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汉东湖超微藻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建
林婉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1-76,共6页
论述了武汉东湖超微藻年数量、叶绿素含量、生产量分布;于室内模拟了不同光强与不同浓度P营养对超微藻光合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国外海洋与淡水超微藻的生产力、生物量和各自所占百分比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就东湖超微藻分布特点与生态环...
论述了武汉东湖超微藻年数量、叶绿素含量、生产量分布;于室内模拟了不同光强与不同浓度P营养对超微藻光合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国外海洋与淡水超微藻的生产力、生物量和各自所占百分比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就东湖超微藻分布特点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超微藻
荧光显微计数
碳
微藻
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汉东湖微囊藻水华形成及消失原因的探讨——围圈放养实验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学君
谢平
+1 位作者
王少梅
王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采用围圈试验的方法,将东湖微囊藻水华的形成和消失过程重现。根据有关生物调控(Biomanipulation)的原理,我们设计了鲢鳙草鱼的放养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放养鲢鳙的围圈,水华在很短时间(约15天)内消失,放养草鱼的围圈,水华几乎不受影响,...
采用围圈试验的方法,将东湖微囊藻水华的形成和消失过程重现。根据有关生物调控(Biomanipulation)的原理,我们设计了鲢鳙草鱼的放养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放养鲢鳙的围圈,水华在很短时间(约15天)内消失,放养草鱼的围圈,水华几乎不受影响,而没有放养的围圈,其水华日趋浓厚。这一结果显示出滤食性鱼类对围圈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变化,重点探讨了它们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与消失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微囊藻水华
围圈试验
营养元素
放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缘毛类纤毛虫胞质Hsp70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傅诚杰
缪炜
+1 位作者
沈韫芬
万明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克隆得到 2种缘毛类纤毛虫———钟形钟虫 (Vorticellacampanula)和螅状独缩虫 (Carchesiumpolyp inum)的胞质Hsp70基因部分序列 ,长度均为 4 38bp ,编码 14 6个氨基酸。以细菌为外类群 ,利用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包括其他 5种纤毛虫...
克隆得到 2种缘毛类纤毛虫———钟形钟虫 (Vorticellacampanula)和螅状独缩虫 (Carchesiumpolyp inum)的胞质Hsp70基因部分序列 ,长度均为 4 38bp ,编码 14 6个氨基酸。以细菌为外类群 ,利用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包括其他 5种纤毛虫在内的共 2 6个物种的Hsp70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树 ,其拓扑结构显示 :V campanula和C polypinum聚在一起 ,并与另 2种寡膜纲的嗜热四膜虫 (Tetrahymenathermophila)及草履虫(Parameciumtetraurelia)聚为姊妹枝 ,提示了缘毛类纤毛虫为单系 ,且隶属于寡膜纲的系统发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类纤毛虫
胞质
HSP70基因
克隆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螅状独缩虫种内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缪炜
余育和
+1 位作者
沈韫芬
张锡元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9,共9页
以18S-ITS1为分子标记,对我国8省市自治区的19个螅状独缩虫种群的研究表明:在34,46,241,305和322等5个位点上碱基的变化情况将它们沿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种群。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
以18S-ITS1为分子标记,对我国8省市自治区的19个螅状独缩虫种群的研究表明:在34,46,241,305和322等5个位点上碱基的变化情况将它们沿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种群。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纪时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珠江和长江分水岭的形成导致了螅状独缩虫的隔离分化;两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对螅状独缩虫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螅状独缩虫
分子系统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种群结构
传播方式
原生动物
原文传递
题名
武汉东湖超微藻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建
林婉莲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1-7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43010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基金
文摘
论述了武汉东湖超微藻年数量、叶绿素含量、生产量分布;于室内模拟了不同光强与不同浓度P营养对超微藻光合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国外海洋与淡水超微藻的生产力、生物量和各自所占百分比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就东湖超微藻分布特点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东湖
超微藻
荧光显微计数
碳
微藻
生态学
Keywords
Donghu Lake (Wuhan), algal picoplankton,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carbon production
分类号
Q949.20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东湖微囊藻水华形成及消失原因的探讨——围圈放养实验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学君
谢平
王少梅
王建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文摘
采用围圈试验的方法,将东湖微囊藻水华的形成和消失过程重现。根据有关生物调控(Biomanipulation)的原理,我们设计了鲢鳙草鱼的放养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放养鲢鳙的围圈,水华在很短时间(约15天)内消失,放养草鱼的围圈,水华几乎不受影响,而没有放养的围圈,其水华日趋浓厚。这一结果显示出滤食性鱼类对围圈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变化,重点探讨了它们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与消失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东湖
微囊藻水华
围圈试验
营养元素
放养
Keywords
Donghu Lake, M icrocy slis bloom , enclosure experiment, nutrient elements,biomanipulation.
分类号
S968.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缘毛类纤毛虫胞质Hsp70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傅诚杰
缪炜
沈韫芬
万明亮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
出处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基金资助项目 ( 2 2 0 2 0 7)
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 2 0 0 40 5 )
文摘
克隆得到 2种缘毛类纤毛虫———钟形钟虫 (Vorticellacampanula)和螅状独缩虫 (Carchesiumpolyp inum)的胞质Hsp70基因部分序列 ,长度均为 4 38bp ,编码 14 6个氨基酸。以细菌为外类群 ,利用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包括其他 5种纤毛虫在内的共 2 6个物种的Hsp70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树 ,其拓扑结构显示 :V campanula和C polypinum聚在一起 ,并与另 2种寡膜纲的嗜热四膜虫 (Tetrahymenathermophila)及草履虫(Parameciumtetraurelia)聚为姊妹枝 ,提示了缘毛类纤毛虫为单系 ,且隶属于寡膜纲的系统发育地位。
关键词
缘毛类纤毛虫
胞质
HSP70基因
克隆
系统发育
Keywords
Peritrichs
Cytosolic Hsp70 gene
Phylogeny
分类号
Q78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螅状独缩虫种内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缪炜
余育和
沈韫芬
张锡元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中国科学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大学生命
科学院
出处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SCX2-2-06)
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开放基金(批准号:200104)
文摘
以18S-ITS1为分子标记,对我国8省市自治区的19个螅状独缩虫种群的研究表明:在34,46,241,305和322等5个位点上碱基的变化情况将它们沿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种群。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纪时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珠江和长江分水岭的形成导致了螅状独缩虫的隔离分化;两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对螅状独缩虫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螅状独缩虫
分子系统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种群结构
传播方式
原生动物
分类号
Q958.2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汉东湖超微藻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王建
林婉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汉东湖微囊藻水华形成及消失原因的探讨——围圈放养实验
刘学君
谢平
王少梅
王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种缘毛类纤毛虫胞质Hsp70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傅诚杰
缪炜
沈韫芬
万明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螅状独缩虫种内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
缪炜
余育和
沈韫芬
张锡元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