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 张海涛 张琼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35-3644,共10页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对患者预后影响甚大,包括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增加等,发病率高达26%~52%。其发生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术前(精神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史、高龄及心功能不全等)、术中(手术时间>5 h...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对患者预后影响甚大,包括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增加等,发病率高达26%~52%。其发生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术前(精神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史、高龄及心功能不全等)、术中(手术时间>5 h、急诊手术、术中心肌损伤及麻醉药物使用等)和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深度镇静、机械通气时间>72 h等)的因素。为规范其管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多位专家的临床经验,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为我国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诊治及预防提供规范化的标准,以期减少我国在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的发生和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心脏及大血管外科 防治 共识
原文传递
19例心肌桥外科治疗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孔祥 周正春 +6 位作者 王海涛 赵智伟 樊扬名 张锐 蒋辉 楚天舒 葛建军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总结心肌桥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术中病变特点及早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9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心肌桥手术方式、术中肌桥位置及范围... 目的总结心肌桥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术中病变特点及早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9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心肌桥手术方式、术中肌桥位置及范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效果及出院后随访效果等数据。结果4例肌桥松解术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单纯肌桥手术7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同时改良迷宫手术1例,冠状动脉瘘修补术1例,室壁瘤切除1例。心肌桥位置为前降支的患者18例,后降支1例;心肌桥长度范围(6.5±3.6)mm。患者手术时间(4.2±1.6)h,术中出血量(247±110)mL,术后ICU停留时间(1.3±0.6)d,术后住院时间(9.1±2.3)d。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30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或再次手术者。结论心肌桥外科治疗应根据术中肌桥长度、深度选择术式,合并其他需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时,应同期行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心肌桥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肌桥松解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基于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致心脏围术期患者外周静脉炎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文婧 方园园 +2 位作者 韩梅 程光存 吴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筛选出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为预防静脉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综合病区的178例经外周静脉置管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发... 目的筛选出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为预防静脉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综合病区的178例经外周静脉置管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发生外周静脉炎的患者相关资料,利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重要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临床模型,并给出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结果178例经外周静脉置管者中117例发生静脉炎。将研究的24个潜在静脉炎相关因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用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种类数、使用抗凝剂、使用艾司洛尔是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高危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是0.79(95%CI:0.68~0.83)。结论构建的导致心脏围术期患者产生外周静脉炎的Nomogram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个体化预测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心血管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笑晨 孙海磊 +5 位作者 张超宇 周正春 魏宇 宣海洋 程光存 葛建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 分析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感染新冠,将患者... 目的 分析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感染新冠,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和无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分析新冠无症状感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0±11.1)岁。未感染组51例,无症状感染组15例。2例二尖瓣置换、20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2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18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无症状感染患者比未感染患者急诊手术比例更高(26.7%vs.0.0%,P<0.01)。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无症状感染 心脏瓣膜手术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海磊 严中亚 +3 位作者 葛建军 赵智伟 樊扬名 蒋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61-664,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应用rhBNP治疗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n=35)。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应用rhBNP治疗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n=35)。两组患者术后同时予以常规冠心病一级预防药物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状况,并分析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B型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的差异,并随访调查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 11%比91. 43%,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及BNP水平和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及BNP水平和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非体外循环组CRP及BNP水平和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及LV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及LVESD均明显降低,且非体外循环组LVEDD及LVESD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6. 67%比11. 43%,P> 0. 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所致心力衰竭均有效果,且对非体外循环组冠脉搭桥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CRP及BNP及心室结构改善效果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心脏病患者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扬名 曹静 葛建军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 目的评价分析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MICS CABG的冠心病病人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人术前基本信息、术中资料如搭桥数量及术后相关资料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MICS CABG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10例病人行MICS CABG术共搭桥23支,平均2.3支/例。且病人无术中转正中开胸、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转回监护室治疗,无二次手术发生。术后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9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47.75 h。术后首日引流量中位数为275 mL,输血病人为3例(30%)。住院期间未发生房颤、肾功能损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死亡以及术后脑梗死等事件。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5 d。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人,在配合围手术期精细管理的基础下,MICS 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脉多支病变 左进胸 微创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吸气肌训练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7
