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胞子弹冲击泡沫夹芯梁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1
作者 张元瑞 朱玉东 +3 位作者 王克鸿 周琦 虞吉林 郑志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7,共16页
为了研究均匀/梯度多胞子弹冲击泡沫夹芯梁的耦合响应过程和多胞子弹对夹芯梁的加载效果,对该冲击过程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通过将泡沫夹芯梁等效为单梁以简化分析,基于多胞子弹的冲击波模型和泡沫夹芯梁的等效单梁响应... 为了研究均匀/梯度多胞子弹冲击泡沫夹芯梁的耦合响应过程和多胞子弹对夹芯梁的加载效果,对该冲击过程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通过将泡沫夹芯梁等效为单梁以简化分析,基于多胞子弹的冲击波模型和泡沫夹芯梁的等效单梁响应模型,构建了多胞子弹冲击泡沫夹芯梁的耦合分析模型,给出了冲击过程中各响应阶段的控制方程,并结合龙格-库塔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基于三维Voronoi技术,开展了均匀/梯度多胞子弹冲击泡沫夹芯梁的细观有限元模拟;在多胞子弹的冲击测试平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获取了多胞子弹和泡沫夹芯梁的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耦合分析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多胞子弹和泡沫夹芯梁的速度历程曲线以及多胞子弹产生的冲击压强;在初始动量相同但密度分布或初速度不同的多胞子弹冲击下,同一构型的泡沫夹芯梁展现出不同的力学响应,这说明多胞子弹的加载不能简单地等效为脉冲加载,多胞子弹与夹芯梁之间的耦合效应不可忽略;相较于均匀多胞子弹,梯度多胞子弹的冲击压力波形更加尖锐,在其衰减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子弹 泡沫夹芯梁 耦合分析模型 有限元模拟 冲击测试
下载PDF
几种高性能纤维束的冲击动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思颖 黄晨光 段祝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利用直拉式Hopkinson装置研究了碳纤维、无碱E玻璃纤维、Kevlar 4 9/96 4 /96 4c、Twaron2 0 0 0、DyneemaSk6 6等纤维的动态拉伸性能。与准静态加载条件下相比 ,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基本与应变速率无关(玻璃纤维除外 ) ,而纤维束的弹性模... 利用直拉式Hopkinson装置研究了碳纤维、无碱E玻璃纤维、Kevlar 4 9/96 4 /96 4c、Twaron2 0 0 0、DyneemaSk6 6等纤维的动态拉伸性能。与准静态加载条件下相比 ,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基本与应变速率无关(玻璃纤维除外 ) ,而纤维束的弹性模量和失效应变随应变率的升高而明显变大。从高分子物理以及两种无机纤维的内部微观结构特征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加载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物理阐释。讨论了实验数据的发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束 冲击动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直拉式Hopkinson装置 材料力学 高应变率
下载PDF
探索微纳尺度润湿动力学:长针式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与进展
3
作者 关东石 聂鹏程 +2 位作者 闫财山 郭永杰 童彭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7-1510,共14页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是微纳尺度实验流体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列入世界前沿125个科学问题名单(Sanders S,Science,2021).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手段很难直接测量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是微纳尺度实验流体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列入世界前沿125个科学问题名单(Sanders S,Science,2021).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手段很难直接测量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精准操控和小尺度力学测量等优势,结合长针式探针组装成的微流变计可以直接测量气-液-固三相接触线上的毛细力,并监测探针在垂直方向运动中力的动态变化.通过该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流体界面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各类材料在液体环境中力学性质在微纳尺度的精确表征.文章将系统介绍长针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微纳尺度非理想界面润湿动力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低能垒表面毛细力的速度依赖性与非对称性、无序粗糙表面接触线黏滑运动的统计学规律、柔性表面接触线动力学的状态与速度定律、以及离子液体-金属界面处电场对接触角迟滞的调控等,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该实验手段为检验各类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提供了可信数据,为探究界面上复杂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尺度流动与界面流动 三相接触线 润湿动力学 原子力显微镜 流固界面
下载PDF
被动标量湍流混合的实验研究方法与进展
4
