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金涛 叶向露 +2 位作者 张宁 修彦凤 王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7-1582,共6页
炎症性肠病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用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持久。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中药挥发油以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报道表明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显示出抗炎及上皮屏障修复的多种... 炎症性肠病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用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持久。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中药挥发油以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报道表明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显示出抗炎及上皮屏障修复的多种治疗优势,但其药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临床治疗药物不足出发,基于中医主要的病机及治则,对理气类、温里类、芳香化湿类、清热凉血类中代表性挥发油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中药挥发油深入机制探索及合理联合应用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炎症性肠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Delta晶型甘露醇经物理改性后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国欣 顾王文 李珂珂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3期44-46,28,共4页
对Delta-甘露醇在湿法制粒过程中发生物理改性的特性进行研究。用纯化水诱导Delta-甘露醇物理性质发生改变,采用XRPD、SEM进行表征;并载药布洛芬,设计不同处方进行压片试验,评价其片剂性能。在液体L/S为20%~30%时,XRPD表明Delta-甘露醇... 对Delta-甘露醇在湿法制粒过程中发生物理改性的特性进行研究。用纯化水诱导Delta-甘露醇物理性质发生改变,采用XRPD、SEM进行表征;并载药布洛芬,设计不同处方进行压片试验,评价其片剂性能。在液体L/S为20%~30%时,XRPD表明Delta-甘露醇发生晶型转变,同时制备的颗粒紧实、致密;SEM显示Delta-甘露醇发生片状结构到微晶结构的形态学转变;在使用相同量甘露醇的片剂处方中,Delta-片具有更大的孔容积和比表面积;Delta-片的抗张强度明显高于Beta-片,Delta-片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率高,且崩解时间短。Delta-甘露醇经水分诱导发生物理改性,对提高片剂的压缩性能有突出作用,同时也改善了片剂其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晶型转变 可压缩性 固体制剂 溶出
下载PDF
芳香入络法指导辛香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研究
3
作者 宋依杰 张淼 +2 位作者 马越鸣 张宁 王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8-1326,共9页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芳香入络法指导辛香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调节作用,从免疫调节、肠道屏障、肠道菌群等多个角度梳理中医理论中理、法、药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阐明芳香入络法指导下的辛香中药对...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芳香入络法指导辛香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调节作用,从免疫调节、肠道屏障、肠道菌群等多个角度梳理中医理论中理、法、药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阐明芳香入络法指导下的辛香中药对IBD的多层次、多靶点调节方式,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修复肠道上皮屏障及重构肠道菌群的作用与机制,将为阐明中医药理论与实验医学的联系及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IBD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芳香入络 炎症性肠病 辛香中药
下载PDF
超声波喷雾干燥优化药物制剂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厦 顾王文 王思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选用BüCHI超声波控制器为主要设备,以疏水性药物HNN为模型药物进行超声波喷雾干燥改善药物的制剂特性,从粉体学性质、晶型以及化学稳定性3个方面比较超声喷雾干燥前后药物的主要性质变化。方法测定药物粒径分布、密度、休止角... 目的选用BüCHI超声波控制器为主要设备,以疏水性药物HNN为模型药物进行超声波喷雾干燥改善药物的制剂特性,从粉体学性质、晶型以及化学稳定性3个方面比较超声喷雾干燥前后药物的主要性质变化。方法测定药物粒径分布、密度、休止角等主要的粉体学性质,并以扫描电镜考察其微观形态;采用DSC、IR、XRPD、Raman分析技术对药物晶型进行表征;采用HPLC按照自身对照法计算药物有关物质含量。结果原料药粒径分布在4.44~1 710μm,分布宽且不均匀,喷雾干燥后粒径分布在50~300μm间,分布更窄,更均匀,且呈现正态分布;堆密度由0.054 5 g·cm^(-3)增加到0.515 4 g·cm^(-3),提高到原料药的9.5倍;休止角由57.26°降至37.21°,已经接近粉末直接压片的要求;扫描电镜原料药的微观形态为针状,杂乱无章,而喷雾干燥后为球状圆整颗粒,粒径均一;DSC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前后熔点没有改变,IR、XRPD、Raman结果表明药物特征峰前后一致,药物晶型无变化;有关物质化学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对药物稳定性没有影响。结论超声波喷雾干燥的颗粒圆整均一,极大地优化了HNN药物的制剂特性,这种依靠超声波能量雾化的低剪切方式,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药物的晶型及稳定性,可以作为类似药物处方前研究的一个可选方式进行药物制剂相关特性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N 超声喷雾干燥 优化 制剂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Auto·Blend Plus技术的HPLC法同时测定抗感冒复方制剂中5种不同酸碱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欣 顾王文 +2 位作者 李金丰 张志文 孙考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758-276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抗感冒复方制剂中5种不同酸碱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工作站为ACQUITY Arc系统的Auto·Blend Plus软件,色谱柱为Discovery~?HS F5-5,流动相为酸混合液-碱混合液-甲醇-0.3%三乙胺(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抗感冒复方制剂中5种不同酸碱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工作站为ACQUITY Arc系统的Auto·Blend Plus软件,色谱柱为Discovery~?HS F5-5,流动相为酸混合液-碱混合液-甲醇-0.3%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酰胺、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曲普利啶)、299 nm(乙酰水杨酸),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酰胺、乙酰水杨酸、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曲普利啶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6~411μg/mL(r=0.999 