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4)C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玲
肖和艾
+1 位作者
黄道友
吴金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采用碳同位素标记有机材料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其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过程,是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动力学的必要方法。本文介绍了14C示踪技术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有机底物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及其对原有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
采用碳同位素标记有机材料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其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过程,是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动力学的必要方法。本文介绍了14C示踪技术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有机底物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及其对原有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周转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周转
^14C标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N交叉标记有机与无机肥料氮的转化与残留
被引量:
20
2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2 位作者
侯红波
李恩尧
丘亚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8-865,共8页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氮素供给,但目前有机无机肥配施主要集中在化肥氮的研究,忽略秸秆氮对化肥氮转化的影响。为了解秸秆还田对不同氮源转化和残留的影响,采用15N对尿素和水稻秸秆进行交叉标记,在两种不同肥力水稻土(...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氮素供给,但目前有机无机肥配施主要集中在化肥氮的研究,忽略秸秆氮对化肥氮转化的影响。为了解秸秆还田对不同氮源转化和残留的影响,采用15N对尿素和水稻秸秆进行交叉标记,在两种不同肥力水稻土(粘土矿物类型为1∶1型红黄泥和2∶1型紫潮泥)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4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氮素60%以上来自土壤氮,土壤氮素肥力相对较低的红黄泥较之紫潮泥对肥料氮的依赖更强;水稻生长期间微生物同化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8%-8.3%,紫潮泥为1.8%—19.2%;微生物同化的秸杆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7%-5.0%,紫潮泥为2.0%-6.2%。而粘土矿物固持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0.3%-2.1%,紫潮泥为3.5%-18.7%;粘土矿物固持的秸杆氮红黄泥为0.2%-0.9%,紫潮泥为1.7%-5.0%。水稻成熟期尿素氮的残留率,红黄泥15NU处理、15NU+S分别为14.5%和17.0%,紫潮泥分别为16.9%和17.1%。秸秆氮的残留率分别为红黄泥38.8%、紫潮泥41.5%;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微生物同化化肥氮的能力,降低了粘土矿物晶格固持化肥氮的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化肥氮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有机形态氮残留,降低了无机形态氮(矿质氮+固定态铵)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水稻秸秆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15N标记
氮的残留
红黄泥
紫潮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14
3
作者
仇少君
彭佩钦
+2 位作者
李玲
刘强
荣湘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4-531,共8页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8.83%和0.28%~2.11%;固定的秸秆氮分别为0.97~2.85和0.09~0.50 mg.kg-1,占施用秸秆氮的1.69%~4.98%和0.15%~0.87%。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微生物对尿素氮的固定,降低了晶格的固定。单施尿素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SMBN的最大释放率为66.04%和69.15%,固定态铵最大释放率为87.75%和87.64%。结论盆栽水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矿物晶格对外源氮的固定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SMBN和固定态铵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盆栽
红黄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洞庭湖平原典型水稻土氮素固持动态及氮的残留形态
被引量:
6
4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2 位作者
刘强
吴金水
侯红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9-1145,共7页
以洞庭湖平原2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S+15NA)和单施硫铵(15NA)土壤微生物和粘土矿物对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及氮的残留形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条件下BN(SMBN...