作者 李慧鑫 徐多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湍流混合与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息息相关,研究湍流混合对湍流理论及湍流燃烧、化学工程等重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湍流混合的实验研究方面,传感器技术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湍流混合多尺度、非线性过程的深入研究... 湍流混合与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息息相关,研究湍流混合对湍流理论及湍流燃烧、化学工程等重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湍流混合的实验研究方面,传感器技术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湍流混合多尺度、非线性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机理认知。本文介绍了标量场湍流混合实验中较为常用的瑞利散射技术和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着重讨论了提高后者空间测量分辨率的方法,可为湍流混合的二维高分辨率精细化测量提供思路。另外,从实验测量角度对小尺度混合的标度律(黏性−对流区)、标量场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标量场混合界面的分形维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结合被动标量湍流混合基础理论简要介绍相关实验研究方法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混合 被动标量场 标度律 概率密度函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聚脲弹性体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龚臣成 陈艳 戴兰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共23页
聚脲是一种由异氰酸酯组分和氨基组分反应生成的新型弹性体高聚物.由于聚脲具有断裂伸长率高、应变率强化、高耗能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在国防、能源、交通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聚脲在不同温度、不同应... 聚脲是一种由异氰酸酯组分和氨基组分反应生成的新型弹性体高聚物.由于聚脲具有断裂伸长率高、应变率强化、高耗能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在国防、能源、交通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聚脲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开展了大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本构模型,对温度、应变率等因素相关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描述和预测.这些工作为深刻理解聚脲抗冲击机理及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聚脲弹性体的微相分离结构及特点;然后从小变形线性黏弹性和大变形非线性黏弹性两个方面概述了关于聚脲力学性能的研究,包括相应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聚脲黏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一步从变形梯度乘法分解法、遗传积分法、应变-时间解耦法等不同建模方法出发对已建立的聚脲本构模型进行综述,并从应变率范围、温度范围、压力相关性、软化行为表征及模型参数数量的角度对比了不同类型模型的区别;最后针对聚脲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下一步研究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弹性体 黏弹性 有限变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轴向加载下不同捻向多股钢丝绳的力学行为研究
6
作者 向亮 陈艳 戴兰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多股钢丝绳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应用,其中多数钢丝经过两次捻绕成为二次螺旋钢丝。基于Love弹性曲杆理论和变形前后钢丝绳结构状态分析,建立了轴向加载下考虑二次螺旋钢丝局部变形行为的多股钢丝绳弹性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钢... 多股钢丝绳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应用,其中多数钢丝经过两次捻绕成为二次螺旋钢丝。基于Love弹性曲杆理论和变形前后钢丝绳结构状态分析,建立了轴向加载下考虑二次螺旋钢丝局部变形行为的多股钢丝绳弹性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钢丝绳的弹塑性力学响应。将弹性理论模型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Costello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捻向钢丝绳(顺捻、交互捻)整绳和局部钢丝的力学行为。研究发现二次螺旋钢丝的局部响应不同于单股绳一次螺旋钢丝,钢丝的弯曲和扭转变形沿钢丝绳截面周期性变化。整绳受拉伸载荷时,沿钢丝轴线的拉伸变形占主要部分,交互捻钢丝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均小于顺捻钢丝,且扭转变形的方向与顺捻钢丝相反。在通常弹性使用范围内,交互捻钢丝绳沿钢丝截面的最大拉伸和扭转应力均小于顺捻钢丝绳,且产生的反作用扭矩更小,因此优于顺捻钢丝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股钢丝绳 二次螺旋钢丝 局部变形和应力 捻向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关东石 李航宇 童彭尔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6,共10页
作为微纳尺度的力学工具,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推动了该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利用多种测量模式与改进的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在液体中对亚细胞、细胞、组织等多个尺度的生命物质进行力学测量,研究其在... 作为微纳尺度的力学工具,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推动了该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利用多种测量模式与改进的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在液体中对亚细胞、细胞、组织等多个尺度的生命物质进行力学测量,研究其在衰老、癌变等生命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本文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力学测量原理、生物力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在单细胞的整体与局部、液-液相分离液滴、上皮囊泡组织等力学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复杂流体与微纳尺度流动对实验测量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力学 微纳流动 弹性模量 软物质
