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文分析法的内涵及研究实证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慧敏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4-177,共4页
从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引文分析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目的,介绍了引文分析法的产生及发展,并运用引文分析法对2004年较有影响力的11种地理学期刊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引文分析法 科技期刊 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现状、效果及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罗玲 商丽娜 +2 位作者 张海燕 张春丽 宋晓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地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地学科技期刊的宣传能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围绕期刊网站、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专辑论文推送、精品论文推送和期刊A... 【目的】了解中国地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地学科技期刊的宣传能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围绕期刊网站、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专辑论文推送、精品论文推送和期刊App 7个技术服务设计问卷,面向所提取的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定向发放问卷;同时利用网络搜集、定向咨询的方式完善调查结果。【结果】85%的地学科技期刊拥有自建网站,全部样本期刊实现在线投审稿服务。应用最多的前三个服务依次是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和微信公众平台,但后两个服务的应用以基本内容和基本功能为主;期刊独立App的应用基本空白。SCI期刊和CSCD核心库期刊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更好,地理学期刊次之,CSCD扩展库期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用效果方面,影响因子提升以及获得奖励和项目资助排在前两位,而CSCD核心库期刊最突出应用效果是被核心数据库或者其他主要数据库收录。【结论】当前我国地学科技期刊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尚不充分,仍有较大的推广和挖掘空间,但其促进期刊发展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可,而专业人力资源问题是技术推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媒体 地学期刊 科技期刊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作者SCI撤稿数量变化特征与领域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晓林 商丽娜 +1 位作者 罗玲 梁文静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6,共6页
针对近年来国外期刊中国作者大规模撤稿事件频发现象,对1990-2019年中国作者SCI撤稿数量、原因与主要撤稿领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990-2019年中国作者SCI撤稿数量为9070篇,SCI撤稿率在0.01%~2.49%间,平均撤稿率为0.47%。1991-2... 针对近年来国外期刊中国作者大规模撤稿事件频发现象,对1990-2019年中国作者SCI撤稿数量、原因与主要撤稿领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990-2019年中国作者SCI撤稿数量为9070篇,SCI撤稿率在0.01%~2.49%间,平均撤稿率为0.47%。1991-2003年,中国SCI撤稿数量一直相对较低;自2007年开始,撤稿数量急剧增加,在2010-2011年达到峰值;2012-2019年,中国撤稿数量较为稳定。目前中国绝大部分撤稿集中在生物、计算机、经济、管理、工程等几个领域。主要撤稿原因为24种,其导致的撤稿占所有撤稿数量的90%以上。除未给出详细原因的撤稿之外,其余撤稿原因包括作者违反期刊及出版商或机构的政策、伪造作者信息、篡改数据、剽窃、数据错误。在2007年之后,伪造数据与违反出版政策成为撤稿的主要原因,分别导致35%~43%和17%~21%的撤稿,近年来伪造评审意见呈多发趋势。未来需要从加强科研道德建设、提高同行评审质量、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等几方面提升国内学术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稿 变化特征 领域 SCI 中国作者
原文传递
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实践与特点 被引量:43
4
作者 常唯 曹会聪 +2 位作者 曹金 李自乐 白雨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对国际大型出版机构和高水平期刊的同行评议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寻找可供借鉴的方面。【方法】选取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科技期刊,包括商业出版机构Elsevier和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学协会出版机构OSA的期刊,以及PLo S ONE和C... 【目的】对国际大型出版机构和高水平期刊的同行评议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寻找可供借鉴的方面。【方法】选取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科技期刊,包括商业出版机构Elsevier和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学协会出版机构OSA的期刊,以及PLo S ONE和Cell期刊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一般有相对比较完整、细致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流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评议结果更详细、透明,更具建设性,因此,也更易被被评议者——稿件的作者接受。【结论】国内科技期刊应制定详尽的同行评议政策,充分发挥编委在同行评议组织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为审稿人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国际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指南,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提高国内期刊同行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科技期刊 实践 ELSEVIER Nature出版集团 OSA CELL PLOS 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