以洞庭湖平原2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S+15NA)和单施硫铵(15NA)土壤微生物和粘土矿物对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及氮的残留形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条件下BN(SMBN)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培养前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固定态铵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相对较小,但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淹水培养条件下,BN以原有BN为主.标记底物BN的比例红黄泥为0.30%-6.67%;紫潮泥为1.00%-3.47%.微生物同化的标记底物硫铵氮的比例红黄泥为0.15%-20.65%,紫潮泥为2.06%-15.93%;有机无机配施处理(S+15NA)均大于单施化肥(15NA),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6.78%,高于红黄泥15NA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10.78%)也高于紫潮泥15NA处理.粘土矿物对标记底物氮的固定率,红黄泥为2.48%-10.57%,紫潮泥为12.55%-30.04%.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7.14%,低于红黄泥15NA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21.53%)也低于紫潮泥15NA处理.淹水培养条件下底物硫铵氮的残留率均大于30%,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提高了无机氮的残留率.红黄泥底物氮的残留形态主要为酸解有机氮(〉72%),而紫潮泥以酸解有机氮(44.0%-53.2%)和固定态铵(35.2%-37.5%)为主,两种土壤底物氮矿质氮形态残留在10%-20%之间.研究表明土壤对外源无机氮的固定与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施肥方式和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对该过程有重要影响.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能增强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降低土壤粘土矿物对无机氮的固持.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在降低化肥氮损失的同时提高了酸不溶性氮态的残留率,降低了无机氮形态(固定态铵和矿质氮)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水稻土
淹水培养
15N
原文传递
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镉铅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效应分析
5
作者
刘国胜
饶中秀
+4 位作者
张钱
魏洪贵
李小江
刘纪昌
唐志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8-671,共4页
以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通过种植水稻、红薯和小白菜,施用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分析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探讨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降低农产品Cd和Pb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螯合药肥施用量在耕层土重...
以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通过种植水稻、红薯和小白菜,施用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分析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探讨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降低农产品Cd和Pb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螯合药肥施用量在耕层土重的0.5%以上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和Pb的移动性,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49.2%-66.2%和79.9%-93.6%,且可使稻米、红薯干和小白菜等农产品中Cd含量降低至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以内,其降低幅度分别为69.5%-79.7%、42.9%-47.6%和80.5%-83.7%;但对稻米和小白菜中Pb含量无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该药肥对土壤pH值和稻谷、红薯及小白菜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供试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可推荐用作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药肥
重金属
镉
铅
原位固定修复
原文传递
题名
^(14)C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玲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505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2CB412503)
文摘
采用碳同位素标记有机材料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其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过程,是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动力学的必要方法。本文介绍了14C示踪技术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有机底物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及其对原有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周转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周转
^14C标记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5)N交叉标记有机与无机肥料氮的转化与残留
被引量:
20
2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侯红波
李恩尧
丘亚群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
科学
与工程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环境
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8-865,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1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41)
+1 种基金
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建设项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人才引进计划项目
文摘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氮素供给,但目前有机无机肥配施主要集中在化肥氮的研究,忽略秸秆氮对化肥氮转化的影响。为了解秸秆还田对不同氮源转化和残留的影响,采用15N对尿素和水稻秸秆进行交叉标记,在两种不同肥力水稻土(粘土矿物类型为1∶1型红黄泥和2∶1型紫潮泥)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4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氮素60%以上来自土壤氮,土壤氮素肥力相对较低的红黄泥较之紫潮泥对肥料氮的依赖更强;水稻生长期间微生物同化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8%-8.3%,紫潮泥为1.8%—19.2%;微生物同化的秸杆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7%-5.0%,紫潮泥为2.0%-6.2%。而粘土矿物固持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0.3%-2.1%,紫潮泥为3.5%-18.7%;粘土矿物固持的秸杆氮红黄泥为0.2%-0.9%,紫潮泥为1.7%-5.0%。水稻成熟期尿素氮的残留率,红黄泥15NU处理、15NU+S分别为14.5%和17.0%,紫潮泥分别为16.9%和17.1%。秸秆氮的残留率分别为红黄泥38.8%、紫潮泥41.5%;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微生物同化化肥氮的能力,降低了粘土矿物晶格固持化肥氮的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化肥氮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有机形态氮残留,降低了无机形态氮(矿质氮+固定态铵)的残留。
关键词
尿素
水稻秸秆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15N标记
氮的残留
红黄泥
紫潮泥
Keywords
urea
