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介入联合靶向治疗
1
作者 吕维富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由于HCC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在确诊时即属中晚期,只有20%~30%的患者有外科手术指征[2],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探索中晚期HCC有效的治疗方法意...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由于HCC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在确诊时即属中晚期,只有20%~30%的患者有外科手术指征[2],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探索中晚期HCC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受到普遍认同.自2007年索拉非尼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首个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物上市以来,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临床数据表明,介入联合靶向治疗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协同增效的目的,本文就相关问题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多期CT增强扫描对术后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杰 吕维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究并验证多期CT检查对肝细胞癌(HCC)根治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术前CT评估的128例可手术HCC患者的数据。随访数据来自医院病历。截止2019年4月的随访数据用于回顾性分析术前多相CT对可... 目的探究并验证多期CT检查对肝细胞癌(HCC)根治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术前CT评估的128例可手术HCC患者的数据。随访数据来自医院病历。截止2019年4月的随访数据用于回顾性分析术前多相CT对可能影响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及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术前临床资料及CT增强影像特征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随访期间,128例患者中38例(29.7%)术后HCC复发。微血管浸润(MVI)与HCC复发相关(P<0.01)。尽管术后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在44例MVI患者中,有22例在手术切除后复发。MVI的存在可以预测术后复发,敏感性为57.9%,特异性为75.6%,准确率为70.3%。在84例无MVI的肿瘤中,单因素分析证实多期相CT的肿瘤切缘等级、肿瘤包膜完整性与HCC复发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之间在肝包膜浸润、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坏死、动脉期增强率、门静脉期增强率、肿瘤周边增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不光滑,肿瘤包膜不完整和肿瘤包膜缺失与术后HCC复发相关。根治性切除术后HCC复发可通过CT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复发 肿瘤边缘 肿瘤包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夹心饼干栓塞法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殷亮 成德雷 +8 位作者 朱义江 周春泽 魏宁 储森林 张行明 张正峰 肖景坤 鲁东 吕维富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夹心饼干栓塞法”治疗巨块型肝癌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巨块型肝癌病人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夹心饼干组(35例)和常规TACE组(2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近... 目的探讨“夹心饼干栓塞法”治疗巨块型肝癌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巨块型肝癌病人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夹心饼干组(35例)和常规TACE组(2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夹心饼干栓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27/35),疾病控制率为94.3%(33/35)。常规TACE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9%(19/28),疾病控制率为89.3%(25/28),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心饼干栓塞组发热及呕吐发生率较常规TACE组低(P<0.05)。腹痛及严重并发症和生存曲线,夹心饼干治疗组较常规TA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结论采用“夹心饼干栓塞法”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缓解率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 夹心饼干 疗效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董丽 张永慧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科80例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循证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科80例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循证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等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循证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大鼠介入治疗研究
5
作者 陈晓明 成德雷 +1 位作者 方伟伟 朱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制备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下腔静脉(IVC)制备BCS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分离IVC周围组织。术后饲养12周检测肝功能,然... 目的制备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下腔静脉(IVC)制备BCS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分离IVC周围组织。术后饲养12周检测肝功能,然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饲养至12周模型组存活20只(80.0%)大鼠,对照组存活22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43.1±5.5)U/L比(62.6±4.6)U/L]和AST[(84.7±26.5)U/L比(161.7±25.8)U/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BCS大鼠存在明显肝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见肝纤维化形成。DSA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均存在IVC阻塞,其中14只(70.0%,14/20)在成功探查IVC阻塞段后行介入治疗。7只采用直径3.5 mm球囊扩张,6只(85.7%,6/7)扩张成功,另1只(14.3%,1/7)扩张失败;其余7只采用直径4.5 mm球囊扩张,2只(28.6%,2/7)成功,另外5只(71.4%,5/7)发生IVC破裂出血死亡。结论采用部分结扎IVC法建立BCS大鼠模型能够很好模拟IVC阻塞型BCS患者的病变特征,且介入治疗可行性尚可,这可为该型BCS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模型 动物 下腔静脉 大鼠 SPRAGUE-DAWLEY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胆道大出血的介入诊疗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鲁东 储森林 +3 位作者 朱义江 成德雷 柴杰 吕维富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胆道大出血介入诊疗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检查和治疗手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1例患者中9例为医源性胆道出血,占比达81.82%(9/11)。有胆道手术史者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 目的探讨胆道大出血介入诊疗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检查和治疗手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1例患者中9例为医源性胆道出血,占比达81.82%(9/11)。有胆道手术史者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术后出血5例,PTBD后肝动脉损伤3例。11例患者中9例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胆道出血后立即行超选择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率88.89%(8/9)。11例患者均未出现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医源性损伤是胆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可快速诊断并治疗致命性胆道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大出血 介入放射学 栓塞 诊疗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致肝脏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明 成德雷 +1 位作者 周春泽 吕维富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6,共5页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下腔静脉法建立大鼠BCS模型。建模后1、3、6、12周,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以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下腔静脉法建立大鼠BCS模型。建模后1、3、6、12周,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以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表明缺氧是BCS导致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和初始因素,HIF可通过调控靶基因iNOS和VEGF表达水平变化,参与BCS导致淤血肝脏损伤进展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低氧诱导因子 大鼠模型 肝脏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 丙二醛含量
原文传递
基于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在TIPS术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永慧 董丽 +3 位作者 王翠霞 成德雷 周春泽 吕维富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策略在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拟行TIPS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IP... 目的探讨基于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策略在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拟行TIPS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IPS术后给予基于PHES评分的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对照组TIPS术后给予标准的饮食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内各型肝性脑病(HE)发病率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患者160例,TIPS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HE发生率和轻型HE发生率(26.25%和15.00%)均低于对照组(47.50%和28.75%);重型HE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1.25%和18.75%)。实验组患者有诱因的H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和27.50%);无诱因的HE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6.25%和20.00%)。结论基于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策略,能够减少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有诱因及轻型HE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TIPS术后总体HE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 肝性脑病 饮食护理
原文传递
自体血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定位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9
作者 吴杲 江贤亮 +2 位作者 鲁东 张天赐 徐美青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肺内小结节采用自体血CT引导下经皮穿刺辅助定位的患者共30例,定位结节36枚,术前24 h内完成定位后进行手术,... 目的探讨自体血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肺内小结节采用自体血CT引导下经皮穿刺辅助定位的患者共30例,定位结节36枚,术前24 h内完成定位后进行手术,统计分析定位效果、并发症、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案等相关资料。结果CT显示结节直径4~17 mm,平均(9.22±3.51)mm。病灶与胸膜垂直距离0~20 mm,平均(6.97±5.73)mm。穿刺胸膜进针点与病灶间距离1~36 mm,平均(10.97±7.70)mm。定位成功率93.3%。从确定穿刺路径至定位完成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6.09)min。穿刺后出现中等量气胸1例、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气胸1例、少量血胸1例,肺内血肿形成2例,均未予以特殊处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36枚结节中手术方式采用楔形切除26例(72.2%),肺段切除5例(13.9%),肺叶切除5例(13.9%)。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自体血用于外周胸膜下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定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一种理想的定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自体血 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