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液体[Bmim][BF_(4)]与氧化苯乙烯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催化机理的和频振动光谱研究
1
作者 孟杜娟 韩琳玉 +5 位作者 刘彩合 张悦凝 秦绪金 白羽 郭源 张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0-428,I0088-I0098,I0105,共21页
离子液体作为多用途的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和频产生振动光谱技术,深入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与苯乙烯氧化物(SO)在空气/液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在1000~37... 离子液体作为多用途的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和频产生振动光谱技术,深入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与苯乙烯氧化物(SO)在空气/液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在1000~3700cm^(-1)的光谱范围内,仅观察到了体系中碳氢键的振动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苯乙烯氧化物的环氧环的取向是朝向体相的,而阳离子的咪唑环上的三个碳氢基则平行于界面表面,因此,在该体系中并未观察到阳离子与苯乙烯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C-H键的振动谱中,发现CH(SO)和CH_(3)(阳离子)的振动光谱峰发生蓝移,这证明了阴离子BF4与环氧环上的CH_(2)基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证实了离子液体首先催化苯乙烯氧化物并随后与CO_(2)反应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为反应界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取向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频振动光谱 离子液体 分子间相互作用 催化机理
下载PDF
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和基因遗传算法加速金属团簇结构全局优化
2
作者 杨祁 李子玉 +1 位作者 Peter L.Rodriguez-Kesslerbr 何圣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1-329,I0010-I0021,I0104,共22页
在团簇科学中,搜索金属团簇的全局最小能量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全局优化方法被开发出来,以提高金属团簇结构的优化效率,该方法可以大幅减少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样本数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势能面的采样... 在团簇科学中,搜索金属团簇的全局最小能量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全局优化方法被开发出来,以提高金属团簇结构的优化效率,该方法可以大幅减少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样本数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势能面的采样效率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全局优化方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基因遗传算法嵌入到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中的全局优化方法.在Pt_(n)(n=9-15)团簇的全局优化中,该方法只需要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全局优化方法一半的样本数量就能优化得到全局最优结构,同时节省了约70%~80%的计算成本,这表明全局搜索能力的显著提升。在Pt_(14)团簇势能面上的采样结果显示,该方法搜索到低能量的样本(占比25%)比深度神经网络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的样本(占比<1%)更多.在Pt_(16)和Pt_(17)团簇的全局最优结构搜索中,本文报道了文献中尚未报道的新结构,证明本论文建立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优化 深度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基因遗传算法 金属团簇
下载PDF
石墨炔-有机共轭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彦焕 李教富 刘辉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发展了基于超分子化学的新方法实现了对石墨炔的原位氮掺杂,通过利用石墨炔与有机共轭分子间强的π–π作用,原位制备了石墨炔/卟吩复合材料薄膜,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增加到了1000 m Ah·g^(-1),该复合材料表现出... 发展了基于超分子化学的新方法实现了对石墨炔的原位氮掺杂,通过利用石墨炔与有机共轭分子间强的π–π作用,原位制备了石墨炔/卟吩复合材料薄膜,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增加到了1000 m Ah·g^(-1),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为可控制备掺氮石墨炔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卟吩 π–π作用 氮掺杂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N^(4)-乙酰胞苷RNA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贺胤铭 孔素东 +2 位作者 林建国 谢敏浩 程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细胞中的mRNA和非编码RNA包含着大量的表观化学修饰.在这些修饰中,N^(4)-乙酰胞苷(ac^(4)C)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rRNA和mRNA中均有发现.研究表明,ac^(4)C RNA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蛋白的翻译过程、... 细胞中的mRNA和非编码RNA包含着大量的表观化学修饰.在这些修饰中,N^(4)-乙酰胞苷(ac^(4)C)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rRNA和mRNA中均有发现.研究表明,ac^(4)C RNA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蛋白的翻译过程、影响RNA的稳定性及改变RNA-蛋白相互作用等.但当前对其修饰路径的研究还不成熟,催化ac^(4)C RNA形成的乙酰转移酶目前仅有NAT10被鉴定出来.不仅如此,目前对ac^(4)C RNA进行检测和测序的技术手段还相当局限.本文综合评述了ac^(4)C RNA的分布以及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重点介绍了ac^(4)C RNA的检测技术,并对ac^(4)C RNA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机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乙酰胞苷 RNA修饰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石墨炔的化学修饰及功能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勇军 李玉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2-1013,共22页
