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对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以及对PI3K/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娟娟 赵斌 刘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检测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对高表达ErbB2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分析抗体对细胞膜上ErbB2分布以及对细胞PI3K/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chA21的抑癌机制。方法采用MTT检测chA21对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对高表达ErbB2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分析抗体对细胞膜上ErbB2分布以及对细胞PI3K/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chA21的抑癌机制。方法采用MTT检测chA21对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hA21处理后细胞膜上ErbB2抗原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抗体作用后对细胞PI3K/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结果chA21可抑制SKBR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抗体作用后可下调细胞膜上ErbB2含量,并不同程度下调细胞的PI3K/Akt和Erk1/2的活化水平。结论chA21可抑制SKBR3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下调细胞膜上ErbB2分布而减少其介导的PI3K/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KBR3 ERBB2 嵌合抗体 PI3K/AKT ERK1/2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铜皮石斛水提液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英)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洁 李祥 +1 位作者 鲁润龙 刘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铜皮石斛水提液的抗癌活性及其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MTT方法检测铜皮石斛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印迹免疫法观察它诱导的HL-60细胞的凋亡模式。... 目的:探讨铜皮石斛水提液的抗癌活性及其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MTT方法检测铜皮石斛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印迹免疫法观察它诱导的HL-60细胞的凋亡模式。结果:HL-60细胞在铜皮石斛水提液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凝聚,并出现凋亡小体。铜皮石斛水提液(内含干药6.25mg/ml)作用24~72h,细胞DNA裂解片段呈现典型的梯度条带。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在药物(6.25mg/ml)作用6~12h时增高,24h后开始下降。结论:铜皮石斛的抗癌活性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皮石斛水提液 细胞凋亡 白血病 HL-60细胞
下载PDF
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5-908,共4页
以单克隆抗体研究为例,从一个侧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及药物研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先后研制过多种单克隆抗体.其中,用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胶,成功地应用于干扰素的工业生产,解决了国内干扰素生产中... 以单克隆抗体研究为例,从一个侧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及药物研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先后研制过多种单克隆抗体.其中,用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胶,成功地应用于干扰素的工业生产,解决了国内干扰素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依此技术成立了安徽省第一家具有自主研发生物技术药物产品的生物技术公司;肿瘤抗原p185erbB-2/HER-2单克隆抗体有一种已被开发成肿瘤蛋白免疫组化诊断试剂,于2004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现已转化为产品,另一种同类单抗正在用于抗体治疗药物的研发.此外,基于蛇毒抗栓组分的研究成果,与香港兆峰集团合资成立了兆峰科大药业公司,研发的蛇毒溶栓素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今后更多的研发成果将在生物技术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干扰素 HER2 抗体药物 研发
下载PDF
细胞动粒蛋白Hec1启动子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李良维 刘兢 +1 位作者 姚雪彪 程联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9-875,共7页
细胞的分裂是一个严格调控,高度有序的过程.为了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匀、准确地传递给两个子细胞,细胞在分裂中后期受到纺锤体检验点的严格监控.Hec1定位于动粒,是纺锤体检验点调控的关键蛋白之一,它通过螺旋-螺旋结构域与其他动粒蛋白... 细胞的分裂是一个严格调控,高度有序的过程.为了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匀、准确地传递给两个子细胞,细胞在分裂中后期受到纺锤体检验点的严格监控.Hec1定位于动粒,是纺锤体检验点调控的关键蛋白之一,它通过螺旋-螺旋结构域与其他动粒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姐妹染色体的精确分离.为研究Hec1转录水平的调控机理,采用BLAST工具,从GenBank中搜索到了人Hec1基因上游的序列,并利用在线工具http://mbs.cbrc.jp/research/db/TFSEARCH.html提供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搜索引擎,对其5′启动子调节区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Hec1基因上游-200~-1序列内,存在E2F、ATF4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转录因子调控元件.