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结合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 何芳 +4 位作者 梅翠竹 徐昊 杨涛 夏成雨 傅先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例颈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髓20例,其中累及延髓5例,累及胸髓5例。结果显微... 目的探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例颈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髓20例,其中累及延髓5例,累及胸髓5例。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采用脊髓地形图描记脊髓协助判断脊髓后正中沟8例。术中13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预警1~3次,16例运动诱发电位(MEP)报警1~3次,8例肌电图(EMG)报警1~4次。McCormick评估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好转明显(P<0.05),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例,时间6~30个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2~16个月死亡。术后1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随访观察。结论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是颈髓髓内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3个月内是脊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电生理监测 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功能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硬膜外囊肿显微手术中尾端技术应用(附12例分析)
2
作者 王林 彭楠 +2 位作者 曾明慧 梅翠竹 何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49,1256,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囊袋、囊肿尾端与正常硬脊膜交界处微小切口贯通脑脊液后常规缝合)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影像学囊肿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1例,椎间孔内侧残留囊肿2例,无1例存在硬膜囊受压表现,无复发病例。术前腰背痛和/或下肢痛11例,出院时疼痛缓解或消失,随访3个月后疼痛改变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椎板棘突解剖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和畸形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活瓣问题,闭合囊肿,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硬膜囊肿 囊肿尾端技术 椎板棘突复位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腹侧方脊膜瘤43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林 梅翠竹 +5 位作者 何芳 杨涛 程旭峰 刘将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技巧、预后及电生理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43例患者的椎管X线、CT及MR检查,肿... 目的探讨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技巧、预后及电生理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43例患者的椎管X线、CT及MR检查,肿瘤位于颈椎5例、胸椎38例,其中位于脊髓腹侧面右侧27例,左侧13例,正中3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全椎板入路,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其中13例术后行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结果神经外科就诊前误诊椎间盘突出12例,脊髓炎3例;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I级14例、II级28例、III级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明显较术前好转,随访6~30个月,无复发病例,脊髓功能持续恢复好转,无明显脊柱畸形和不稳表现。结论脊膜瘤早期易误诊,诊断明确后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技术切除位于脊髓腹侧方脊膜瘤,疗效确切,术中脊髓保护至关重要,脊柱稳定性是术者应该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脊髓腹侧 电生理监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因素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泽峰 付邱月 +5 位作者 刘向 杨成伟 韩明明 李万红 李娟 康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因素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5~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8.5~30.0 kg/m^(2)。根据患者是否患有帕金森病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金森病组(P组)...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因素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5~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8.5~30.0 kg/m^(2)。根据患者是否患有帕金森病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金森病组(P组)。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设为0.5μg/kg,根据患者是否意识消失,下一例下调或上调一级浓度,相邻剂量梯度为0.05μg/kg,重复此过程至出现第7个折点(意识未消失转为消失)即结束试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诱导患者意识消失的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右美托咪定诱导患者意识消失的ED_(50)升高(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因素可降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右美托咪啶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镇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