6)、16~254μg/mL(r=0.999 8)、16~748μg/mL(r=0.998 1)、35~565μg/mL(r=0.999 8)、25~404μg/mL(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3.6、3.1、4.0、9.6、6.3μg/m L,检测限分别为1.9、1.3、1.4、2.9、2.3μg/mL;中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102.0%(RSD=0.59%,n=9)、95.2%~101.0%(RSD=1.55%,n=9)、96.2%~99.9%(RSD=1.24%,n=9)、96.2%~101.5%(RSD=1.57%,n=9)、96.3%~98.9%(RSD=0.83%,n=9);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抗感冒复方制剂中5种不同酸碱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Blend Plus技术 ACQUITY Arc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乙酰氨基酚 水杨酰胺 乙酰水杨酸 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曲普利啶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吴雨珊 宋依杰 王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或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病理表现复杂,严重影响癌症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手段较少、效果不佳,相关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尚不明朗。本文综...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或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病理表现复杂,严重影响癌症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手段较少、效果不佳,相关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尚不明朗。本文综述近20年相关文献,对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及药物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研究放射性肠炎预防与治疗策略及药物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病理机制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琥珀布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王菁 王瑶 +2 位作者 张磊 张志文 李又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0-1456,共7页
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琥珀布考的固体分散体,用于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 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琥珀布考的固体分散体,用于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对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特性。结果表明,琥珀布考以无定形状态分布在载体中,且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程度以及溶出速率。固体分散体在体外30 min的溶出率可超过80%,而原料药与载体的物理混合物60 min时的溶出率仍低于40%。同时以Beagle犬为动物模型,对琥珀布考原料药以及其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AUC0→t分别为原料药的2.85和2.78倍,证实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制备的琥珀布考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布考 喷雾干燥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药动学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皂苷的优化提取及其对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清除作用
8
作者 张蕾 张琨 +4 位作者 王德利 任小红 崔娜 刘洋 赵庭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531,696,共7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皂苷清除肝细胞中脂肪堆积的能力,阐明桦褐孔菌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防效果。方法:MTT法选取桦褐孔菌皂苷对HepG2细胞的安全浓度,将不同浓度(60.000、6.000、0.600、0.060和0.006g·L^(-1))桦褐孔菌...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皂苷清除肝细胞中脂肪堆积的能力,阐明桦褐孔菌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防效果。方法:MTT法选取桦褐孔菌皂苷对HepG2细胞的安全浓度,将不同浓度(60.000、6.000、0.600、0.060和0.006g·L^(-1))桦褐孔菌皂苷作用于HepG2细胞作为给药组,以不给药无细胞的空白孔为对照组,以不给药的HepG2细胞为模型组。MTT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存活率,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清除率,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HepG2细胞形态表现。结果:提取桦褐孔菌皂苷最佳条件为1∶15的料液比、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50%。与对照组比较,0.060g·L^(-1)桦褐孔菌皂苷组细胞存活率降低,TG清除率升高(P<0.05),细胞中脂质相互融合的现象明显减轻;0.600g·L^(-1)桦褐孔菌皂苷组细胞存活率降低,TG清除率升高(P<0.01),细胞中脂滴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下桦褐孔菌皂苷提取率明显升高且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对NAFLD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皂苷 HEPG2细胞 甘油三酯 脂肪堆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驻景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焦肖宁 刘洺希 +6 位作者 胥孜杭 朱杨壮壮 苏琳 侯怡飞 张宁 王冰 邹纯朴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4-117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驻景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与AMD相关的作用靶点,使用Jvenn在线工具获取驻景丸活性成分与AMD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PPI)...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驻景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与AMD相关的作用靶点,使用Jvenn在线工具获取驻景丸活性成分与AMD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MTT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使用驻景丸有效成分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驻景丸中38个活性成分、150个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显示关键靶点有MAPK1、Akt1、VEGFA等。