石墨炔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孔洞结构使其在信息技术、电子、能源、催化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几年石墨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迅速成为了碳材料研究中的新领域。石墨炔中炔键单元的高活性为其化学修... 石墨炔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孔洞结构使其在信息技术、电子、能源、催化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几年石墨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迅速成为了碳材料研究中的新领域。石墨炔中炔键单元的高活性为其化学修饰与掺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石墨炔的非金属杂原子掺杂、金属原子修饰以及表面改性,并深入探讨掺杂与衍生化对石墨炔材料的电子性质的影响及其对光电化学催化性能的协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掺杂 非金属杂原子 金属原子 化学修饰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溶解-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坚 米勤勇 +1 位作者 袁斌 张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57,共8页
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为丰富、可持续、可再生、环境友好的一种天然原材料,纤维素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纤维素气凝胶兼具超高孔隙率、超低密度纳米多孔材料的优点和高分子材料韧性好、易加工的特性,有诸多优异的性能,... 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为丰富、可持续、可再生、环境友好的一种天然原材料,纤维素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纤维素气凝胶兼具超高孔隙率、超低密度纳米多孔材料的优点和高分子材料韧性好、易加工的特性,有诸多优异的性能,是继无机气凝胶和合成高分子气凝胶之后新一代气凝胶材料,正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利用离子液体制备纤维素气凝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利用离子液体溶解结合超临界CO_2干燥技术制备纤维素气凝胶;纤维素基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以及纤维素气凝胶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离子液体 超临界干燥
下载PDF
固态金属锂电池最新进展评述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惠 殷雅侠 +1 位作者 郭玉国 万立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41-951,共11页
金属锂以其高比容量和低电化学势被认为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然而由于液态金属锂电池中金属锂不均匀沉积形成的锂枝晶易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发展。用固态电解... 金属锂以其高比容量和低电化学势被认为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然而由于液态金属锂电池中金属锂不均匀沉积形成的锂枝晶易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发展。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有望得到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的固态金属锂电池。如何提高固态电解质的本征特性,如离子电导率、机械强度、电化学窗口,更重要地,如何稳定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接触特性以及提高电极内部有效的锂离子和电子传输通道是固态电解质研发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多层结构的固态电解质将会结合不同类型电解质的优势,从而满足固态金属锂电池对固态电解质的诸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金属锂电池 固态电解质 界面 离子电导率 多层结构电解质
下载PDF
全氢聚硅氮烷衍生法制备耐高温抗氧化SiON涂层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倩影 张宗波 +2 位作者 黄文文 周晓龙 徐彩虹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以全氢聚硅氮烷为原料,经加热固化在金属表面制备得到致密均匀、厚度为2μm左右的SiON涂层。研究了全氢聚硅氮烷的固化过程,发现随固化温度升高,水解氧化反应程度提高,随之结构中Si—N、Si—H及N—H强度下降,Si—O强度升高。所得到的涂... 以全氢聚硅氮烷为原料,经加热固化在金属表面制备得到致密均匀、厚度为2μm左右的SiON涂层。研究了全氢聚硅氮烷的固化过程,发现随固化温度升高,水解氧化反应程度提高,随之结构中Si—N、Si—H及N—H强度下降,Si—O强度升高。所得到的涂层硬度达到9H以上,与金属基材之间结合良好,附着力0级。随固化温度升高,涂层表面润湿性能也随之变化,400℃固化得到的涂层表现为亲水性。SiON涂层具备较好的防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对金属基材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随着固化温度升高,防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氢聚硅氮烷 SiON涂层 耐高温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醋酸铅作为铅源合成CH_3NH_3PbBr_(3-x)Cl_x纳米晶体颗粒(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亚楠 马品 +4 位作者 彭路梅 张迪 方艳艳 周晓文 林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9-2105,共7页
采用醋酸铅作为铅源,成功制备出CH_3NH_3PbBr_(3-x)Cl_x(MA=CH_3NH_3,0≤x≤3)发光纳米晶体颗粒。醋酸铅比卤化物铅盐,尤其是氯化铅,能更好地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解决了卤化物盐溶解度低的问题。在MAPbBr_(3-x)Cl_x... 采用醋酸铅作为铅源,成功制备出CH_3NH_3PbBr_(3-x)Cl_x(MA=CH_3NH_3,0≤x≤3)发光纳米晶体颗粒。醋酸铅比卤化物铅盐,尤其是氯化铅,能更好地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解决了卤化物盐溶解度低的问题。在MAPbBr_(3-x)Cl_x中,不同比例的Br/CI可以产生不同的光谱性质,荧光光谱(PL)可以从399 nm调控到527 nm。所有荧光光谱的半峰宽(FWHM)在20 nm左右,说明色谱比较纯。制备的MAPbBr_(3-x)Cl_x纳米晶体颗粒尺寸分布在^(11±3)nm,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甲苯中。其中,MAPbBr_3纳米晶体颗粒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高达73%,其平均荧光寿命为97.4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CH3NH3PbBr3-xCl 纳米晶体 醋酸铅
