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锋 张文志 +5 位作者 段丽群 李旭 贺瑞 黄炎 葛畅 蔡海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PCF)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PCF手术治疗的3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 目的探讨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PCF)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PCF手术治疗的3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节段稳定性。结果3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2.2±0.2)cm,手术时间为(50±4.8)rain,术中出血量为(80.5±18.6)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12~25)个月。上肢疼痛VAS术前、术后1天、术后1年分别为(7.83±2.10)、(1.80±0.41)、(1.20±0.81)分;上肢疼痛VAS术后1天及术后1年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DI由术前的30.23±4.81降至术后1年时的2.4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12.28°±8.34°,末次随访时为14.32°±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62±1.28)mm、(5.34±1.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颈椎失稳患者。结论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显微外科手术 通道 椎间孔扩大成形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鹏飞 张文志 +2 位作者 贺瑞 李旭 段丽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显微组35例行显微镜下减压内固定术,开放组35例行常规开放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微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13±11.06)min、(26.14±16.36)mL、(26.42±15.37)mL、(1.09±0.60)d和(74.86±10.57)min、(45.36±18.05)mL、(51.23±16.42)mL、(1.11±0.58)d,显微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显微组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个月显微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开放组(P值均〈0.01),而术后6个月、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组术后1、3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手术,具有减压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国内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前路减压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