作者 张倩茹 朱纪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4期3661-3667,共7页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冠状动...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73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吸气肌训练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加权均数差(MD)=6.69,95%置信区间(95%CI)(2.39,10.99),P=0.002],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增加[MD=8.93,95%CI(6.77,11.09),P<0.00001];吸气肌训练后最大吸气压增加[MD=16.67,95%CI(6.24,27.11),P=0.002];吸气肌训练后最大呼气压增加[MD=9.87,95%CI(4.14,15.60),P=0.0007];机械通气时间缩短[MD=-3.85,95%CI(-6.38,-1.32),P=0.003];6 min步行距离提高[MD=46.02,95%CI(28.49,63.56),P<0.00001];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帮助患者术后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冠状动脉搭桥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涛 葛建军 +2 位作者 张海洋 吴海波 焦海淼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简单CHD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的48例纳为A组,将接...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简单CHD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的48例纳为A组,将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的52例纳为B组,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瘢痕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失血量较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住院费用、胸腔引流量均减少,术后辅助通气、监护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管分布、皮肤色泽、皮肤柔软、皮肤厚度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简单CHD患儿,可获得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改善伤口瘢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正中切口 右腋下小切口 疗效
原文传递
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董桂福 王宇航 葛建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0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介绍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2017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149例患者,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行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 目的介绍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2017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149例患者,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行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对于搭桥+主动脉瓣膜/双瓣膜置换术,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经静脉桥血管灌注,然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缝合主动脉切口+静脉桥血管吻合。对于搭桥+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将静脉桥血管吻合至主动脉,降温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和二尖瓣膜置换。结果149例手术患者中,主瓣+搭桥49例,二尖瓣+搭桥83例,双瓣+搭桥17例,单支冠脉病变需搭桥54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40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0例,术后有4例发生永久性脑卒中,有28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有18例机械通气时间>24h。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及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 瓣膜置换 冠脉搭桥 术后住院死亡
原文传递
自制人工血管预缝合心包片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左逸 程光存 葛建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人工血管预缝合心包片行右心房内引流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行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直接... 目的探讨自制人工血管预缝合心包片行右心房内引流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行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直接包裹人工血管行内引流26例(A组),采用自制人工血管预缝合心包片行内引流34例(B组)。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红细胞用量、术中血浆用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174.09±12.11)min比(225.23±20.40)min、(5.56±1.16)U比(10.50±2.25)U、(650.00±137.62)ml比(953.85±221.33)ml和(515.59±89.16)ml比(667.88±76.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自制人工血管预缝合心包片行孙氏手术的方法使手术操作简化,进一步优化了内引流技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用血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人工血管 引流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马凡综合征并发气胸的风险与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禹烁 刘婷 +3 位作者 纪子梅 许实成 李建安 胡晓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1,共6页
目的评估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气胸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MFS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气胸特点及相关... 目的评估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气胸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MFS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气胸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55%),中位年龄为32岁(范围13~65岁),所有患者均无气胸家族病史。4例(8%)曾发生1次自发性气胸,均在同侧肺尖部发现肺大疱,其中3例(75%)为单发肺大疱伴有胸廓畸形。在49例既往未发生气胸患者中,9例(18%)有肺大疱,其中6例(67%)位于肺尖部,余3例为中、下肺叶(33%)。此外,6例(12%)伴有胸廓畸形。MFS伴有肺大疱患者的气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肺大疱患者(31%比0%,P=0.002),伴有胸廓畸形患者的气胸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胸廓正常患者(33%比2%,P=0.013)。4例气胸患者中2例行肺大疱切除术,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另1例行胸腔穿刺抽气,随访期间均未见气胸复发。既往文献复习纳入国内14篇病例报道中16例MFS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其中男11例,69%),中位年龄17岁(范围13~28岁)。仅有3例(19%)有气胸家族史,14例(88%)均合并胸廓畸形。5例(31%)气胸患者发现肺大疱,其中4例行胸部CT发现肺大疱位于同侧上叶。7例(44%)患者气胸曾经复发。结论MFS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多数患者没有气胸家族病史,其发病与危险因素肺大疱(尤其是肺尖部)和胸廓畸形相关,发生气胸后应及时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气胸 肺大疱 胸廓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