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6∶2氟调聚磺酸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盛南 戴家银 郭勇 《有机氟工业》 CAS 2020年第3期45-50,64,共7页
随着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被限制生产和使用,6∶2氟调聚磺酸(6∶2 fluorotelomer sulfonate,6∶2 FTSA,C6F13CH2CH2 SO3H)作为替代品被广泛用于电镀和氟聚物乳化过程。目前针对6∶2 FTSA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 随着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被限制生产和使用,6∶2氟调聚磺酸(6∶2 fluorotelomer sulfonate,6∶2 FTSA,C6F13CH2CH2 SO3H)作为替代品被广泛用于电镀和氟聚物乳化过程。目前针对6∶2 FTSA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综述了现有的相关报导,从环境分布、生物累积、生物转化和毒性效应4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围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6∶2 FTSA的环境污染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氟调聚磺酸 环境行为 生物累积 生物转化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中国摩梭母系社会“走婚”婚姻的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季婷 何巧巧 +3 位作者 吴佳佳 王世畅 RUTH Mace 陶毅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摩梭人是生活在我国川滇交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母系社会结构和独特的"走婚"制婚姻.研究摩梭母系社会"走婚"婚姻的进化生物学机制对理解人类亲缘制度和婚姻制度的演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近期有关... 摩梭人是生活在我国川滇交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母系社会结构和独特的"走婚"制婚姻.研究摩梭母系社会"走婚"婚姻的进化生物学机制对理解人类亲缘制度和婚姻制度的演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近期有关摩梭母系社会中婚姻制度及女性生育竞争的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依据汉密尔顿(Hamilton)的广义适合度原理,摩梭女性共同育幼可能导致摩梭男性更趋向于向姐妹的子女投入,而父权确定性则对男性的偏母系投入影响较小.研究还发现,共同居住的摩梭姐妹之间存在生育竞争,处于支配一方的姐姐将赢得生育竞争,可以养育更多的子女,但她们同时付出更多代价(劳动)以支持整个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关系 母系制 共同育幼 生育冲突 合作
原文传递
海南坡鹿的起源、进化及保护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琼 曾治高 +1 位作者 孙丽风 宋延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71,共7页
坡鹿是世界濒危物种,三个亚种分布在东南亚大陆,仅海南坡鹿种群分布在中国海南岛。2003年,国际社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将海南坡鹿引入泰国亚种原分布区,重建已经绝灭野生种群的建议。在此种情况下,明确海南坡鹿的起源、与其它亚种间的... 坡鹿是世界濒危物种,三个亚种分布在东南亚大陆,仅海南坡鹿种群分布在中国海南岛。2003年,国际社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将海南坡鹿引入泰国亚种原分布区,重建已经绝灭野生种群的建议。在此种情况下,明确海南坡鹿的起源、与其它亚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对有效保护坡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线粒体DNAD-loop区490bp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比较分析了海南坡鹿、泰国亚种和缅甸亚种共35个样本的序列差异。我们所测的样本中,总共发现4种单倍型。所有21个海南坡鹿样品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海南坡鹿种群与泰国亚种的关系较近。但是,二者也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海南坡鹿与泰国亚种的遗传距离均值为0.026。我们推测海南坡鹿可能是在更新世冰期(69万年前)通过陆桥由东南亚大陆迁入中国海南岛。我们的结论说明海南坡鹿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并且已独立进化很长时间。因此,我们不支持将海南坡鹿引入泰国亚种的原分布区,重建已经绝灭的野生种群的设想和建议。我们建议将海南坡鹿与泰国亚种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进化显著单元(ESUs)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系统进化 起源 遗传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中国演化生物学进展与展望”专辑简介
4
作者 魏辅文 施鹏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9-291,共3页
演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学,探究生物演化的历史、原因和规律等. 1859年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提出,为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与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 演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学,探究生物演化的历史、原因和规律等. 1859年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提出,为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与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等许多学科形成了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随着各类组学技术及非传统模式生物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演化生物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可以回答该学科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生物学
原文传递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秀鹃 盛南 +1 位作者 王建设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共10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此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因此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稳定性。由于存在持久性、生物...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此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因此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稳定性。由于存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以及毒性等问题,长链PFASs(C>7)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能够替代PFASs的新型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可能替代PFASs的新型氟化替代品,PFASs替代品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持久性、人体暴露及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特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PFAS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s替代品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毒性
下载PDF