下载PDF
固体塑性实验室时间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概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云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随着超级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提升,基于经验势函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解析固体塑性的微观机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分子动力学基于牛顿运动方程数值积分,积分时间步长通常为飞秒量级,其模拟的时间尺度通常限于纳秒量级,从... 随着超级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提升,基于经验势函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解析固体塑性的微观机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分子动力学基于牛顿运动方程数值积分,积分时间步长通常为飞秒量级,其模拟的时间尺度通常限于纳秒量级,从而为模拟长时间尺度固体塑性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时间尺度限制切入,介绍目前国际流行的几种实验室时间尺度原子模拟技术,并以晶体位错塑性与非晶态物质扩散和剪切转变塑性为例,阐述实验室时间尺度和原子精度计算机模拟的思想与实施步骤。最后,展望了目前加速分子动力学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加速分子动力学 固体塑性 时间尺度
下载PDF
高速受电弓多动力学参数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吴孟臻 +1 位作者 鲁文 吴枝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0-677,共8页
为提高高速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文章以DSA380型高速受电弓和大西线高速铁路弹性链式悬挂接触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理论和弓网系统动态仿真平台,依次研究受电弓三参数联合变化对单... 为提高高速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文章以DSA380型高速受电弓和大西线高速铁路弹性链式悬挂接触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理论和弓网系统动态仿真平台,依次研究受电弓三参数联合变化对单、双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弓网系统动态性能评价标准对受电弓三参数进行优化,得到高速受电弓三参数最佳匹配组合,给出了适用于高速情况下的单、双受电弓设计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DSA380型受电弓原设计方案,单、双受电弓设计优化方案均有效地提升了单、双受电弓受流情况下的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受电弓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关系 双受电弓运行 动力学仿真 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水中悬浮隧道锚索的非线性涡激振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葛斐 惠磊 洪友士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9,共5页
建立了水中悬浮隧道锚索在波流场中涡激振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考虑了锚索的几何非线性对其涡激振动的影响,并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锚索的运动控制方程。计算结果表明:锚索在顺流向和横向2个方向运动的耦合作用特别是几何非线性作用的引... 建立了水中悬浮隧道锚索在波流场中涡激振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考虑了锚索的几何非线性对其涡激振动的影响,并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锚索的运动控制方程。计算结果表明:锚索在顺流向和横向2个方向运动的耦合作用特别是几何非线性作用的引入,抑制了部分高阶模态的激发,使锚索横向涡激振动的振幅减小,顺流向振动的振幅增大;在悬浮隧道的振动引起的强迫激励和参数激励作用下,锚索顺流向涡激振动振幅显著增大,横向涡激振动出现"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水中悬浮隧道 有限差分法 涡激动力响应 锚索 波浪
下载PDF
移动接触线的物理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泉子 沈文豪 赵亚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381,共39页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景下发展了新的难题.标度分析是度量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移动接触线的标度关系为主线,介绍了"力–电–热–化学"多场耦合环境下,亲水内角、微柱阵列、可溶解固体、水力压裂滞后区等复杂几何结构的刚性/柔性固体表面,采用物理力学方法对于移动接触线动力学属性研究的进展.通过跨尺度实验研究、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动理论/水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类固体前驱膜、单分子前驱水链、锯齿形接触线等新现象.从原子尺度的界面结构到连续尺度的流动特性,讨论了移动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标度关系,以及其驱动来源、能量耗散、边界条件等物理机制和规律,为多物理场中的"Huh-Scriven佯谬"探索了解答,为移动接触线的前景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接触线 物理力学 标度关系 受限液体 固液界面
