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腹侧方脊膜瘤43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 梅翠竹 +5 位作者 何芳 杨涛 程旭峰 刘将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技巧、预后及电生理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43例患者的椎管X线、CT及MR检查,肿... 目的探讨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技巧、预后及电生理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43例患者的椎管X线、CT及MR检查,肿瘤位于颈椎5例、胸椎38例,其中位于脊髓腹侧面右侧27例,左侧13例,正中3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全椎板入路,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其中13例术后行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结果神经外科就诊前误诊椎间盘突出12例,脊髓炎3例;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I级14例、II级28例、III级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明显较术前好转,随访6~30个月,无复发病例,脊髓功能持续恢复好转,无明显脊柱畸形和不稳表现。结论脊膜瘤早期易误诊,诊断明确后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技术切除位于脊髓腹侧方脊膜瘤,疗效确切,术中脊髓保护至关重要,脊柱稳定性是术者应该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脊髓腹侧 电生理监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顿服中等剂量溴隐亭对非急症性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林 凌士营 +5 位作者 梅翠竹 章菊 程旭峰 贾力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顿服中等剂量溴隐亭对非急症性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急症性PRL型垂体腺瘤患者43例,分别在顿服溴隐亭5mg后2h、3h和12... 目的探讨顿服中等剂量溴隐亭对非急症性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急症性PRL型垂体腺瘤患者43例,分别在顿服溴隐亭5mg后2h、3h和12h检测血清PRL水平,通过PRL下降率判断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性别、PRL初始值及不同年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顿服溴隐亭后有效20例,显效18例,无效5例。不同性别患者顿服溴隐亭后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不同PRL初始值患者顿服溴隐亭后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初始值为40~200ng/mL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PRL初始值>200ng/mL患者;≤45岁患者和>45岁患者顿服溴隐亭后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顿服中等剂量溴隐亭对女性、PRL初始值较低的非急症性PRL型垂体腺瘤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隐亭 泌乳素 垂体腺瘤 疗效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血栓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宋丹萍 张瑞明 +3 位作者 刘玮楠 叶雅雯 孙婷 彭晓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以2016年9月—2017年3月采取传统护理方式的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3月—2018年6月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以2016年9月—2017年3月采取传统护理方式的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3月—2018年6月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收集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D-二聚体值,比较两组术后D-二聚体值及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D-二聚体值分别为(2.74±2.31)、(3.31±2.03)、(3.98±3.10)、(4.30±2.89)、(7.46±3.90)mg/L·FEU,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D-二聚体分别为(2.88±1.92)、(3.77±2.72)、(4.37±2.70)、(4.08±1.81)、(6.85±4.07)mg/L·FEU,两组术后D-二聚体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D-二聚体组间效应(F=0.03,P=0.87)及交互效应(F=1.01,P=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F=108.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症状性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血栓风险持续增高,且快速康复护理较传统方式在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血栓风险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快速康复 血栓风险 D-二聚体 症状性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