下载PDF
全氢聚硅氮烷用于塑料表面硬化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倩影 赵莉 +3 位作者 孙宁 王丹 张宗波 徐彩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7,共7页
塑料制品应用面广阔,但高分子聚合物自身结构的特点导致塑料制品表面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划痕,这既影响了美观,又降低了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对其进行硬化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使用,其中,表面涂覆硬化涂层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方... 塑料制品应用面广阔,但高分子聚合物自身结构的特点导致塑料制品表面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划痕,这既影响了美观,又降低了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对其进行硬化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使用,其中,表面涂覆硬化涂层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方便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基于全氢聚硅氮烷制备塑料表面硬化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塑料基材已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类。全氢聚硅氮烷应用于PS表面,通过PHPS改性PS衍生物,在保证两种聚合物相容性良好的前提下,获得了高硬度的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应用于PC表面,通过控制PHPS/PMMA接枝聚合物结构,获得了透明、附着力优异、硬度高的有机无机杂化涂层,PHPS/有机硅氮烷转化后的涂层也极大地提高了PC表面的硬度;应用于PET和PMMA表面,将PHPS直接涂覆在基材表面即可获得致密、透明、附着力优异的高硬度涂层;应用于其他塑料表面,还可以提高基材的水蒸气阻隔性能、热稳定性等。最后指出随着涂层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对防护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PHPS转化涂层未来在塑料基材表面增硬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氢聚硅氮烷 有机/无机杂化 塑料 表面 硬化涂层 透明
下载PDF
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力学-化学偶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展金秀 冯峰 +2 位作者 许敏 姚立 葛茂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1,共11页
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和大气环境领域的广泛研究使得其生物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关注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毒性问题。本综述从细胞力学-化学偶联的角度总结了近五年来有关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 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和大气环境领域的广泛研究使得其生物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关注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毒性问题。本综述从细胞力学-化学偶联的角度总结了近五年来有关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与细胞力学-化学偶联性质相关的分子基础以及目前检测细胞机械性质的纳米技术,然后重点讨论了纳米粒子对细胞粘附、骨架、刚度和迁移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纳米生物力学-化学偶联的挑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细胞 机械信号转导 相互作用 力学-化学偶联
下载PDF
钒硼双原子阳离子活化甲烷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强 姜利学 +3 位作者 李海方 陈娇娇 赵艳霞 何圣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4-1020,共7页
3d过渡金属物种活化甲烷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人们对3d前过渡金属物种与甲烷反应体系的报道非常少,与之相关的甲烷活化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气相质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VB+离子可以在热碰撞条件下活... 3d过渡金属物种活化甲烷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人们对3d前过渡金属物种与甲烷反应体系的报道非常少,与之相关的甲烷活化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气相质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VB+离子可以在热碰撞条件下活化甲烷产生氢气和碳硼化合物,由于强的静电相互作用,甲烷活化优先发生在VB+离子的V原子位点。甲烷的活化转化涉及二态反应性,在反应的入口处需要经历从高自旋六重态到低自旋四重态的自旋反转。由于V―CH3以及B―H化学键较强,H3C―H键断裂以V―B单元协同插入而非单个V或B原子插入C―H键的方式进行。对VB+活化甲烷的机理认识可以为新型3d过渡金属催化剂活化甲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活化 前过渡金属 质谱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监测人心房钠尿肽的化学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坤 金钰龙 +1 位作者 黄嫣嫣 赵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31,共8页
多肽作为神经递质、激素、受体等参与和调节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随着对多肽结构与功能认识的深入,化学合成多肽在生物医药、生命分析等领域显示了重要价值。人心房钠尿肽(AN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其含量和代谢异常与... 多肽作为神经递质、激素、受体等参与和调节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随着对多肽结构与功能认识的深入,化学合成多肽在生物医药、生命分析等领域显示了重要价值。人心房钠尿肽(AN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其含量和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密切相关。针对ANP重要的生理功能,该文开展了ANP化学合成及其过程的监测与优化,设计了集固相合成线性直链多肽和液相氧化成环为一体的策略。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性能和多级质谱的结构鉴定能力,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分析新方法,对固相合成产物进行了分离分析,并对液相氧化方法进行了筛选和优化,最终分离纯化得到了目标多肽,为人心房钠尿肽的高效化学合成及氧化成环反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肽固相合成 人心房钠尿肽 氧化反应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二次电池锌负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福慧 刘辉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99-2012,共14页
