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94
1
作者 黄宇 汪思龙 +4 位作者 冯宗炜 高洪 王清奎 胡亚林 颜绍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199-2205,共7页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综合比较了第 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 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 ,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综合比较了第 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 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 ,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 ,直观评价了 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 .在研究区内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 ,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 ,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 ,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下载PDF
火力楠、荷木和黎蒴林的土壤特性及涵养水源的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薛立 李燕 +2 位作者 屈明 晏姝 王相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3-1627,共5页
对火力楠、荷木和黎蒴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林地持水特性、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19、1.26和1.06 g.cm-3,总孔隙分别为56.73%、54.18%和60.74%,土壤自然含水量分别为15.7%、13.0%... 对火力楠、荷木和黎蒴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林地持水特性、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19、1.26和1.06 g.cm-3,总孔隙分别为56.73%、54.18%和60.74%,土壤自然含水量分别为15.7%、13.0%和19.4%,毛管持水量分别为43.2%、37.8%和45.8%.火力楠林地的土壤保水性一般而通气性差;荷木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均差,黎蒴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好.火力楠、荷木和黎蒴单株凋落物持水量分别为20、8和15 kg,林地分别为16、13和17 t.hm-2;火力楠、荷木和黎蒴单株凋落物养分储量分别为112.71、31.20和87.30 g、林地分别为84.355、1.86和98.11 kg.hm-2.3种林地呈强酸性.黎蒴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最高,而速效K含量为荷木林地>黎蒴林地>火力楠林地.火力楠林地有机质含量、全N和碱解N含量>荷木林地,荷木林地的全P、全K、速效P含量>火力楠林地.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4%以上,黎蒴林地的细菌数量高达41×105个.g干土,而火力楠林地和荷木林地分别为3.4×104个.g干土和5.3×104个.g干土.黎蒴林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最大,荷木林地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最大.3种林分中,黎蒴林的土壤肥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纯林 水源涵养 土壤物理性质 养分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密度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青 汪思龙 +2 位作者 陈龙池 张伟东 宫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26-1632,共7页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对湖北省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33.87、73.42和111.62t·hm-2,灌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对湖北省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33.87、73.42和111.62t·hm-2,灌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65、1.40和1.52t·hm-2,草本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13、0.09和0.13t·hm-2,枯落物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47、1.34和0.93t·hm-2,乔木层碳密度作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总生物碳密度的98.35%、96.29%和97.74%,林下植被(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密度分别占1.31%、1.95%和1.44%,凋落物层碳密度分别占0.34%、1.76%和0.82%。土壤(0~100cm)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57.04、66.92和54.12t·hm-2,土壤碳密度的60%储存在0~40cm土壤中,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密度逐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生物量和土壤层碳密度均表现出: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大于人工林。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碳密度分布序列为土壤(0~100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可见,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更有助于提高森林碳汇,实施近自然林经营是提升该区域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次生林 人工林 生物量
原文传递
施氮磷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有志 王清奎 +1 位作者 于小军 郑文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53-3060,共8页
为确定施氮、磷肥对中亚热带人工林土壤不同活性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在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氮、磷施肥试验,包括对照(CK)、施氮肥(200 kg N·hm^(-2)·a^(-1))、施磷肥(50 kg P·hm^(-2)... 为确定施氮、磷肥对中亚热带人工林土壤不同活性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在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氮、磷施肥试验,包括对照(CK)、施氮肥(200 kg N·hm^(-2)·a^(-1))、施磷肥(50 kg P·hm^(-2)·a^(-1))、施氮磷肥(200 kg N·hm^(-2)·a^(-1)+50kg P·hm^(-2)·a^(-1)) 4个处理。连续施肥5年后,采取(0~10 cm)表层土壤,测定了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影响不显著,施氮肥和氮磷配施使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分别降低34.6%和45.8%,施氮肥降低了常温浸提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且施氮磷肥对WSOC有交互作用,施氮磷肥使热水浸提有机碳(HWC)含量显著提高了31.5%,施肥对易氧化有机碳(LOC)、颗粒有机碳(POC)、热水浸提碳水化合物(HWc C)的影响不显著;在施肥处理下,MBC/SOC对单施磷肥和氮肥不敏感,氮磷配施使MBC/SOC下降了48.4%,与CK相比,施氮磷肥对POC/SOC没有影响,但与氮肥处理相比,施氮磷肥使POC/SOC显著增加了24.3%;经相关性分析,HWC与硝态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微生物量碳 热水浸提有机碳 热水浸提碳水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