GO富集分析涉及到247个生物过程、36个细胞组分和64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得到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85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驻景丸治疗AM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与MAPK1、Akt1、STAT3和MAPK3有较稳定的结合,其中Akt1与异鼠李素结合性最强。MTT结果显示驻景丸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均可以促进碘酸钠损伤的ARPE19细胞增殖(P<0.05,P<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碘酸钠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BAD表达(P<0.01,P<0.001),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则可以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aspase-3、PARP、BAD凋亡蛋白表达(P<0.05,P<0.01,P<0.001)。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驻景丸治疗AM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为驻景丸等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景丸 老年性黄斑变性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召磊 李亚平 陈伶俐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稳定性;采用HPLC测定长春瑞滨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 目的: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稳定性;采用HPLC测定长春瑞滨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8.7±11.2)nm(n=3);包封率为(90.71±0.16)%(n=3);在10%胎牛血清中48 h释放率低于20%;SD大鼠尾静脉注射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后,药物半衰期为(5.38±0.29)h;AUC0→t=(98.11±0.12)mg·h-1·L-1。结论: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在血清中的稳定性良好,能够显著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 脂质体 硫酸铵梯度法 药动学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MS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 何毅豪 +4 位作者 胡星园 孙彦平 王冰 李宁 韩丽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4-491,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葛根芩连汤的化学成分;通过Swi...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葛根芩连汤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葛根芩连汤中4味中药的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检索MetS疾病相关靶点;采用Venny 2.1平台对葛根芩连汤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葛根芩连汤治疗MetS的关键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关键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葛根芩连汤中鉴定出50个化学成分,共筛选出20个关键活性成分,得到葛根芩连汤治疗MetS的关键靶点174个。筛选出SRC、MAPK3、STAT3、HSP90AA1、MAPK8等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379条生物过程、65条细胞组分和100条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得到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108条相关通路。结论明确了葛根芩连汤的化学成分,预测得到葛根芩连汤治疗MetS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可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代谢综合征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固体分散体提高普罗布考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彦 邹莉莉 +2 位作者 但招陵 顾王文 曹海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9期5616-5619,共4页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solid dispersion,SD)提高普罗布考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及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solid dispersion,SD)提高普罗布考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及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进行物相鉴定,通过动力溶解度试验模拟固体分散体在体内胃肠道的动态溶出过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评价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差示扫描热量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动力溶解度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在200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维持在80%以上,并且没有出现药物析出现象。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AUC0→t分别是原料药的7.5倍和6.3倍。结论: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溶解度和溶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普罗布考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原文传递
SN-38脂质体制备、质量评价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丽 孙考祥 陈伶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采用薄膜水化-高压均质法制备具有长循环性质的注射用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所得脂质体呈球形或椭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10±5)nm、多分散系数为0.25±0.05、ζ电位为(-17.6±1)m... 采用薄膜水化-高压均质法制备具有长循环性质的注射用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所得脂质体呈球形或椭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10±5)nm、多分散系数为0.25±0.05、ζ电位为(-17.6±1)mV。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得本品的包封率达(93±3)%。