锌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充放电性能、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极具发展前景。金属锌,因优异的导电性、低的平衡电势、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成本等因素,是水系二次电池中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也存在着枝... 锌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充放电性能、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极具发展前景。金属锌,因优异的导电性、低的平衡电势、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成本等因素,是水系二次电池中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也存在着枝晶生长、腐蚀和钝化等问题,限制了锌离子二次电池的可逆容量和循环寿命,通过优化调节锌负极的形貌与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提高电池性能。本文综述了水系锌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涵盖了金属锌负极、复合锌负极和锌合金,且展望了锌负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形貌 表面修饰 复合电极 锌合金
下载PDF
亲和分离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卉菲 黄嫣嫣 +1 位作者 金钰龙 赵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3,共8页
蛋白质泛素化是真核生物最普遍、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泛素化过程的失调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和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泛素化是真核生物最普遍、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泛素化过程的失调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和研究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与功能,可望为认识生命、探索疾病调控内在规律和发现新的诊断策略提供重要信息。生命体系的高度复杂性,泛素化修饰位点、结构类型的多变和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等特点给蛋白质泛素化分析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亲和分离以其高选择性成为泛素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免疫亲和分离法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最为经典的分离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泛素化蛋白质或肽段的富集分离。源于天然泛素受体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iquitin binding domains,UBDs)可与泛素或多聚泛素链相互作用。UBDs和基于此发展起来的串联泛素结合实体(tandem ubiquitin-binding entities,TUBEs)已成为蛋白质泛素化功能研究的热门识别分子。各种多肽类化合物的发展也为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和功能解析提供新工具。此外,多种亲和识别配基的联合使用,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分析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为认识生命体内的泛素化修饰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文对亲和分离方法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泛素化 亲和色谱 抗体 多肽
下载PDF
石墨炔在锂/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自成 李玉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7-1066,共10页
二维石墨炔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几年,与石墨炔相关的理论、合成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基于石墨炔独特的制备方式与可控的分子结构,其已经在很多传统的研究领域展现出潜力,也在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上... 二维石墨炔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几年,与石墨炔相关的理论、合成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基于石墨炔独特的制备方式与可控的分子结构,其已经在很多传统的研究领域展现出潜力,也在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上产生重要影响,表明石墨炔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研究领域。而石墨炔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概述了石墨炔与电化学储能相关的优异特性,总结了石墨炔的常规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在低温制备优势下石墨炔家族成员的迅速壮大和相应石墨炔新成员独特结构对电化学储锂和储钠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二维材料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负极
下载PDF
吡咯氮配位单原子铜催化剂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润瑶 纪桂鹏 刘志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5,共7页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由吡啶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较差,而由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则具有更强的活性,CO法拉第效率在−0.70 V(vs.RHE)时可达到96.3%;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中心对于析氢反应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碳纳米管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多次碰撞条件下金阳离子诱导的甲烷碳-碳偶联