五氯酚(PCP)对鸡肝癌细胞(LMH)毒性效应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鹏 盛南 +1 位作者 王建设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81,共9页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灭钉螺、木材防腐、除草剂等方面,由于PCP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以鸡肝癌细胞系(chicken hepatoma cells,LMH)为受试对...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灭钉螺、木材防腐、除草剂等方面,由于PCP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以鸡肝癌细胞系(chicken hepatoma cells,LMH)为受试对象,探讨了PCP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MTT结果显示LMH细胞经不同浓度PCP暴露后,呈现出先促进细胞增殖后抑制的J-型曲线,PCP对LMH细胞24 h的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为427.52μmol·L^(-1)。LMH细胞在1.56、6.25、25、100μmol·L^(-1)PCP染毒条件下可增加细胞EROD、MROD、PROD和BFC活性,并可使CYP1A、1B、1C、2H及3A家族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LMH细胞在0.4~100μmol·L^(-1)PCP染毒下可显著降低硫酸基转移酶(SULT1B1和SULT 1C1)基因mRNA水平。此外,LMH细胞在6.25、25、100μmol·L^(-1)PCP染毒下可引起细胞内ROS升高,同时PCP(1.56~100μmol·L^(-1))可显著增加细胞内MDA含量和降低GSH/GSSH比值。这些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及酶活性的变化、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及GSH/GSSH可作为评价LMH细胞PCP毒性效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此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多个评价指标研究PCP对细胞的毒性效应,为PCP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鸡肝癌细胞系 细胞色素P450 硫酸基转移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在人体分布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佳玥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毒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关注。目前,PFAS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面,由于人类有复杂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因此PPAS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具体机制和安全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PFASs在人体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PFAS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 人类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 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新分支 被引量:9
8
作者 魏辅文 单磊 +1 位作者 胡义波 聂永刚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演化生物学 种群历史 演化适应 适应性响应 演化潜力
原文传递
神农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旗舰物种生态旅游有利于自然保护吗? 被引量:14
9
作者 向左甫 禹洋 +3 位作者 杨鹛 杨敬元 廖明尧 李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784-1789,共6页
旅游能给保护区周边社区及保护区管理部门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因此它常常作为促进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之一.旗舰物种能吸引公众注意力并获得保护基金的青睐,因此有旗舰物种栖息的保护区和公园在旅游活动中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 旅游能给保护区周边社区及保护区管理部门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因此它常常作为促进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之一.旗舰物种能吸引公众注意力并获得保护基金的青睐,因此有旗舰物种栖息的保护区和公园在旅游活动中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本文报道了神农架保护区利用旗舰物种川金丝猴进行的旅游活动,开展旅游活动后神农架保护区游客数和旅游收入都显著增加,重要的是旅游收入增加后,保护区投入了更多资金建设旅游及保护基础设施.从神农架旅游实践来看,旗舰物种旅游不仅可以增加保护与管理的资金,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某些政府部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但是,尽管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长远来看,金丝猴观赏活动应该遵循科学规律,以确保这样的活动长久与可持续性,应该特别注意减少人猴共患疾病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舰物种 旅游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原文传递
全氟十二烷酸(PFDoA)慢性暴露干扰大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水平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红霞 崔瑞娜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探究全氟十二烷酸(PFDo A)致肝脏毒性作用机制,选择雄性大鼠为受试生物,采用2-DE蛋白质组学技术与Pr...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探究全氟十二烷酸(PFDo A)致肝脏毒性作用机制,选择雄性大鼠为受试生物,采用2-DE蛋白质组学技术与Pro Q Diamond dye磷酸化蛋白染色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PFDo A暴露110 d后大鼠肝脏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0个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在PFDo A处理后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经过MALDI-TOF/TOF质谱分析,成功鉴定18个蛋白点。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涉及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应激防御及电子传递等途径。以上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从翻译后修饰水平了解PFDo A的肝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Do A 大鼠 肝脏毒性 磷酸化蛋白 Pro-Q DIAMOND
下载PDF
卵生脊椎动物胚胎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波 杜卫国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动物生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为调节是其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传统认为胚胎缺乏主动行为调节能力,只能被动响应环境变化.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动物胚胎具有主动响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调节能力.本文回顾了卵生脊椎动物胚胎对... 动物生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为调节是其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传统认为胚胎缺乏主动行为调节能力,只能被动响应环境变化.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动物胚胎具有主动响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调节能力.本文回顾了卵生脊椎动物胚胎对环境变化行为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温度、湿度、光照、声音、震动和有毒物质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胚胎自身的行为响应,并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湿度 脊椎动物 胚胎发育 体温调节 孵化行为
原文传递
保护地管理类别和功能分区结合体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夏友照 解焱 MACKINNON John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7-773,共7页