下载PDF
瞬态加速液柱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施红辉 岸本薰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1-397,共7页
介绍了用激波和压缩气体加速液柱时的流体动力现象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了高速摄影技术。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液柱在被加速后在管内的气/液两相流的发展以及流出管外后喷雾流的形成,喷雾流自下而上产生;第二部分,气/液界面上的流... 介绍了用激波和压缩气体加速液柱时的流体动力现象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了高速摄影技术。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液柱在被加速后在管内的气/液两相流的发展以及流出管外后喷雾流的形成,喷雾流自下而上产生;第二部分,气/液界面上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即Rayleigh Taylor(RT)不稳定性及Richt myer Meshkov(RM)不稳定性,液柱自上而下运动。实验发现,用此方法产生的喷雾具有流量大、射程远、覆盖面积大等特点。液柱在管内的加速过程中,上端面保持平面,下端面在经历了初始的不稳定性之后形成弹状流。在本实验的驱动压力及马赫数的范围内,RT和RM不稳定性的后期的发展过程比较接近,尽管两者的增长率不同。在RT不稳定性的初始阶段,高密度流体的尖钉先伸入低密度流体中;但是,在RM不稳定性的初始阶段,低密度的气泡先伸入高密度流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加速 液柱 流体力学 界面不稳定性 高速摄影 激波管 瞬态喷雾流 气动力学
下载PDF
平面可压基频涡卷非线性演化行为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强 傅德薰 马延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0,共10页
采用高精度迎风/对称紧致混合差分算法,对可压自由剪切层转捩区中的几种典型展向 大尺度涡作用型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通过施加给定来流条件下的线性最不稳定动性基频扰 动及其亚谐扰动,以被动守恒标量技术给出了基频涡卷的饱和、... 采用高精度迎风/对称紧致混合差分算法,对可压自由剪切层转捩区中的几种典型展向 大尺度涡作用型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通过施加给定来流条件下的线性最不稳定动性基频扰 动及其亚谐扰动,以被动守恒标量技术给出了基频涡卷的饱和、撕裂、融合以及三涡对并等细 节结构.分析显示,亚谐扰动相差是促生基频涡卷不同非线性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对 扰动能量的发展变化,以及剪切层厚度和混合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同实验流动显示图 像十分相似,表明了主导线性扰动的非线性耦合效应与一些实际涡作用行为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剪切层 平面可压基频涡卷 非线性演化 线性扰动 数值模拟 NAVIER-STOKES方程
下载PDF
利用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地震前兆现象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余怀忠 尹祥础 梁乃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2期404-413,共10页
 在地震等灾变破坏发生之前会出现一定的前兆现象,本文通过损伤力学模型,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在灾变破坏发生之前,由损伤所释放的能量(能量释放)和加卸载响应比值Y都发生了异常明显的变化,这表明二...  在地震等灾变破坏发生之前会出现一定的前兆现象,本文通过损伤力学模型,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在灾变破坏发生之前,由损伤所释放的能量(能量释放)和加卸载响应比值Y都发生了异常明显的变化,这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物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较为定量地刻画出系统的损伤演化过程.如果把二者相结合则可能对地震等灾变破坏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本文结合实际震例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模型 临界点理论 能量加速释放 加卸载响应比
下载PDF
壁虎粘附微观力学机制的仿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少华 彭志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本文针对壁虎粘附系统最小单元的真实形状,类似于有限尺寸纳米薄膜的铲状纤维,综述了对其微观粘附力学机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个研究,主要考虑了有限尺寸纳米薄膜长度、厚度、撕脱角等对撕脱力的影响;物体表面粗糙度以及环境湿度等对粘附... 本文针对壁虎粘附系统最小单元的真实形状,类似于有限尺寸纳米薄膜的铲状纤维,综述了对其微观粘附力学机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个研究,主要考虑了有限尺寸纳米薄膜长度、厚度、撕脱角等对撕脱力的影响;物体表面粗糙度以及环境湿度等对粘附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验、理论及数值模拟的研究及结果比较.最后给出仿生粘附力学方向仍然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 铲状纤维 微观粘附机制 仿生 有限尺寸纳米薄膜
下载PDF
石料力学性能分析在旧石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振宇 郇勇 +1 位作者 刘薇 董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7-417,共11页
