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行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颖 朱晨辰 +7 位作者 张天骄 申震 孙思楠 姚寒晖 朱亮 何义仁 李敏 吴大保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评估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肠道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卵巢癌初次、中间型、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在术中行肠管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 目的:评估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肠道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卵巢癌初次、中间型、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在术中行肠管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包括46例原发性卵巢癌,其中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17例复发性卵巢癌。62例(98.41%)患者达到满意减瘤,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初次化疗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后(20.65±10.90)天(7~58天)。42例(66.67%)患者行肠管吻合术,其中2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且均评价为B级,经充分的腹腔冲洗及引流后治愈。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CA125水平、腹水量以及术中出血量不影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手术复杂性评分高的病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进行肠管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手术复杂性评分高的患者,术后管理更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肠管切除术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肠外瘘诊治情况调查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郑涛 解好好 +23 位作者 吴秀文 迟强 王峰 杨振华 陈超武 麦威 罗苏明 宋笑飞 杨士民 周伟 刘海燕 徐新建 周郑 刘传渊 丁连安 解凯 韩刚 刘宏斌 王建忠 王仕琛 王培戈 王革非 顾国胜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1-1050,共10页
目的了解当前全国范围内肠外瘘的诊治情况,探讨影响肠外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依托中国肠瘘与腹腔感染注册系统,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国22个省市、直辖市共54家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肠外瘘病例... 目的了解当前全国范围内肠外瘘的诊治情况,探讨影响肠外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依托中国肠瘘与腹腔感染注册系统,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国22个省市、直辖市共54家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肠外瘘病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情况、基础疾病、原发疾病、直接导致肠外瘘的原因、肠外瘘部位和类型、并发症、治疗措施与疾病转归情况。所有病例资料由主治医师认真填写,再由两名以上专科医师重新审定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探查情况明确肠外瘘诊断,确定是否可纳入研究。结果共纳入1521例肠外瘘患者,其中男性1099例,女性422例;中位年龄55岁。肠外瘘的原发疾病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恶性肿瘤626例(41.2%,其中胃肠道肿瘤540例,占恶性肿瘤的86.3%)、消化道溃疡和穿孔202例(13.3%)以及创伤157例(10.3%)。有1194例(78.5%)以外科手术为直接致瘘原因;其次为创伤156例(10.3%)、克罗恩病自发瘘92例(6.0%)、放射性肠损伤41例(2.7%)、重症胰腺炎20例(1.3%)及内镜手术13例(0.9%);还有5例(0.3%)致瘘原因不明。单发肠外瘘1350例(88.7%),多发肠外瘘150例(9.9%),合并肠内瘘者21例(1.4%)。单发肠外瘘中,空回肠瘘438例(28.8%);随后依次为结肠瘘313例(20.6%)、直肠瘘170例(11.2%)、十二指肠瘘111例(7.3%)、回盲部瘘76例(5.0%)、回结肠吻合口瘘65例(4.3%)、十二指肠残端瘘55例(3.6%)、胃肠吻合口瘘36例(2.4%)、食管胃/肠吻合口瘘36例(2.4%)、胃瘘29例(1.9%)及胆胰肠吻合口瘘21例(1.4%)。所有单发肠外瘘患者中管状瘘患者991例,唇状瘘患者359例。共有1146例患者完成治疗,总计治愈1061例(92.6%),其中手术治愈586例,自愈475例;死亡85例(7.4%)。1043例(91.0%)患者采取了营养支持治疗,77例(6.7%)进行了消化液的收集回输。确诊肠瘘后,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主动冲洗引流711例(62.0%)和被动引流331例(28.9%),其中841例(73.4%)在行感染源控制措施时采取微创形式(经原窦道更换引流管、穿刺引流等),而有201例(17.5%)进行了开腹手术引流,104例(9.1%)无引流措施。有610例(53.2%)采取了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30 d内死亡24例(3.9%),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69例(11.3%),术后再次发生肠瘘24例(3.9%)。全组治愈率最高的为回盲部瘘(100%),其次为直肠瘘(96.2%,128/133)和十二指肠残端瘘(95.7%,44/46)。病死率最高的为合并肠内瘘者(3/12),回盲部瘘患者无病死者。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疾病为克罗恩病(χ2=6.570,P=0.010)和阑尾炎/阑尾脓肿(P=0.012)的患者、肠瘘类型为合并肠内瘘(χ2=5.460,P=0.019)、多发肠外瘘(χ2=7.135,P=0.008)、食管胃/肠吻合口瘘(χ2=9.501,P=0.002)和回盲部瘘(P=0.012)的患者、确诊肠瘘前无引流或被动引流者(χ2=9.688,P=0.008)、确诊肠瘘后无引流或被动引流者(χ2=9.711,P=0.008)、合并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χ2=179.699,P<0.001)、脓毒症(χ2=211.851,P<0.001)、出血(χ2=85.300,P<0.001)、肺部感染(χ2=60.096,P<0.001)、导管感染(χ2=10.617,P=0.001)和营养不良(χ2=21.199,P<0.001)与病死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并发脓毒症(OR=7.103,95%CI:3.694~13.657,P<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OR=5.018,95%CI:2.170~11.604,P<0.001)和出血(OR=4.703,95%CI:2.300~9.618,P<0.001)是肠外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确诊肠外瘘后行主动冲洗引流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223,95%CI:0.067~0.745,P=0.015)。结论肠外瘘的总体死亡率仍较高,外科手术是导致肠外瘘发生的主要因素。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出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肠外瘘患者的主要死因。实施主动冲洗引流是改善肠外瘘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预后因素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其预后的关联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佳 李钟声 姚寒晖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1期1854-1856,193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患者术前LSR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患...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患者术前LSR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术前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术前LSR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的106例胃癌患者术前LSR的最佳截点为1.48,其中LSR<1.48组患者81例,LSR≥1.48组患者2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TNM分期较高以及存在联合脏器切除的胃癌患者LSR较高(均P<0.05)。共随访患者98例(92.45%),随访时间为22~86(中位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9.80%。LSR<1.48组患者及LSR≥1.48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4%及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及LSR为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LSR可能是预测其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因此临床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恢复和提高患者肝功能状态来改善其预后状况及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