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对漆酶分子具有亲和力的聚芳酰胺芳环结构及聚芳酰胺端羧基与漆酶表面氨基的共价偶联避免了漆酶的脱落和变性.而碳纳米管与聚芳酰胺的混合使得该三维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并成功地实现了漆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位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荷转移,这一点可由在0.73和0.38V附近观察到漆酶的T1和T2(漆酶的T1,T2铜活性位的形式电位分别为0.78和0.39V(vsNHE))铜活性位的两对氧化还原峰确认.漆酶的担载量为56.0mg·g-1,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漆酶占总担载漆酶量的68%.在pH=4.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上氧气还原的起始电位为0.55V,其对氧气的米氏常数KM为55.8μmo·lL-1,对氧气的检测限为0.57μmo·lL-1.在4℃下保存两个月后能实现直接电荷转移的漆酶量仅下降了14%左右而氧还原超电势提高了约50mV.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有望用作酶基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和电流型氧气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直接电子迁移 氧还原 生物电催化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小波变换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建斌 赵瑞 +4 位作者 张红权 张秀琦 赵小尊 仲红波 张懋森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55-861,共7页
简介了小波变换的原理,综述了从1992年到1998年9月小波变换在化学中的应用.引参考文献65篇.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化学计量学 小波变换 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氧化降解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曾文茹 李疏芬 周允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使用质谱、热分析手段研究了PMMA热解反应 .结果表明 ,在氮气中 ,PMMA -CH =CH2 有两个失重阶段 ,分别对应于主链末端双键引发的断链和主链无规则断链反应 ,转折点的失重率约为 2 6 % .其中 ,第一阶段的失重速率受扩散过程控制 ,平均表... 使用质谱、热分析手段研究了PMMA热解反应 .结果表明 ,在氮气中 ,PMMA -CH =CH2 有两个失重阶段 ,分别对应于主链末端双键引发的断链和主链无规则断链反应 ,转折点的失重率约为 2 6 % .其中 ,第一阶段的失重速率受扩散过程控制 ,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 15 8.5kJ/mol,lnA为 2 7.6 9;第二失重阶段为 1.5级化学反应 ,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 2 14 .79kJ/mol,lnA为 4 0 .4 6 .在空气中 ,PMMA也有两个失重阶段 ,反应机理为 1级化学反应 ,转折点处的失重率约为 70 % .其中在第一失重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 130 .32kJ/mol,lnA为 2 4 .81,在此阶段中 ,过氧化基团的分解反应对PMMA的失重速率有重要影响 ;在空气中第二失重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 78.2 5kJ/mol,lnA为 1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热氧化降解 化学动力学 PMMA 有氧热解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5
作者 肖建平 范崇政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4-101,共8页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材料制备、化学反应及相转移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超临界萃取和反应装置。对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材料制备 相转移催化 应用 化学反应
下载PDF
遗传算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蔡文生 邵学广 +1 位作者 赵贵文 张懋森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群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高效优化方法。本文综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发展现状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分析化学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吸收系数与尺寸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社松 陈东明 +1 位作者 何天敬 刘凡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63-669,共7页
利用有效质量近似,考虑有限深势阱,对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吸收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模型.在强限制区,随着半导体纳米晶尺寸的减小,势阶壁对电子一空穴对的相对运动的限制作用大大地增强了光吸收振子强度,对激子的质... 利用有效质量近似,考虑有限深势阱,对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吸收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模型.在强限制区,随着半导体纳米晶尺寸的减小,势阶壁对电子一空穴对的相对运动的限制作用大大地增强了光吸收振子强度,对激子的质心运动的限制作用缓慢地增加了吸收振子强度,而跃迁频率的变化减小了吸收振子强度,这三者的总体贡献导致了光吸收系数的大大增强;在弱限制区,单位体积的光吸收振子强度趋于一个常数,这与著名的巨振子强度理论是一致的.用该模型计算的和用反尺寸立方关系模型计算的吸收系数同实验进行比较,其结果更与实验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晶 EMA理论 有限泞势阱 光吸收系数
下载PDF
阻燃剂科学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志勇 胡源 +1 位作者 吴勇 汪礼苗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1-35,共5页
较系统地评价了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其优缺点,侧重介绍了近年来较发达国家阻燃剂的最新产品,以及它们的性能和用途,综述了国内外阻燃剂工业现状,对阻燃科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阻燃剂 进展
下载PDF
耦合生物细胞体系中噪声诱导钙信号的传递和增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红英 侯中怀 辛厚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研究了耦合细胞体系中钙振荡的动力学行为,发现体系的一端受到噪声扰动时,能够产生噪声诱导的钙振荡信号,这种信号在沿着耦合体系有效传递的同时,信号本身也能显著增强,并且在体系的另一端能够得到一个规则的信号.分别讨论了耦合强度、... 研究了耦合细胞体系中钙振荡的动力学行为,发现体系的一端受到噪声扰动时,能够产生噪声诱导的钙振荡信号,这种信号在沿着耦合体系有效传递的同时,信号本身也能显著增强,并且在体系的另一端能够得到一个规则的信号.分别讨论了耦合强度、噪声强度和耦合方式对信号传递的影响,发现存在合适的耦合强度和噪声强度更有利于钙信号的传递和增强,与以往不同的是,还分别从信号和噪声背景两方面给出了定性的解释;同时发现单向耦合比双向耦合更有利于信号的传递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体系 耦合 噪声 信号传递
下载PDF
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全新 袁丽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5,共9页
综述了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和生物油)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质制氢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快速裂解、超临界水气化和催化裂解/气化。生物质气化得到氢气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工艺流程简单,但气化效率低;生物质快速裂解除产生氢气混合气体... 综述了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和生物油)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质制氢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快速裂解、超临界水气化和催化裂解/气化。生物质气化得到氢气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工艺流程简单,但气化效率低;生物质快速裂解除产生氢气混合气体外,主要得到较多的液相产物即生物油,生物油可催化重整制氢,还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学品;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气体是主要产物,但温度和压力高,对设备要求苛刻;催化裂解/气化可得到富氢气体,但产生很多成分复杂的焦油。针对生物油重整过程中温度高、催化剂失活严重等问题,最近开发了电催化水蒸气重整生物油制氢的装置及方法。与非电催化重整相比,电催化重整在400~600℃就能得到很高的氢产率和碳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生物质 生物油 气化 热裂解 催化重整 制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