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取HeLa细胞基因组DNA,用PCR方法克隆了Hec1基因启动子,并构建了多个含启动子不同区段的pGL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的结果表明,-70~-63以及-155~-144之间的启动子区对维持荧光素酶活性最为关键.凝胶迁移实验证明,这两个区段分别能够和转录因子CREB以及ATF4结合.随后,采用野生型的以及含有133位磷酸化位点突变的CREB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Hec1的表达水平分别出现明显上升和下降.该结果表明,Hec1表达的调控是通过CREB的活化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l 动粒 启动子 活化转录因子4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微梁传感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被引量:8
5
作者 薛长国 李凯 +4 位作者 朱娟娟 张青川 刘红 伍小平 刘兢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7-412,共6页
利用微梁传感器(MicroCantilever Sensor,MCS)对抗原抗体的反应进行检测。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将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修饰到微悬臂梁的单侧镀金表面后,应用光杠杆原理监测在加入GST抗体的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实... 利用微梁传感器(MicroCantilever Sensor,MCS)对抗原抗体的反应进行检测。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将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修饰到微悬臂梁的单侧镀金表面后,应用光杠杆原理监测在加入GST抗体的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实时弯曲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抗原抗体活性由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得到了确认。结果表明:a.微悬臂梁传感技术可以对抗原抗体的结合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b.为研究生物大分子间微观层次上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生物传感器 抗原抗体 表面应力
下载PDF
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聚集现象的鉴定和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娟娟 荣子烨 +1 位作者 江冰 刘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18-1923,共6页
聚集现象是目前基因重组抗体面临的挑战之一。采用高效排阻色谱(HPSEC)、动态光散射(DLS)、SDS-PAGE和间接ELISA鉴定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聚集的形式和性质,并比较温度和添加剂对抗体聚集程度、抗原结合活性的影响,用圆二色谱(CD)检测... 聚集现象是目前基因重组抗体面临的挑战之一。采用高效排阻色谱(HPSEC)、动态光散射(DLS)、SDS-PAGE和间接ELISA鉴定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聚集的形式和性质,并比较温度和添加剂对抗体聚集程度、抗原结合活性的影响,用圆二色谱(CD)检测不同聚集条件下蛋白构象的变化,最后将抗体酶解分离分析聚集的部位。结果表明:chA21在溶液中可形成二聚和更高形式的聚集,聚集体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并仍保留抗原结合活性,聚集程度和活性受温度和添加剂影响,而蛋白质的构象相对稳定,抗体可变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引起聚集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抗体聚集现象的分析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抗体保存条件,并为今后抗体进一步改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体 聚集 动态光散射 圆二色谱
下载PDF
富含二硫键的膜蛋白p185胞外区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和性质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良维 刘海波 +3 位作者 胡思怡 梁顿 程联胜 刘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0-596,共7页
Her2/c_erbB_2基因(其产物为膜蛋白p185)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家族的一员,在约30%的乳腺癌中发现了其过量表达。为了鉴定抗p185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采用PCR的方法从含Her2/c_erbB_2基因的pBabe/erb... Her2/c_erbB_2基因(其产物为膜蛋白p185)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家族的一员,在约30%的乳腺癌中发现了其过量表达。为了鉴定抗p185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采用PCR的方法从含Her2/c_erbB_2基因的pBabe/erbB_2质粒中扩增了p185胞外区的富含二硫键的第一、二结构域和第四个结构域。产物克隆到pGEX/4T_1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B(DE3)pLysS菌株,用低浓度IPTG进行低温过夜诱导后将菌体压力破碎,SDS_PAGE检测表达上清,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有GST的目的蛋白。经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可溶性表达产物具有完全的抗体结合活性,且当用凝血酶把GST切掉后该活性仍然保留。p185胞外区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将为二硫键富含类蛋白的表达提供参考;并为将来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的抗p185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鉴定,以及为EGFR家族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85胞外区 融合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