rice straw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fixed ammonium
labeled N
residue N
Reddish clayey soil
Purple alluvial soil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14
3
作者
仇少君
彭佩钦
李玲
刘强
荣湘民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
湖南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4-531,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4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文摘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8.83%和0.28%~2.11%;固定的秸秆氮分别为0.97~2.85和0.09~0.50 mg.kg-1,占施用秸秆氮的1.69%~4.98%和0.15%~0.87%。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微生物对尿素氮的固定,降低了晶格的固定。单施尿素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SMBN的最大释放率为66.04%和69.15%,固定态铵最大释放率为87.75%和87.64%。结论盆栽水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矿物晶格对外源氮的固定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SMBN和固定态铵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盆栽
红黄泥
Keyword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Fixed ammonium
Pot experiment
Reddish clayey soil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洞庭湖平原典型水稻土氮素固持动态及氮的残留形态
被引量:
6
4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刘强
吴金水
侯红波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
湖南
农业
大学资源环境
学院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9-1145,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1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41)
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以洞庭湖平原2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S+15NA)和单施硫铵(15NA)土壤微生物和粘土矿物对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及氮的残留形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条件下BN(SMBN)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培养前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固定态铵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相对较小,但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淹水培养条件下,BN以原有BN为主.标记底物BN的比例红黄泥为0.30%-6.67%;紫潮泥为1.00%-3.47%.微生物同化的标记底物硫铵氮的比例红黄泥为0.15%-20.65%,紫潮泥为2.06%-15.93%;有机无机配施处理(S+15NA)均大于单施化肥(15NA),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6.78%,高于红黄泥15NA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10.78%)也高于紫潮泥15NA处理.粘土矿物对标记底物氮的固定率,红黄泥为2.48%-10.57%,紫潮泥为12.55%-30.04%.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7.14%,低于红黄泥15NA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21.53%)也低于紫潮泥15NA处理.淹水培养条件下底物硫铵氮的残留率均大于30%,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提高了无机氮的残留率.红黄泥底物氮的残留形态主要为酸解有机氮(〉72%),而紫潮泥以酸解有机氮(44.0%-53.2%)和固定态铵(35.2%-37.5%)为主,两种土壤底物氮矿质氮形态残留在10%-20%之间.研究表明土壤对外源无机氮的固定与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施肥方式和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对该过程有重要影响.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能增强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降低土壤粘土矿物对无机氮的固持.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在降低化肥氮损失的同时提高了酸不溶性氮态的残留率,降低了无机氮形态(固定态铵和矿质氮)的残留.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水稻土
淹水培养
15N
Keyword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fixed ammonium
paddy soils
laboratory-flooded incubation experiment
^15N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镉铅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效应分析
5
作者
刘国胜
饶中秀
张钱
魏洪贵
李小江
刘纪昌
唐志刚
机构
株洲市环境保护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
亚热带
农业
生态
研究所
亚热带
农业
生态
过程
重点
试验室
莱沃睿智绿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8-671,共4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0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3JJ4113)
文摘
以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通过种植水稻、红薯和小白菜,施用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分析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探讨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降低农产品Cd和Pb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螯合药肥施用量在耕层土重的0.5%以上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和Pb的移动性,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49.2%-66.2%和79.9%-93.6%,且可使稻米、红薯干和小白菜等农产品中Cd含量降低至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以内,其降低幅度分别为69.5%-79.7%、42.9%-47.6%和80.5%-83.7%;但对稻米和小白菜中Pb含量无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该药肥对土壤pH值和稻谷、红薯及小白菜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供试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可推荐用作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材料。
关键词
螯合药肥
重金属
镉
铅
原位固定修复
Keywords
compound chelating fertilizer
heavy metal
Cd
Pb
in-situ stabiliza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4)C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李玲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5)N交叉标记有机与无机肥料氮的转化与残留
彭佩钦
仇少君
侯红波
李恩尧
丘亚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仇少君
彭佩钦
李玲
刘强
荣湘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洞庭湖平原典型水稻土氮素固持动态及氮的残留形态
彭佩钦
仇少君
刘强
吴金水
侯红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原文传递
5
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镉铅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效应分析
刘国胜
饶中秀
张钱
魏洪贵
李小江
刘纪昌
唐志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