石料是石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石料本身的力学性能不仅与古人类的原料利用方式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石器打制方法、器物组合、甚至石器工业面貌。长期以来,旧石器考古学界对于石料力学性能的判断多基于简单的岩石矿物硬度和结构特征,... 石料是石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石料本身的力学性能不仅与古人类的原料利用方式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石器打制方法、器物组合、甚至石器工业面貌。长期以来,旧石器考古学界对于石料力学性能的判断多基于简单的岩石矿物硬度和结构特征,实际上岩石的力学性能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其硬度和结构的范畴。本文使用力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测试,了解不同原料的力学性能,并将其与遗址出土石制品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探讨岩石本身力学性能与石制品面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岩石学 力学性能 原料利用
下载PDF
新型可控坍塌芯片连接技术(C4)及芯下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海英 白以龙 +1 位作者 赵亚溥 刘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可控坍塌芯片连接 (C4)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密度、小外形的封装 ,因此日渐得到关注和发展。然而 ,随着C4技术的普及 ,C4封装内由于芯片和基板间热膨胀系数 (CTE)的不匹配而引起的可靠性问题将日益突出 ,为此研究者在C4封装中引入芯下... 可控坍塌芯片连接 (C4)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密度、小外形的封装 ,因此日渐得到关注和发展。然而 ,随着C4技术的普及 ,C4封装内由于芯片和基板间热膨胀系数 (CTE)的不匹配而引起的可靠性问题将日益突出 ,为此研究者在C4封装中引入芯下材料来提高C4封装的可靠性。文中侧重于制造工艺、可靠性以及最新进展对C4技术进行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可控坍塌芯片连接技术 芯下材料 力学性能 可靠性
下载PDF
微孔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卢子兴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5-378,共14页
摘 要 对微孔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和表征方法,重点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作者近期在该领域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主要讨论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压缩、拉伸、冲击、... 摘 要 对微孔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和表征方法,重点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作者近期在该领域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主要讨论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压缩、拉伸、冲击、疲劳和劲弹性效应.最后,给出了对该领域工作的一些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泡沫塑料 力学行为 压缩 拉伸 冲击 疲劳 黏弹性
下载PDF
移动接触线的物理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亚溥 袁泉子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I0006-I0006,共1页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线.移动接触区域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其核心力学问题是“Huh—Scriven佯谬”:三相接触线处的应力和能量耗散的奇异性问题.由于在能源、...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线.移动接触区域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其核心力学问题是“Huh—Scriven佯谬”:三相接触线处的应力和能量耗散的奇异性问题.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背景,移动接触线问题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共性问题,因而在学术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接触线 物理力学 动力学特征 相互作用 接触区域 能量耗散 力学问题 共性问题
下载PDF
纳米孪晶铜力学性能和尺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波 魏悦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5-1250,共6页
采用基于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的传统理论(CMSG),对具有不同尺寸的铜纳米晶粒及孪晶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在分析中提出了孪晶薄层强化带的概念并用粘聚力模型模拟晶界的滑移和分离现象,给出了在单向拉伸条件下不同厚度孪晶薄... 采用基于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的传统理论(CMSG),对具有不同尺寸的铜纳米晶粒及孪晶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在分析中提出了孪晶薄层强化带的概念并用粘聚力模型模拟晶界的滑移和分离现象,给出了在单向拉伸条件下不同厚度孪晶薄层和不同材料参数对孪晶铜总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同时也给出了晶粒中孪晶薄层取向分布对孪晶铜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晶粒尺寸和孪晶薄层间距的减小,应变梯度效应逐渐增强,材料强化效果越明显;孪晶薄层的取向分布对材料整体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并且随着晶粒及孪晶薄层间距的减小,孪晶薄层取向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最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纳米孪晶 力学性能 尺度效应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