18
作者 任熠 刘清宇 +2 位作者 赵艳霞 杨祁 何圣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8-196,共9页
金属正离子与甲烷的反应活性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已报道的离子分子反应通常在单次碰撞或低碰撞能条件下发生。本文介绍最近搭建的一个由迁移管与离子漏斗组成的离子分子反应装置,在多次碰撞与可变碰撞能条件下研究离子分子反应。离子源产... 金属正离子与甲烷的反应活性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已报道的离子分子反应通常在单次碰撞或低碰撞能条件下发生。本文介绍最近搭建的一个由迁移管与离子漏斗组成的离子分子反应装置,在多次碰撞与可变碰撞能条件下研究离子分子反应。离子源产生的Au+在迁移管内与甲烷反应,经漏斗与离子阱收集后由质谱检测。该反应装置的反应气压可达100Pa,且离子与分子的碰撞能可通过迁移管与离子漏斗间的电势差调节。利用该装置,我们研究了闭壳层Au+离子与甲烷的反应,并观测到碳―碳偶联产物Au C2H4+生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经由Au―CH2与Au―CH3物种的两条反应通道均可发生碳―碳偶联反应(Au++2CH4→Au C2H4++2H2)。离子轨迹模拟表明迁移管与漏斗间的电场可提供足够的碰撞能促进碳―碳偶联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离子分子反应 碳―碳偶联 质谱
下载PDF
Light-driven activation of carbon-halogen bonds by readily available amines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dehalogen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Di Meng Qian Zhu +5 位作者 Yan Wei Shengli Zhen Ran Duana Chuncheng Chen Wenjing Song Jincai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A straightforward protocol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aromatic amines,N,N,N',N'-tetramethyl-p-phenylenediamine or N,N,N',N'-tetramethylbenzidine,as photocatalysts was developed for theefficient hydrodehal... A straightforward protocol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aromatic amines,N,N,N',N'-tetramethyl-p-phenylenediamine or N,N,N',N'-tetramethylbenzidine,as photocatalysts was developed for theefficient hydrodehalogenation of organic halides,such as 4'-bromoacetophenone,polyfluoroarenes,cholorobenzene,and 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a resistant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The strongly reducing singlet excited states of the amines enabled diffusion-controlled disso-ciative electron transfer to effectively cleave carbon-halogen bonds,followed by radical hydrogena-tion.Diisopropylethylamine served as the terminal electron/proton donor and regenerated theamine sensitiz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halogen bond activation Photocatalysis 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Reductive dehalogenatio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下载PDF
CO Oxidation by Neutral Gold-Vanadium Oxide Clusters 被引量:1
20
作者 Shu-hua Ou Jiao-jiao Chen +3 位作者 Xiao-na Li Li-na Wang Tong-mei Ma Sheng-gui H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7-212,I0002,I0006-I0011,共8页
Oxidation of CO by gas-phase atomic clusters is being actively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level mechanisms of heterogeneous CO oxidation over related catalytic surfaces. However, it is experimentally challeng... Oxidation of CO by gas-phase atomic clusters is being actively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level mechanisms of heterogeneous CO oxidation over related catalytic surfaces. However, it is experimentally challenging to study CO oxidation by neutral heteronuclear metal oxide cluster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cluster ionization and detection without fragmentation. Herein, the neutral AuVO2-4 clusters were experimentally generated and their reactions with CO and O2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O adsorption is the dominant channel on the interactions of AuVO4 and AuVO3 with CO, and AuVO2 can pick up an O2 molecule to generate AuVO4.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the trapped CO in AuVO3,4CO into CO2 is exothermic while the reaction barriers have to be overcome at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s. A catalytic cycle for CO oxidation by AuVO2-4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oxidation Neutral clusters GOLD Mass spectrometr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