体外释放显示SN-38脂质体在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84 h累积释放率到达55.6%,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SN-38脂质体(5 mg/kg)对人胰腺癌AsPC-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与伊立替康注射液(10 mg/kg)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 伊立替康 脂质体 薄膜水化-高压均质法 体外释放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基于HPMCAS载体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溶出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一欢 顾王文 +2 位作者 陆振举 刘怡 孙考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以依非韦伦为原料药、不同规格(L、M、H)HPMCA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模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以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 目的以依非韦伦为原料药、不同规格(L、M、H)HPMCA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模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以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药载比、不同规格HPMCAS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情况;通过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EM探讨固体分散体溶出时的不同模式。结果XRPD分析显示,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的形态分散在HPMCAS中;SEM分析显示,L、M、H规格HPMCAS与依非韦伦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均具有“萎缩葡萄干”形态;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药载比1∶6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好,药载比1∶1.5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差且相同药载比时L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溶出更快。结论以不同规格HPMCAS为载体制备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存在多种溶出模式。药载比1∶6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以药物纳米颗粒的形式溶出;药载比1∶1.5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存在类似溶蚀的溶出模式,药物从载体骨架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固体分散体 动力溶解度 药物纳米颗粒 溶蚀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衍生物SW39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质量评价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磊 刘丽 +2 位作者 孙考祥 李亚平 陈伶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两性霉素B衍生物(SW39)的长循环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到该脂质体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得其粒径为(49.6±0.5)nm,ζ电位为(-19.5±0.5)mV,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得包封率为(95±2)%;SW39的长...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两性霉素B衍生物(SW39)的长循环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到该脂质体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得其粒径为(49.6±0.5)nm,ζ电位为(-19.5±0.5)mV,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得包封率为(95±2)%;SW39的长循环脂质体在1%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96h累积释放率为39.9%,释放速率比游离SW39(96h累积释放率为91%)缓慢。药效学试验表明,相同剂量(0.07 mg/kg)的SW39长循环脂质体与市售两性霉素B注射剂均有一定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且抗菌活性相当,随着脂质体给药剂量增加,自制脂质体的抗菌作用增强,高剂量(0.20 mg/kg)SW39长循环脂质体组抗菌活性与市售注射剂(0.07 mg/kg)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衍生物 两性霉素B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 体外释放 药效学
原文传递
PEG-SS(O)-SN38的制备及其自组装胶束的质量评价及初步药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李瑛 陈伶俐 孙考祥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6,共8页
通过二硫键键合聚乙二醇(PEG;)和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得到还原响应性的两亲性聚合物PEG-SS(O)-SN38,采用薄膜分散法将PEG-SS(O)-SN38制成自组装胶束。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得其平均粒径... 通过二硫键键合聚乙二醇(PEG;)和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得到还原响应性的两亲性聚合物PEG-SS(O)-SN38,采用薄膜分散法将PEG-SS(O)-SN38制成自组装胶束。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06.3±0.5)nm、多分散系数为0.19±0.05。荧光法测得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70±0.008)mg/ml,提示形成的胶束能较好地维持结构完整性。在体外模拟的还原性环境中,测得该胶束2 h时释出的SN38含量增加至(66.55±0.53)%。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和胎牛血清(FBS)中,该胶束的48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0.24±4.53)%、(57.43±2.92)%,说明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并且,该胶束与PBS孵育24 h或与FBS孵育8 h,粒径几乎不变,表明PEG-SS(O)-SN38形成的胶束在模拟的生理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胶束对人胰腺癌(Capan-1)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裸小鼠体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与相同剂量的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相比,PEG-SS(O)-SN38自组装胶束对荷Capan-1瘤裸小鼠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且裸小鼠体质量没有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8 伊立替康 聚乙二醇化 自组装胶束 还原响应性 稳定性 抗肿瘤 细胞毒性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卡巴他赛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大鼠药动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丽 李亚平 陈伶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4-878,共5页