讨论了对保护地进行管理分类和功能分区的必要性,提出了新的保护地管理分类方法(由IUCN制定的6类简化为4类:严格保护类、栖息地/物种管理类、自然公园类和多用途类)和功能分区方法(由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体系的三区法修改为5+1区:封闭区、... 讨论了对保护地进行管理分类和功能分区的必要性,提出了新的保护地管理分类方法(由IUCN制定的6类简化为4类:严格保护类、栖息地/物种管理类、自然公园类和多用途类)和功能分区方法(由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体系的三区法修改为5+1区:封闭区、控制区、旅游区、资源利用区、高强度使用区和外围缓冲区),并创新性地将管理类别和功能分区结合在一起运用,针对不同管理类别的保护地以及不同的分区,就可以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能够为具有多种功能的保护地管理提供灵活的选择.这样的体系将允许人们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管理要求,规范管理实践,并为监督提供评估标准.此外,还阐述了保护地管理类别体系和功能分区结合体系与IUCN的保护地管理类别体系的对比优势,并列出本体系将如何解决目前保护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管理类别 功能分区 IUCN 管理目标
原文传递
西藏小昌都滇金丝猴游走行为和种群结构对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左甫 肖文 +1 位作者 霍晟 李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505-1512,共8页
2003年6月~2005年3月对西藏芒康红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昌都滇金丝猴猴群的游走行为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昌都滇金丝猴猴群的夏季家域为16.75km2,冬季为10.50km2,2年家域为21.25km2;日均移动距离为765m,冬季日均移动距离明... 2003年6月~2005年3月对西藏芒康红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昌都滇金丝猴猴群的游走行为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昌都滇金丝猴猴群的夏季家域为16.75km2,冬季为10.50km2,2年家域为21.25km2;日均移动距离为765m,冬季日均移动距离明显要比春季和夏季短;温度、降水量、食物可获得性及人为干扰与日移动距离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食物资源空间和时间变化及人类干扰活动决定了该猴群的游走行为格局变化.小昌都区域猴群的种群密度为9.1只/km2,生物量为88.6kg/km2,同时种群数量多年稳定,预示着小昌都猴群已经达到该区域的最大环境承载量,这表明只要保护措施合理,小昌都滇金丝猴猴群就能与当地藏族村民长期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日活动范围 滇金丝猴 日移动距离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雄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晓阳 戴家银 张红霞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是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作为常用的增塑剂和溶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食品、装修材料等产品,并在环境介质及人体中广泛检出.BBP被认为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殖发育毒性.本文主要对BBP的代谢暴露水平、...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是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作为常用的增塑剂和溶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食品、装修材料等产品,并在环境介质及人体中广泛检出.BBP被认为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殖发育毒性.本文主要对BBP的代谢暴露水平、BBP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雄性生殖发育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 雄性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学的非人灵长类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业 刘志瑾 李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9,共9页
开展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探究其演化与适应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非人灵长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人灵长类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其适应性演化方面的研究... 开展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探究其演化与适应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非人灵长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人灵长类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其适应性演化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基因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非人灵长类适应性演化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基因组 适应进化 生物医学
原文传递
性别分配及鸟类子代性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洋 唐丹妮 詹祥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2-402,共11页
性别分配涉及物种生存策略、个体适合度以及种群动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鸟类是性别分配研究的理想对象.当前,有关鸟类性别分配已有较多研究,其中,子代性比作为性别分配最直接的观测指标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性别分配涉及物种生存策略、个体适合度以及种群动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鸟类是性别分配研究的理想对象.当前,有关鸟类性别分配已有较多研究,其中,子代性比作为性别分配最直接的观测指标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其影响因素对于性别分配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向性的意义,也因此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关子代性比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亲代和子代三大方面,但是目前对于关键影响因素缺乏一般性结论,亲鸟对子代性比的控制能力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相关问题仍需不断探索.本文以性别分配研究得以发展的4个重要观点作为基础,对鸟类子代性比的相关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配 鸟类 子代性比 环境因素 亲代因素 子代因素
原文传递
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组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伊丽娜 刘学聪 蒋志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9-494,共16页
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非人灵长类肠道内含有复杂的细菌群落,与其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研究具有生态和保护的双重意义。近十几年来,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成熟和应用,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总结了... 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非人灵长类肠道内含有复杂的细菌群落,与其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研究具有生态和保护的双重意义。近十几年来,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成熟和应用,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总结了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基本上是由来自12个门的细菌组成的,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门。这些菌门包括数目繁杂的下级阶元,总体上,不同非人灵长类的肠道菌群组成在科和属水平上的相似度比在门水平上低得多。有些菌科和菌属在某些非人灵长类的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特别高,这些细菌往往与宿主的食物消化紧密相关。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组成受到宿主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食性、年龄与性别、社会互动等因素的重要影响。最后,针对相关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有待于深入探讨的研究问题。我国非人灵长类肠道菌群研究相对滞后,希望本文对推进国内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肠道 菌群组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