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0T磁共振对卵泡膜纤维瘤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兰 史彬 +5 位作者 韦超 李乃玉 王婷婷 方梦诗 吴瑶媛 董江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泡膜纤维瘤和11例OGCT患者资料,分别纳入卵泡膜纤维瘤组(22例)和OGCT组(1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泡膜纤维瘤和11例OGCT患者资料,分别纳入卵泡膜纤维瘤组(22例)和OGCT组(1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月经情况、肿瘤大小、子宫内膜厚度、MRI信号、增强特点及肿瘤成分特征,寻找能有效鉴别两种疾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资料在表观弥散系数(ADC)、肿瘤出血情况、T_(2)加权成像(T_(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三期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及肿瘤囊变形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两组患者疾病间临床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囊变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TMRI可以提供较多的反映卵泡膜纤维瘤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学特征的影像学信息,其中DWI及T_(2)WI信号特点、ADC值、肿瘤强化程度、肿瘤出血及肿瘤囊变形式在术前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卵巢肿瘤 卵泡膜纤维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平扫定量评估骨质疏松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昕 薄明琪 +3 位作者 纪捷 王传彬 董江宁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93-797,共5页
目的:以QCT测量的骨密度(BMD)为金标准,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平扫在无体模的状态下定量评估BMD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行腹部混合能量常规平扫(TNC)与能谱模式(GSI)三期增强扫描的病人,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目的:以QCT测量的骨密度(BMD)为金标准,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平扫在无体模的状态下定量评估BMD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行腹部混合能量常规平扫(TNC)与能谱模式(GSI)三期增强扫描的病人,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50例。使用QCT Pro软件测量L1椎体BMD值。在训练集中比较常规模式平扫图像和GSI模式增强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中L1椎体CT值差异,并确定虚拟平扫椎体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虚拟平扫椎体CT值预测其BMD值的回归模型。验证集用来评估该方程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性以及虚拟平扫椎体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虚拟平扫的L1椎体CT值低于常规平扫(P<0.01);在减去常规平扫后图像的总辐射剂量减少了21.94%;虚拟平扫CT值预测椎体BMD值的回归模型:BMD=102.375+1.349×CT值-0.321×年龄-0.433×身高(R^(2)=0.979);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基于门静脉期的虚拟平扫椎体CT值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截断值分别为54.35 HU和64.51 HU。结论:在不依赖体模的情况下,DECT虚拟平扫的椎体CT值能够可靠测量BMD,通过建立的预测BMD模型,可定量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是QCT技术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平扫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