选用氢化大豆磷脂(HSPC)、胆固醇、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为辅料,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以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分布及ζ电位、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包封率;采用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在体... 选用氢化大豆磷脂(HSPC)、胆固醇、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为辅料,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以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分布及ζ电位、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包封率;采用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在体外的释放行为、并测定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显示,所制得的样品外观和形态较佳、平均粒径为(68.04±1.73)nm、多分散系数为0.213±0.015、ζ电位为(-57.7±1.2)mV、包封率为(86.7±1.5)%。卡巴他赛脂质体在0.05%Tween-80水溶液中的48 h累积释放率为74%,释放速率比注射液(20 h累积释放率为80%)缓慢。卡巴他赛注射液及其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AUC_0→∞为(696.89±0.16)和(4 210.07±0.19)ng·ml^(-1)·h,t_(1/2)为(5.85±0.32)和(7.28±0.40)h,提示脂质体有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他赛 脂质体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 体外释放 药动学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纳米乳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梅云 刘进芬 +4 位作者 赵亚男 陈熙 甘勇 郭仕艳 李大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3-688,共6页
目的设计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膏(TA-NC),并观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并进一步制得TA-NC,检测TA-NC粒径、微观结构及包封率。以裸鼠皮肤为模型,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离体皮肤组织滞留实验考察TA-NC的... 目的设计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膏(TA-NC),并观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并进一步制得TA-NC,检测TA-NC粒径、微观结构及包封率。以裸鼠皮肤为模型,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离体皮肤组织滞留实验考察TA-NC的体外透皮效果;以尼罗红为荧光探针制备荧光标记TA-NC,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促透进入真皮层的效果。并考察TA-NC的6个月加速稳定性。结果制备的TA-NC粒径为(109.9±7.4)nm,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包封率为(90.13±2.90)%。体外透皮吸收实验中,TA-NC组给药6 h药物皮肤中的累积滞留量达饱和状态,24 h累积透过量达(163.9±7.4)μg·cm-2;TA水溶液组皮肤的滞留量在20μg·cm-2以下,24 h累积透过量为(15.9±0.8)μg·cm-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素TA水溶液组仅表皮角质层有荧光,荧光标记的TA-NC经皮吸收后可透过角质层和表皮层到达真皮层,且TA-NC粒径越小透皮能力越强。6个月内TA-NC制剂外观性状、有关物质、含量、粒度等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TA-NC制备简单,透皮效果显著,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纳米结构 投药 皮肤 透皮效果 纳米乳膏
原文传递
古法黑豆蒸晒与药典黑豆汁连续蒸对何首乌中12个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汪颖舒 朱广灏 +5 位作者 王冰 李杰荣 骆前飞 何修滢 赵佳逸 修彦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972-4982,共11页
目的探究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采用古法黑豆"九蒸九晒"和现代药典黑豆汁连续蒸制对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模拟"九蒸九晒"的时间安排,制备古法黑豆与何首乌分层铺放蒸后晒品、拌入黑豆汁蒸后晒品... 目的探究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采用古法黑豆"九蒸九晒"和现代药典黑豆汁连续蒸制对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模拟"九蒸九晒"的时间安排,制备古法黑豆与何首乌分层铺放蒸后晒品、拌入黑豆汁蒸后晒品和药典拌入黑豆汁后连续蒸制品;建立超高压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 Q-MS/MS)测定何首乌中12个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检测;结合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不同炮制方法所得样品的差异。结果建立了可靠的UPLC-Qq Q-MS/MS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is-THSG)、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rans-THSG)、虎杖苷、白藜芦醇、表儿茶素、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12个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游离蒽醌类成分先降低后升高,蒽醌苷类成分、cis-THSG、虎杖苷和金丝桃苷先升高后降低,trans-THSG、白藜芦醇、表儿茶素和芦丁降低;成分的含量与蒸制用的辅料和操作方法及炮制时间密切相关,操作方法的影响大于辅料对何首乌质量的影响。结论从成分含量的角度分析,古法黑豆蒸晒与药典法的黑豆汁连续蒸制不能等同,该研究为传承和发扬何首乌的传统炮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九蒸九晒 黑豆汁 UPLC-Qq Q-MS/MS 药效成分 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酸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 顺式-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反式-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虎杖苷 白藜芦醇 表儿茶素 芦丁 金丝桃苷 蒽醌
原文传递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磊磊 陈宪智 +1 位作者 李亚平 顾王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以氢化磷脂、胆固醇为脂质材料,制备了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修饰的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处方工艺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并比较了优化后制品与普通注射液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差...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以氢化磷脂、胆固醇为脂质材料,制备了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修饰的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处方工艺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并比较了优化后制品与普通注射液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按优化工艺制备的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包封率为(93.14±1.52)%,平均粒径为69.6 nm,在10%胎牛血清中144 h才能完全释放,脂质体组AUC0→t是普通注射液的6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梯度法 盐酸拓扑替康 脂质体 药动学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