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舒中宇
邓芳
杨舒馨影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儿内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检验科
-
出处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4期622-625,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技术项目(202004j07020028)。
-
文摘
目的 分析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可能影响川崎病合并肝脏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30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肝脏功能损害,将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181例(60.3%)]和肝功能异常组[119例(39.7%)]。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并纳入PLT、PCT、CRP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89例(63.0%),女111例(37.0%),男女比例为1.7∶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9岁,年龄中位数为2岁。肝功能异常组<1岁45例(37.8%),2~3岁54例(45.4%),4~5岁12例(10.1%),>6岁8例(6.7%);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其中呕吐8例(2.7%)、腹泻6例(2.0%)、腹痛2例(0.7%)、肝肿大1例(0.3%)。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能异常组的ALT、AST、ALB、GGT、TBIL、PLT、PCT、CRP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PLT、PCT、CRP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PCT、CRP均为川崎病患儿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血小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增高是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
关键词
川崎病
肝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
Keywords
Kawasaki disease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Clinical features
-
分类号
R725.9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