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中隔偏曲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亚林 汪银凤 《安徽医学》 2019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3例AR患者,根据是否伴鼻中隔偏曲分为观察组(伴鼻中隔偏曲)36...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3例AR患者,根据是否伴鼻中隔偏曲分为观察组(伴鼻中隔偏曲)36例和对照组(不伴鼻中隔偏曲)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鼻部症状、用药情况、鼻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用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总鼻腔阻力较治疗前下降,鼻腔容积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腔总阻力高于对照组(P<0.05),鼻腔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R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T治疗AR患者可取得一定获益,但合并鼻中隔偏曲对AR患者SCIT疗效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变应性鼻炎 皮下免疫治疗
下载PDF
T1期声门型喉鳞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广 牛苹 +1 位作者 孙爱东 孙敬武 《现代医学》 202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T1期声门型喉鳞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存在局部复发... 目的:探讨T1期声门型喉鳞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存在局部复发分为局部复发组(n=8)和无复发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缘边距及病理结果、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组成的肿瘤学检测指标。结果:复发组后外测切缘边距(PLSM)、后外测切缘边距与上下直径比值(PLSM/ULD)、后外测切缘边距与内外直径比值PLSM/IED、后外测切缘边距与平均直径比值(PLSM/AD)及最短切缘边距明显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复发组有6例患者肿瘤切缘边距<5 mm,2例患者肿瘤切缘的边距≥5 mm;而无复发组10例患者肿瘤切缘边距<5 mm,102例患者肿瘤切缘的边距≥5 mm。复发组肿瘤切缘边距<5 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3年及5年总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SM较低对T1声门鳞状细胞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有重要影响,且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过程中手术切缘边距不应超过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声门鳞状细胞癌 垂直部分喉切除术 局部复发 手术切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